馬文婷(中國甘肅籍藝術家)

馬文婷(中國甘肅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文婷 ,女,1983年生於甘肅蘭州,2005年獲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學位,2008年獲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學位,2015年起至今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文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蘭州市
  • 出生日期:1983年4月
  • 畢業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 職業:教師、畫家
  • 代表作品:《平行懸置》、《壞東西》系列
  • 藝術風格:當代藝術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馬文婷用詩意化的語言來呈現時代症候下人類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痛感,在她的繪畫作品中摧毀與重建總是不斷地糾纏反覆,不斷地鬥爭和解,通過平面上的圖像錯位和空間疊置,來組成真實而又荒誕的社會圖景,打破觀者對空間關係和直觀意義上的既有期待,重塑感覺與感覺之間的關係,她在畫面中強制性的圖像覆蓋、空間與透視關係的混亂、形體與幾何色塊的疊壓無一不與我們所生存的社會境遇相對應,她的作品通過對現實的肢解與重建,來跟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各種真實與荒誕交織、戲劇與現實並存、扭曲與束縛糾纏共舞。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18年
成都,中國
惶然錄,之空間
重慶,中國
2016年
引喻體,楊畫廊
北京,中國
2013年
虛妄與消弭,華氏畫廊
上海,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年
靡菲斯特的舞步,滬申畫廊
上海,中國
2020年
北京,中國
2019年
開放的島嶼,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曼谷,泰國
沉默的敘述,銀川當代美術館
銀川
2018年
目光所及——中國新繪畫展,福岡亞洲美術館
福岡,日本
2017年
現代性的視覺表征----中國新現實藝術歐洲巡展 ,達姆施塔特美術館
達姆施塔特,德國
2016年
岐感激流——通向語言的繪畫,今日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5年
目光所及----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泰勒藝術基金會
巴黎,法國
2014年
中國新銳繪畫獎十周年邀請展,Hi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08年
重慶,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壞東西》之七
馬文婷
《壞東西》之七
布面油畫
90cmx90cm /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壞東西》之六
馬文婷
《壞東西》之六
布面油畫
90cmx90cm /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壞東西》之四
馬文婷
 《壞東西》之四 
布面油畫
90cmx90cm/2019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壞東西》之一
馬文婷
《壞東西》之一
布面油畫
40cmx50cm /2019 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韻律運動》
馬文婷
《韻律運動》 
布面油畫
85cmx85cm/2018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降臨》
馬文婷
《降臨》
布面丙烯油畫
160cmx300cm/2018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無處安放》之一
馬文婷
 《無處安放》之一  
布面油畫
100cmx120cm/2017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平行懸置》
馬文婷
《平行懸置》
布面油畫
300cmx600cm/2014-2015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破碎的,一個世界的預言》
馬文婷
《破碎的,一個世界的預言》
布面油畫
160cmX300cm /2013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白房子》
馬文婷
 《白房子》
布面油畫
147cm×210cm/201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受著作權保護

人物評價

何桂彥(批評家,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馬文婷的大部分作品都與風景有關,在她筆下,風景既是“紀實”的,又是表現性的;既是“在場”的景觀,又是隱喻的符號;既是公共性的場景,又有著濃郁的個人氣質。正是這些看似矛盾的介質共同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獨特的魅力:濃郁的灰色、凝重的氛圍、蒼涼的場景……,它們讓觀者無法迴避,讓人為之震撼的不僅僅是畫面在視覺——心理上產生的衝擊力,而是日常與異常、象徵與隱喻、個人和“非人”在文化——社會學上的多重體驗深深地撞擊著每一位觀者的心靈,對於像我們這些無法逃離都市生活的人來說,這種感受尤為強烈。
鮑棟(批評家,策展人,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創始人):
要陳述馬文婷繪畫的價值,需要把語境拉伸的遠一些。,19世紀以來,攝影及電影的出現所帶來的一個深沉結果就是圖像的去魅,本雅明揭示出的光暈的消逝實際上是韋伯意義上現代性社會去魅過程在圖像生產、流通、消費系統中的體現;去魅過後的圖像變多、變輕,總之變得廉價,正如這個時代的快照,它們使人們目光游離,使凝視被消耗為一瞥。馬文婷的工作正是以這一瞥為基礎的,她把那些早已耗盡了視覺意志的風景快照轉換為我們可以凝視的對象,用繪畫來轉譯攝影,最終使攝影圖像在繪畫中恢復了光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