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戛爾尼使華
- 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
- 性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 時代:乾隆年間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又稱馬戛爾尼來華,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想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蒐集情報,於是派喬治·馬戛爾尼等人...
馬戛爾尼使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可謂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在乾隆年間,英國王雅治遣使臣馬戛爾尼等來朝貢,但是在清朝當局眼裡:馬戛爾尼使團只不過是...
《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一書由[英]喬治·馬戛爾尼所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一書由[英]喬治·馬戛爾尼所著,商務印書...
18世紀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是由英國製造的槍枝。......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十八世紀,英國製造,長159cm,槍管口徑2cm。 槍通體金碧輝煌,槍管鐵質,嵌在木槽...
18世紀末,為打開對華貿易大門,英王喬治三世以為乾隆皇帝祝壽之名,派出以馬戛爾尼勳爵為首的龐大訪華團。為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使團出發前做了精心的準備,...
馬戛爾尼使華之際,正逢“康乾盛世”,所謂“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乾隆皇膨脹無比,自認為“天朝所管地方最為廣遠”、“天朝統馭萬國”,大清的一切無不優於...
《乾隆英使覲見記》是馬戛爾尼編著的圖書,出版於 2010年10月1日,主要講述乾隆末年(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組團使華的事件,來追溯中西關係史。...
馬戛爾尼使華(1792-1793):中英早期交往中的語言障礙 一、漢、英語言交流之始 二、派遣馬戛爾尼使團的決定 三、尋找譯員的艱難過程 四、來華航行中的漢語學習 ...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共71冊), 這套叢書還有 《清代田賦芻論》,《靈與肉》,《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俄羅斯漢學史》,《中國:糖與社會》 等...
馬戛爾尼使華與傳教士和傳教問題 張之洞《勸學篇》的西文譯本 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外播概略 簡述民國時期國內各民族文化的新交融[1] 文化...
馬戛爾尼使華與天主教傳教士傳統思想與清末對外政策——從鴉片戰爭之後對與列強關係的反應談起儒學經世傳統的復興與近代中國的中學和西學觀...
有當代學者考證,中國人之所以對英國人有這樣的印象,可能濫觴於當年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不願意向乾隆皇帝下跪這個細節。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而這個誤解直接影響了...
第三節 馬戛爾尼使華的象徵意義 一、禮儀問題 二、“貢物”的背後 三、表文與敕諭 第六章 朝貢制度的衰亡與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朝貢關係的瓦...
15、《馬戛爾尼使華與傳教士和傳教問題》,載《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收入張芝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這一事件標誌著封閉的天朝與西方世界的相交與碰撞。生於這種大變革、大融合、大衝突下的中國人,從龔自珍到林則徐,從嚴復到葉名琛,從張...
此外,在清代社會的主要矛盾、皇位繼承制度、宗族制度、明清戰爭、承德避暑山莊、國家統一問題、明清文字獄、乾隆後期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清代中俄關係、兩淮鹽商的盛衰...
第一節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後的禮儀衝突一“遠夷向化來朝”二 禮儀的寬容與規矩三 柳暗花未明四 覲見前的禮儀之爭五 眾說紛紜的覲見禮...
為了推展對華貿易,爭取在華設定使節,1792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特使馬戛爾尼爵士 圖集(4張) 使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紀錄,其中在西方美術界影響最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