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交禮儀的交涉與論爭》是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開璽。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明清天朝大國與東方國家秩序、清朝初期中俄兩國外交使團的交往禮儀、中英外交禮儀衝突的初起、“平等”與“不平等”的外交禮儀之爭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清代外交禮儀的交涉與論爭
- 頁數:821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叢書名: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研究叢刊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77819
條形碼: 9787010077819
尺寸: 20.8 x 14.6 x 4 cm
重量: 980 g
作者簡介
王開璽,男,漢族,1949年10月10日生,河北省辛集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989年7月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獲碩士學位。畢業留校以來,一直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尤致力於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出版有《南國風煙》、《兩世人——末代皇帝傳奇》、《清通鑑·道光卷》(合著)、《晚清政治新論》、《太后垂簾》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內容簡介
《清代外交禮儀的交涉與論爭》內容為:《研究叢刊》是為完成清史編纂工程而出版的四種叢刊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文獻叢刊》、《檔案叢刊》和《編譯叢刊》),其任務是及時編輯出版清史專題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修纂清史是新世紀一項規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對新編的清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就是:“編纂的清史質量要高,必須是精品,要注重科學性和可讀性。確保編纂出一部能夠反映當代中國學術水平的高質量、高標準的清史巨著,使之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2003年1月28日李嵐清在清史編纂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這是一個極高的標準,要達到這個標準,需要有很多的條件,作艱苦的努力。
目錄
緒論 外交和外交禮儀
一 外交的定義
二 中國古代外交的萌動
三 西方國家的外交雛形和基本定型
四 傳統外交和近代外交
五 西方國家的兩種不同外交理念
六 禮、儀與禮儀
七 外交禮儀概說
八 中國的重禮傳統
九 外交禮儀與民族尊嚴、國家主權
十 中外傳統外交禮儀的異同
第一章 明清天朝大國與東方國家秩序
第一節 中國人的政治秩序觀與宗藩制度
一 宗藩制度形成的途徑
二 中國皇帝的地位與職任
第二節 清王朝與東方國家秩序
一 清王朝與周邊國家宗藩關係的重建
二 清王朝與藩屬國交往禮儀的規定
第三節 清政府與西歐早期來華外國使團的交往禮儀
一 明末清初葡萄牙、西班牙使臣來華的交往禮儀
二 清朝初年荷蘭使臣來華的交往禮儀
第二章 清朝初期中俄兩國外交使團的交往禮儀
第一節 從巴伊科夫、阿勃林到米洛瓦諾夫使團來華
一 巴伊科夫使團來華
二 阿勃林使團來華
三 米洛瓦諾夫使團來華
第二節 尼果賴使團來華
一 只受人迎接,而不迎接任何人
二 破壞中國古制,另立新規
三 故意違拗清延禮儀規制
第三節 義傑斯使團來華
一 是商人,還是使臣
二 退還國書
第四節 伊茲瑪依洛夫使團來華
一 伊茲瑪依洛夫允行跪拜禮
二 康熙帝的大度優禮
第五節 薩瓦使團來華
一 在禮槍聲中進入北京城
二 薩瓦心中的憂愁
第六節 清廷使臣兩次使俄
一 托時使團使俄
二 德新使團使俄
第七節 中俄邊境上的禮儀之爭
一 邊境受辱與未雨綢繆
二 責任在誰
第三章 中英外交禮儀衝突的初起
第一節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後的禮儀衝突
一 “遠夷向化來朝”
二 禮儀的寬容與規矩
三 柳暗花未明
四 覲見前的禮儀之爭
五 眾說紛紜的覲見禮
六 幻覺和誤會在繼續
第二節 阿美士德使團來華後的禮儀之爭
一 英國外相訓令的矛盾與嘉慶帝的警覺
二 覲見禮儀的“成例”與“舊轍”
三 “三跪九叩”與“九跪一膝,九一俯首”
四 不歡而散
第三節 律勞卑事件與中英禮儀之爭
一 是公司大班,還是商務監督
二 席位坐次之爭
第四章 “平等”與“不平等”的外交禮儀之爭
第一節 天朝大國不承認外夷的“平等”
一 天朝中心論
二 中外官員書信文字的爭論與確定
三 外國人是否應該稱為夷人
四 一切公文,不得提書夷字
第二節 中外官員“平等”往來的交涉
一 天朝定製,未便更易
二 英國外相批評義律與中國交往“過分斯文”
三 “蓋萊歐文”之曲與中國鑼鼓的較量
第三節 嚴中外禮制之防
一 “西洋各國之號令,與中國制度無涉”
二 各國自有制度,不可更易
三 人臣無外交
第四節 中法初交中的外交禮儀
一 耆英“撫夷”的良苦用心
二 “中朝撫馭外夷,豈可稍分彼此”
第五節 中外官員“平等”交往禮儀的最終確定
一 中外平等交往的短暫平靜
二 “違約”與“違制”
三 外交平等與干涉內政
第五章 鹹豐朝外國公使駐京及其禮儀問題
第六章 在衝突中轉型的外交禮儀
第七章 趨同過程中的悖廖外交禮儀要求
附錄
後記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研究叢刊》已出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