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馬廷用,字良佐,號紫崖。(1446---1519),四川
西充縣紫岩鄉人。祖父馬覺照、父親
馬鐸,後因馬廷用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
右侍郎。馬廷用兄馬廷惠,弟馬廷實。馬廷用在明成化四年即公元一四六八年戊子科舉於鄉高中第一而名震都下;十四年即公元一四七八年戊戌科中
進士(會試主考
禮部尚書兼
大學士劉佶,副主考彭華,會元梁儲。祖公同榜有新都縣
楊廷和乃狀元楊慎字升之父也。)改庶起士,初授
翰林院編修,進侍讀學士。他曾參與預修《
大明會典》,官至南京禮部右侍郎。他居官廉潔,嘗署南京戶部,適歲歉,發廩賑濟江北流民就食者,全活甚眾。他以經學特別擅長,為時人所推重。他德性和平、文學優贍,列職詞林,載筆史館。
致仕歸家後,馬廷用訓子有方,常以清白訓誡子孫,因而三個兒子為官期間,皆深受民眾擁戴,後皆作棟樑。歿,贈
禮部尚書。其墓在紫崖場旁“後花園”處,即當地人稱“尚書墳”。
明朝
禮部尚書馬廷用仿南京紫金城宮廷建築格式而建紫岩廟,該廟宇位於紫岩場上的魚鳳山下,“文革”以前為
紫岩鄉完小所在地。紫岩廟依山勢地形由低到高建有二層樓寧,氣勢恢弘,十分雄偉,宛如京城宮殿,為蜀中廟宇所僅有,令人嘆為觀止。廟的前殿由上下兩層樓宇組成,一排五十米寬十餘級青石趟梯台基上聳立著前殿大樓,八字形樓門上高懸明朝正德
皇帝敕封的“紫岩廟”鎏金大匾,拾梯而上,經過殿門前的四大開間門洞,裡面便是送子殿、財神殿、大五殿、
紫岩殿(此殿有高達丈余的馬紫岩木雕像)。走上前殿的二樓,站在臨窗前,可以清楚觀石前面五十米處大戲樓上的演出,故又叫觀景台。從前煅到後殿的中間是由兩邊廊房圍成的一個別致的台階狀天井花園,中有一棵懷抱粗的大古柳樹和一棵不知名的粘膠古樹(因學生常用樹上的果莢汁粘書本),以及二丈余高的惜字塔一座,還有水池假山和各種花草。天井左邊有“誥書樓”,安放有明正德皇帝鎦金碑刻的金字“誥書”。以及為馬廷用撰寫的悼文碑,也稱“御字碑”。後殿即文呂殿、俗稱“高樓”,又叫“飛鳳樓”,高約三十米。高樓翹角飛檐斗拱穿挑,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可惜在文革末被毀。
教育家
馬廷用(1446---1519),字良佐,號紫岩,紫岩鄉觀音殿(七)村人。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中進士。康熙《
西充縣志》說:“馬廷用訓子有方,其後人皆作棟樑。”長子,
馬金,1484年中進士,四子
馬龠、五子
馬仝於1499年雙雙中了進士。18年間父子四人連中進士,當時在全國傳為文壇佳話。馬廷用後來做過翰林院掌院(院長)、編修、
侍讀學士(給皇帝講學的學者)、《
大明會典》篆修、禮部右侍郎(正二品,副尚書),後官至禮部尚書(掌管禮樂、祭祀、封建、宴樂、學校、貢舉的大臣)。歿,贈
禮部尚書。
著有《
紫崖文集》三十卷遺世。晉城南街有明代為其修建的學士坊,紫岩場還建有祀雲的紫岩廟。”《長江文化網》上刊載的《西陵山水天下佳》文章中說:“‘縣古臨高岸,
荊南第一城’。這是明代詩人馬廷用讚頌巴東城的詩句。”《安徽線上》之“民間傳說”之《雙井巷》一文中說“《
廬州府志》載明朝馬廷用詩曰:‘經過此地見瑤台,曾是仙人跨鶴來’,可為證。”可見,馬廷用的詩歌高逸、奇古。但過去史志上很少見到。馬廷用不僅是高官,而且是著名的書法家、詩人。馬廷用在詩歌藝術與理論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曾為明人《東坡律詩集解》一書作過序。他還寫過許多文章,明“吳都文萃續集”收有馬廷用《茂恩堂記》、《峒春堂紀》等文。馬廷用還任《元和州縣誌》、《
大明會典》、《漕運志》總纂。正是由於馬廷用的文章詩歌的名氣很大,這也極大影響了西充文學、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所以,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稱為其“文壇
宗伯”,並認為“西充文學,自馬廷用宗伯始盛。”
明人廖道南《
殿閣詞林記》卷五云:“馬廷用敦樸樂《易》,所存鯁介,臨事能斷”。明人焦站在《玉堂叢語·政事》說:“馬公廷用署
南京(南京:明朝舊都。於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戶部,會歲歉,江北流民就食都下者相屬。留守諸司(司,行政組織名)議所以拯救之法,或以為當請於朝,公抗言日:‘若待奏請而後賑濟,數萬人將化為鬼物矣。古人固有矯制,發倉者,吾請獨任其罪。’眾是之。賴以全活者甚眾。”這就是明代以後產生的成語“先賑後奏”的故事原型:馬廷用主持南京戶部時,正值大災之年,江北災民流入南京乞食的接連不斷。留守南京的各司官員商議如何拯救災民的辦法。有人認為應當先奏請朝廷。馬廷用極力反駁道:“如果等先奏請而後賑濟,幾萬人將變成鬼魂了。前人本來就有矯制開倉救災的先例,如果因此而獲罪,我請求一個人擔當這個罪責!”眾官吏認為他說得對。依靠這次賑濟而活下來的災民很多。”
於是,
西充人馬廷用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先賑後奏”這個具有典型忠義文化精神的成語。這為抗災救災的官員做出了一個基礎的榜樣。這種忠義是以民為本的忠義,是忠義文化的內涵發展的結果。
他以經學特別擅長,為時人所推重。他德性和平、文學優贍,列職詞林,載筆史館。致仕歸家後,訓子有方,常以清白訓誡子孫,因而三個兒子為官期間,皆深受民眾擁戴,後皆作棟樑。其墓在紫崖場旁“後花園”處,即當地人稱“尚書墳”。
墓志銘
公諱廷用字良佐姓馬氏
四川南充縣人大父諱覺照父諱鐸俱以公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祖妣朱氏妣賈氏俱淑人賈初夢月入懷而公生性穎異讀書過目輒成誦□大父鄉進士賈公嘗語人曰是兒他日必亢馬宗稍□從廣安曾謹思學易年十四巡按御史餘姚胡君寬試其文大奇之曰是翰苑人物也成化四年舉於鄉卒業太學大司成丘文莊公合六館士試之以公?首由是名震都下十四年舉進士改庶吉士進學翰林十六年授編修二十三年同考禮部會試尋丁祖妣憂弘治四年起復時與野亭劉司直涇川張仲湜東川劉仁仲及予相倡和有詩名六年充廷試受卷官尋升侍讀侍經筵八年主考順天府鄉試所取多得人九年與修大明會典明年升南京翰林侍讀學士前胡御史僑居江寧公往拜之迎謂公曰吾言果不負矣太宰倪文毅公?人簡亢少許可每詣公輒抵掌談論夜分乃罷十五年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復與楊邃庵儲柴墟林見素呂秉之?文字友嘗署南京戶部會歲歉江北流民就食都下者相屬留守諸司議所以拯救之法公持議發廩或以?當請於朝公抗言曰若待奏請而後賑濟數萬人將化?鬼物矣古人固有矯制發倉者吾請獨任其罪眾是之賴以全活者甚眾既而奏上果如所擬守備成國公朱以祭告攝事與太常議禮不合互相論奏且移文禮部公判之曰尊君事神務在得體量情協禮貴無僭差或者見之曰此十六字南山判也議始定公臨事斷決類如此正德四年再引疾乞休得允歸治田園與親友日相從觴詠?樂言者交章薦之冀其復起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卒訃聞命禮部諭祭工部治葬域仍贈南京禮部尚書異數也公長於經學以易?潔靜精微之書近世作義者或雜引他說殊戾本旨乃會程朱傳義發?文章成一家機軸學者宗之?詩文不喜鉤棘聱牙之語所著有紫崖集若干卷藏於家紫崖西充望山也公家世居之因以自號公天性孝友初登第□□同年黎君復登輒愀然泣下黎問之故曰君始□□吾先人舉君以相屬豈意今日得與君同榜恨失大不及見是以悲耳事兄廷惠撫從弟廷實及從子企俱有恩禮居家治官事必循禮而協之情要在道可行時可濟區區其詭名聲之事不屑也衣冠言動亦簡樸不?華靡接納後進恂恂如畏至議論古今人物得失高下慷慨直言聽者忘倦嘗語人曰吾少貧每會試間關萬里或負書徒步往來未嘗以?苦曰男子事當如是耳。
家學家風
馬廷用(1446---1519),字良佐,號紫崖,另號紫岩,
西充縣紫岩鄉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以父子四進士、祖孫五舉人的書香門第名蓋
西充。
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馬廷用中進士。他作過
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禮部右侍郎,官至尚書。他居官清廉,尤以經學推崇天下。他德性和平,學識淵博,列職詞林,載筆史館。著有《紫岩文集》30卷。
馬廷用以勤謹清白治家,子孫皆成棟樑。長子馬金,字汝礪,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中進士。四子
馬龠,字汝載,與五子馬同於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雙雙中進士,成為名播巴蜀的父子四進士。
馬金、
馬龠、馬同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擁戴。
馬金官至浙江布政使,時稱“天下清廉第一”。卸任告歸,舟至鄱陽湖時,水賊李金鉤意欲劫殺。當得知被劫人為馬金時,大驚失色,慚愧不已。即用五百金為補償不仁之歉,被馬金婉言謝絕。李金鉤於大義感召,不復為盜。馬金至家,馬廷用見其行李甚多,疑為不軌之財,忙令家人打開箱篋查看,但見全為詩書之類,方轉憂為喜。《
中國人名大詞典》載文說:“
馬金所至有惠政,民廟祀之。”
馬龠官至參政,廉潔自守,在禁除貪官酷吏的鬥爭中不避權勢,以耿介不苟著稱。馬同任開封知府。他們去世後,均被縣民列入鄉賢敬奉。馬廷用歸葬於青草溝,馬金墓葬於側。晉城南街為馬廷用建學士坊,紫岩場建紫岩廟,以資紀念。
1582年(明萬曆十年)馬廷用長房孫晉明中舉。晉明任訓導,司李。他對罪犯耐心訓教,竭力促使其悔過自新。朝廷巡按御史察其政績卓著,委監關稅,後任廣西思恩知府。晉明子云錦,1627年(明天啟七年)中舉,官江西南城令,為人正直,敢平冤案。其時益藩縱橫,多殉情枉法。雲錦獨與其作堅決鬥爭,而遭懲罰,奪俸1年,降為蘇州府經歷。他拒絕接任,隱居
金陵。雲錦子仨士瓊、士璵、士階分別於1660年(清
順治十七年)、1687年(清
康熙二十六年)、1681年(
康熙二十年)中舉,時稱三鳳。雲錦女士琪,字韞雪,自幼從父就讀,隨父遊歷江南大地。她喜詩好文,推崇
杜甫、
陸游,未成年便名震巴蜀。有《漱泉集》700餘篇,寄物抒懷,言鴻鵠之志。晚年,仍潛心於學習,或閉門教子,或面壁成吟,有《
片石齋燼餘草》5卷,流行於世。
四川省
西充縣這一支馬氏為當地的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其最早的記載是馬庸,為唐代進士,官至侍郎。至明代,不僅是這支馬氏出了父子四進士,在明清出了祖孫五舉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其做官的任上都為清官,均有作為,並有著良好的家風,而揚名於世。
父子4進士,
馬廷用(1446-1519),字良佐,號紫崖。四川西充紫岩人。祖父馬覺、父親馬鐸,後因馬廷用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馬廷用兄馬廷惠,弟馬廷實。馬廷用在明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舉於鄉,高中第一而名震都下;十四年(1478)戊戍科中進士,改庶吉士,初授
翰林院編修,進侍讀學士。他曾參與預修《
大明會典》,官至南京禮部右侍郎。他居官廉潔,嘗署南京戶部,適歲歉,發廩賑濟江北流民就食者,全活甚眾。他以經學特別擅長,為時人所推重。他德性和平、文學優贍,列職詞林,載筆史館。致仕歸家後,馬廷用訓子有方,常以清白訓誡子孫,因而3個兒子為官期間,皆深受民眾擁戴,後皆作棟樑。卒,贈禮部尚書。著有《紫崖文集》30卷遺世。晉城南街有明代為其修建的學士坊、布政街,紫岩場還建有祀王雲的紫岩廟。其墓在邑境清草溝。
長子馬金,字汝礪,明成化十九年(1483)癸卯科中舉,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中進士;第四子
馬龠,字汝載,與第五子
馬仝,於弘治八年(1495)乙卯科同科中舉,又於弘治十二年(1499)已未科同科中進士。至此,馬廷用一家便成為父子四進士了。
馬金中進士後,初授廬州通判,歷南京禮部郎中、德安知府,累官浙江布政使,所至多有惠政。在任地方官期間就興建余忠宣公祠,特別重視教育,他在廬州(今
合肥市)知府任上,創建了
景賢書院,培養才子。還在州學建尊經閣,購買大量書籍,存放閣中,刻印過宋戴復古《石屏詩集》10卷附宋戴敏《東皋子詩》1卷(與宋鑒合刻)。受到士民的擁戴。告官還鄉之時,舟行至鄱陽湖,遇水賊李金鉤,被李劫住欲劫殺,史載:知是馬金遂“驚愕謝去”,反“轉持五百金贈公”,馬金婉言謝絕,並諭之以義,曉之以理,李賊感化,“不復為盜”。馬金歸家後,馬廷用見兒子箱篋甚多,疑為有貲,立即命家人打開箱篋,全為文卷,十分高興。《
中國人名大辭典》載文說:“馬金所至有惠政,民廟祀之。”時稱:“天下清廉第-”。
馬金致仕後,在家訓子孫,以廉介家范,年80時仍手不釋卷。
馬龠,字汝載。馬金的弟弟。明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官參政。因受家庭的影響,也是樂於施捨,捐資賑災,以廉潔自守,在禁除貪官酷吏的鬥爭中不避權勢,以耿介不苟著稱。馬同,曾官河南開封府知府。他們逝世後,均祀鄉賢。馬廷用歸葬在青草溝,
馬金墓葬於側。
祖孫5舉人。馬晉明,字徙華。馬廷用長房孫。於明萬曆十年(1582)壬午科中舉。由訓導歷官司李,治獄尚寬仁,全活甚多,巡按御史察其廉、委監關稅,亦以廉稱,官至廣西思恩府(今廣西武鳴縣)知府。
馬晉明子馬雲錦,於明天啟七年(1627)丁卯科中舉,官江西南城知縣,為人剛毅正直,昭雪了許多冤案。其時益藩縱橫,多枉法。馬雲錦獨與其抗揭,遭罰,奪俸1年,降為蘇州府經歷,末到任,隱居金陵。馬雲錦3個兒子馬士瓊,清順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舉人,康熙十七年(1678)任山東滕縣知縣;馬士璵,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科舉人,著有《雪海詩集》相傳於世;馬士玠,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舉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任廣東海康知縣,時稱“三鳳,為官廉能有聲。至此,馬廷用長孫馬晉明一家,亦成為祖孫五舉人了。
馬士琪(?-1719),字韞雪。
馬廷用之玄孫女,她自幼從父親馬雲錦就讀,後隨父親宦遊江南大地,她喜詩好文,精於詩,推崇杜甫、陸游,詩稿為其父宦朋傳抄,鹹相推重,14歲便蜚聲詩壇,名震巴蜀。馬士琪一生嗜學,終日手不釋卷,加之幼時隨其父歷覽齊、楚、燕、趙、吳、越之名山大川,閱盡世道人心。成敗得失,耳濡目染。故醞釀蘊蓄之久,一泄則成詩,其豪放不羈,自然籠蓋諸家,鴻洞踔厲,絕無閨閣之氣。她是晉城知縣張應垣的妻子,中年時孀居。她甚感淒楚,經常對花落淚,她把她的所想都寫成了詩歌,有落花詩15首;對月傷懷,有“竹月”、“庭月”、“樓月”、“閨月”、“舟月”等詠月詩。自哀孤寂淒楚,懷戀夭折故人張應垣。晚年,她更加潛心於學習,或閉門教子,或面壁成吟。1719年病逝。所遺《片石齋燼餘草》詩5卷,大梁人閻式礦為其刊校;其長子張新,還輯有她的《燼餘詩草》110首。著有《瀨泉集》2卷,700餘篇行於世,寄物抒懷、言鴻鵠之志,她的“六代鉛華蝴蝶夢,林風雨鷓鴣啼”對仗工穩,傳為佳句。“社後燕空巢,池上雲隔岸”、“酒後神如馬,燈前影似僧”,描形繪聲繪色,見者疑非閨閣之手筆。當世稱她的詩:“鴻洞踔厲,籠蓋諸家”,“其豪放飄逸,儼有鬚眉氣”。
1987年9月5日,四川《
南充日報》載文說:“像馬士琪這樣的女詩人,在南充地區的歷史上,難得一見”。
明代西充馬氏名人還有:馬金黃,明正德年間任浙江左參政;馬合,明嘉靖年間任貴州石阡知府;馬蔚,明甘肅臨洮府知府;馬讓,明貢生,都察院都事;馬英,明貢生,攸縣知縣;馬仝,明貢生,開封府知府;馬袷,明貢生,荊門州知州。
——馬善田(中華馬氏文化研究院院長)編著《中華馬姓》(上冊),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第814——815頁。
詩心文膽,翰墨飄香
——千年文脈不衰的馬氏書香門第
唐代:馬庸(進士、禮部侍郎)
早在公元850年的唐代,西充紫岩場下人。馬氏家族的馬庸中進士,並且後來做官至禮部右侍郎(正二品官階,副尚書)主管“侍從署奏抄,不是正違失,通判有司”(相當於今天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法院院長)。宋朝還勒建了“馬庸寺”。馬庸的履歷不詳。在西充歷史上他如果不是第一個,也是著名高僧何炯(號宗密,圭峰大師)之後的第二個進士。但他的確是西充歷史上第一個朝廷高官。
“自傳家學三千眾,誰處仙居十二重。”這是清代紫岩女詩人
馬士琪的名句。是的,明清兩代,馬家是西充最名望的家族,也是全國最有名的馬氏族群。明天順六年(1462年)馬庸家族後人馬鐸誥封禮部侍郎,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馬廷用(1458——1534)中進士。
康熙61年版《西充縣誌》說:“馬廷用訓子有方,其後人皆作棟樑。”長子,
馬金,1484年中進士,四子馬龠,五子馬仝於1499年雙雙中了進士。20年間父子四中進士,當時國內傳為佳話。
馬廷用後來做過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給皇帝講學的學者)、《
大明會典》篆修、“禮部右侍郎”(正二品,副尚書),後官至“禮部尚書”(掌管禮樂、祭祀、封建、宴樂、學校、貢舉的大臣,僅次於宰相。職權範圍相當於現在主管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等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其弟馬廷琦,官至武翰林。馬金官至浙江省布政司的布政使(省級最高行政長官,今天的省委書記、省長),馬龠官至參政(副省級行政長官),馬仝官河南開封知府。故過去紫岩鄉場的馬氏老祠堂有一幅對聯,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四進士。”下聯是“兄翰林,弟翰林兄弟兩翰林。”記述的就是上述史實。明朝廖道南《侍讀學士拜禮部侍郎馬廷用》一文載其功名成就:“馬廷用,字良佐,四川西充人。由鄉舉入胄,監大學士。邱浚時為祭酒,季試諸生,大加稱賞,名遂大振。登成化戊戌(1478)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丁未(1487),轉侍讀,充經筵官。乙卯(1495),典順天鄉試,預修《
大明會典》,進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尋陛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卒贈南京禮部尚書。廷用敦樸樂《易》,所存鯁介,臨事能斷。在南京嘗攝戶部,會江北大飢,流民渡江就食者相屬,獨持議發廩,不俟奏請,所全活甚多。外守備官與太常議不合,判數語立決。為詩文亦華贍,久居散地勇於求退士論多。之子金,官布政使,龠知府。廖道南曰:“予觀楊址贈馬廷用《為學士引二程二蘇為說》,夫二程穆乎,貞矣。若二蘇亦豈易得哉。當文莊為祭酒時,已識廷用為異才,厥後所造不逮。所稱豈亦惑於流俗,未反諸古耶。贊曰:“金峨岌嶪,錦川浩蕩。山祗水若,靈氣充盎。韋哉良佐,有聲於時。虎闈鷺澤,莫敢參差。晚陟春卿,激流勇退。知止知足,庶幾五愧。”(《殿閣詞林記》卷五)
明代:馬金(進士,布政使)馬龠(進士,參政)
馬仝(進士,知府)
馬廷用家族家風很嚴,素以清白傳家。史載:“馬廷用居官清廉,尤以經學推重天下。”被時稱為“天下清廉第一。”家居,常以清白訓誡子孫。因而三個兒子居官,百姓皆有良好口碑。據舊縣誌記下了這樣的一個廉政傳奇:馬金從浙江省布政使高位告老還鄉,舟行至江西鄱陽湖,遇水水盜李金鉤者,李欲劫殺之,知是馬金,“遂驚愕謝去”,反“轉持五百金贈公”,馬金婉言謝絕。李頓感化,“從此不復為盜。”馬金歸家後,其父馬廷用“見箱篋甚多,疑為有貲,遂怒斥之。命家人打開箱篋,見全為文卷,乃大喜。”中國名人大辭典上說“馬金所至皆有惠政,民立廟以祀之。”故僅杭州附近還有“馬金廟”。《
江南通志·卷一十七》載:“馬金,字汝礪,西充人。初授廬州通判,再遷知府。歷任久,盡去宿蠧,建余“忠宣公祠”,創“景賢書院”。修郡庠“尊經閣”,購書藏之。”(《廬州府志》)。《
四川通志·卷八·人物》:“馬金,西充人。由進士累官至浙江布政使,所至有惠政,民為祠祀。弟龠由進士歷官參政,並有聲譽於時。”《中國名人大辭典》說:“馬金,所至有惠政,民立廟以祀之。”
馬龠為官也“以清廉自守,取與不苟著稱”。《湖廣通志·卷四十四·名宦志》載:“馬龠,西充人。正德間守德安。寬大厚重,不獵聲譽,喜文學,重修郡志,政務簡靜。民以不擾。”
史稱馬廷用“性情和平,文學優贍,列職詞林,載筆史館。”但過去史志上很少見到。但從網際網路上我們看到,馬廷用不僅是高官,而且是著名的書法家、詩人。康熙61年〈西充縣誌〉稱馬廷用“善書法,宗二王。”最近南京廣陵書社出版的《明清名人尺牘墨寶》中,第二篇就是馬廷用的墨寶。《長江文化網》上刊載的《西陵山水天下佳》文章中說:“‘縣古臨高岸,荊南第一城’。這是明代詩人馬廷用讚頌巴東城的詩句。”《安徽線上》之“民間傳說”之“雙井巷”一文中說“《
廬州府志》載明朝馬廷用詩曰:‘經過此地見瑤台,曾是仙人跨鶴來’,可為證。”可見,馬廷用的詩歌、書法影響到了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馬廷用夜善為文:明“吳都文萃續集”收有馬廷用“茂恩堂記”一文。馬廷用還任〈大明會典〉纂修。(《大明會典》系明代官修的記載典章制度的史書,又名《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仿《
唐六典》敕修《
諸司職掌》,記載明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所創建與設定的主要官職制度。)
明代:馬晉明(舉人,知府)、馬雲錦(舉人,縣令)
馬廷用後人也極為輝煌,仕途、文藝皆有英名。1582年(明萬曆十年),馬廷用長房孫馬晉明中舉,曾官司李(即司理,審判官),後至廣西思恩府知府,為官廉潔仁厚頗有惠政。其子云錦,1627年(明天啟七年)中舉,官江西南城縣令。史載:雲錦為官為人,風毅剛直,屢平反冤案,其時益藩縱橫,多枉法。雲錦獨預期抗揭,遭罰,奪俸一年。降為蘇州府經歷,未到任,隱居金陵。
清代:馬士瓊(舉人)、馬士璵(舉人),馬士階(舉人,知縣)
雲錦三個兒子:士瓊、士璵,士階先後於1660年(順治十七年)、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1681年(康熙二十)中舉,時稱“西充三鳳”。
清代:馬士琪、馬氏(女詩人)
紫岩歷史上另一個著名人物是著名女詩人
馬士琪。士琪字韞雪。自幼從父雲錦苦讀,後隨父宦遊江南大地。她自幼喜好詩文,尤推崇杜甫、陸游,其詩有巾幗鬚眉氣概,未成年已名滿巴蜀。有《漱泉集》700餘篇,寄物抒懷,言鴻鵠之志。士琪中歲孀居,對花落淚,對月傷懷,皆成詩歌。有落花詩15首,自哀孤寂淒楚,懷戀早逝夫君、詩人張應恆給諫。晚年潛心經史子集,或閉門教子,或面壁吟詩。1679年,士琪《漱泉集》被人所竊,1707年余稿又自焚。後數年,其子集其軼作,成《燼餘詩鈔》5卷。清人《聽雨樓隨筆》評其《落花》詩15首、《雁字》10首“才調富有,真女中之英傑。”1714年,大梁人閻氏金廣刊行士琪《片石齋燼餘詩鈔》(5卷)(《片石齋燼餘草》)有序云:其詩“精瑩有力,鴻詞蹈厲,籠蓋諸家,疑非閨秀手筆。……其詩與張給諫(張應恆)詩掩映,夫人以詩豪,而以身履貴胄,卒以貧死。”《齊雲樓》詩一首被清代著名詩學家沈德潛選進歷代著名詩歌選本《清詩別裁》。清道光24年(1844年)嫏環別館選其詩九首刊入《國朝閨閣詩鈔·第二集》中。《清史稿藝文志及補編》有著錄。其餘如清代《拮頁芳集》、《中州先哲傳》、《國朝全蜀詩鈔》、《
四川通志》、《國朝閨閣正始集》、《西充縣誌》、《販書偶記》,現代《歷代婦女著作考》、當代《巴蜀歷代名媛著作考要》(巴蜀書社,1997年)都詳細對馬士琪詩作及其風格、經歷進行很高的評價。由於受詩人馬士琪的影響,兄弟士瓊、士璵,士階也有詩名,故稱“西充三鳳”,其侄女馬氏也著有《筠窗詩集》,《清閨秀藝文略》、《歷代婦女著作考》對其詩作也有介紹和記載。
清代:杜毓英(舉人)
鹹豐二年(1852年)馬氏後人馬毓英,過寄杜姓,改名杜毓英,壬子科中舉,成為能文善書的巴蜀名人。
“兄弟兩翰林”“父子四進士”、“祖孫五舉人”、“兩位女詩人”,這就是明朝以後馬廷用家族的輝煌歷史。數百年年間文星高照,翰墨流香,詩人騰躍,數百年年間高官輩出,玉潔冰心,處處豐碑。這就是紫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輝煌和驕傲。如果從唐代的馬庸算起,馬氏家族文脈傳統已是千年輝煌了。
康熙六十一年《
西充縣志》上說:“西充文學,從馬廷用宗伯始盛……”。此言不虛也。
紀信與
馬廷用,為我們紫岩人奠定了精神的底色,增加了人生的自信。是他們鑄就了
紫岩精神,也鑄就了
西充精神。完全可以說,古代紫岩文化是古代西充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精彩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