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只墓

馬哈只墓

中國明代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鄭和父親的墳墓。位於雲南省晉寧縣昆陽城月山西坡。

基本介紹

簡介,由來,現狀,

簡介

墓前有石碑3幢,左右兩幢系後人所立,分別鐫刻《明史·三保太監傳》及《鄭和太公墓志銘跋》,中間一幢鐫刻《故馬公墓志銘》,永樂三年(1405)勒石。碑文作者系當時的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碑文述明馬哈只生於元至正甲申年(1344),卒於明洪武壬戌年(1382)。生有二子、四女,其次子即鄭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宮太監”。銘文末對馬哈只揄揚有嘉:“身處乎邊陲,而服禮義之習;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澤之施;宜其餘慶深長,而有子光顯於當時也。”碑陰又刻有鄭和第二次遠航歸來祭祖掃墓的記載,時間剛巧是永樂九年(1411)十一月二十二日至閏臘月吉日,恰值希吉來歷740年齋月。碑身為紅砂岩料所制,高1,6米,寬0.93米;上有半圓碑額,四邊有花萼紋飾,下有砂石龜座。此墓對研究15世紀馳譽世界的航海家鄭和的身世、族籍、宗教信仰等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馬哈只墓

由來

馬哈只墓是在20世紀初雲南石屏袁嘉穀先生髮現的,他聽人說起,雲南昆陽和代村有一塊鄭和父親的墓碑。1911年,袁嘉穀專程到雲南昆陽縣尋訪。果然,袁嘉穀先生在雲南昆陽月山西坡上,發現了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這個墓平面呈長方形,墓前豎有三塊石碑,中間一塊高1.6米,寬0.93米,厚0.15米。墓碑上刻有“故馬公墓志銘”六字,碑文上刻寫著鄭和家世。這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立下的墓碑。
碑文共有十四行,它是在永樂三年(1405年)大學士李至剛所撰寫。碑文記述了馬哈只的先人家世、生卒年月、生平情況、家庭子女,還介紹了鄭和的情況。從墓碑碑文記載及《元史》、《鄭氏家譜首序》等史藉資料,才使人們對鄭和家世有所知曉和了解。所以,這塊墓碑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現狀

1981年後,墓地已闢為“鄭和公園”,園內且建有“鄭和紀念亭”和鄭和紀念館。
(林 松,施鶴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