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公園(福州鄭和公園)

鄭和公園(福州鄭和公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和公園,在滇池南岸晉寧縣昆陽鎮的月山,距昆明60公里。原名月山公園,因昆陽是鄭和故里,其父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故於1979年改為今名。250餘畝林園中,松林,柏林,果林鬱鬱蔥蔥;登高遠望,景象開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和公園
  • 外文名稱:zhenghegongyuan
公園簡介,鄭和簡介,

公園簡介

鄭和公園
福州鄭和公園也叫長樂鄭和公園。位於福州長樂市區中心的南山,公園原名“南山公園”,始建於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公園歷經宋元明數代營建,特別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風期間,全面整建,亭、台、樓、閣、塔、寺等建築眾多,成為佛、道教者朝拜聖地。園內的三峰塔為中國名塔之一,是鄭和下西洋船隊出入太平港的航標塔。明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風時,為酬謝“海神天妃保佑”,奏請明成祖恩準在長樂南山塔東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偉壯觀的“天妃宮”,為船隊官員祈報和謝神之處。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開航580周年,政府撥款在“天妃宮”和“三峰塔寺”舊址上興建鄭和史跡陳列館,南山公園亦改為“鄭和公園”。館藏珍貴文物《天妃靈應之記》碑(俗稱鄭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鄭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長樂候風時親自撰文鐫立的石碑。

鄭和簡介

鄭和的祖父與父親都到過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他幼小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聞。明初,入宮做宦官,後在北京服侍燕王。在燕王朱棣起兵與建文帝朱允爭奪帝位的鬥爭中有功,成為明成祖身旁要人。明成祖派鄭和帶隊,以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62艘,遠航西洋。他們於1405年從蘇州劉家港(今太倉東瀏河鎮)出發,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蘇門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國。以後又於1408──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1403──1433年出海遠航,前後28年,7次遠航,歷30餘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所乘的船隻,最大的長約148米寬約60米,可容1000人。這些航行比西方的哥倫布、達伽馬等的航行早半世紀以上,艦隊的規模與船隻之大,都遠遠超過了他們。鄭和每到一地,都以絲綢、瓷器、銅鐵器和金銀等物,換取當地的特產,“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貲(不可計量)”。有的國家和地區還派使者隨船來到中國,促進了國際間的交往。
鄭和公園三寶樓鄭和公園三寶樓
三保太監下西洋,是世界遠航史上的創舉,傳為“明初盛事”。公園內主要景觀有“望海樓”;高8.5米的鄭和全身塑像;展示大量文獻、實物、複製模型、圖表等的鄭和紀念館;仿鄭和七下西洋的大寶船而建的三保樓;被譽為雲南碑刻第一林的鄭和碑林共64塊;鄭和古里亭;以及鄭和之父馬哈只的陵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