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茂德二世(奧斯曼土耳其語:محمود ثاني Mahmud-u sānī、英語:Mahmud II;1785年7月20日—1839年7月1日),是奧斯曼帝國的第三十任蘇丹,他出生於伊斯坦堡托卡比皇宮,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兒子。是奧斯曼帝國滯止時期的一位君主。
馬哈茂德二世因北方強鄰俄羅斯帝國屢次的軍事威脅,任內推行社會改革,加強帝國力量。1826年解散禁衛軍團;1831年廢除分封給騎兵的采邑,並建立新軍隊。內政方面採用內閣制度、實行人口普查和土地測量;教育方面則實行國小義務教育制、派遣學生去歐洲留學。但由於俄國的干涉,未能擊敗希臘人的暴亂,並於1829年被迫承認希臘獨立。由此導致的連鎖反應導致在與埃及軍隊的交鋒中也屢戰屢敗,最後鬱鬱而終。馬哈茂德二世被稱為奧斯曼改革的始祖,有開明專制君主之稱。
馬哈茂德二世亦重視傳統,致力振興箭術運動。他又讓箭術學徒穆斯塔法·簡尼記載土耳其弓的歷史、構造及用法,土耳其制弓匠因此而來。死後由他的兒子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繼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哈茂德二世
- 外文名:Mahmud II
- 國籍:奧斯曼帝國
- 民族:土耳其人
- 出生地:伊斯坦堡托卡比皇宮
- 出生日期:1785年7月20日
- 逝世日期:1839年7月1日
- 職業:奧斯曼帝國蘇丹、伊斯蘭哈里發
- 信仰:伊斯蘭教
- 主要成就:1826年廢除土耳其新軍,建設現代軍隊
平定伊拉克馬木路克王朝
推行帝國法治改革 - 在位時間:1808-1839
- 繼任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
劫難即位,法制改革,軍事改革,解體序幕,終年,
劫難即位
馬哈茂德二世(奧斯曼土耳其語:محمود ثاني Mahmud-ı sānī、英語:Mahmud II,1785年7月20日-1839年7月1日)是奧斯曼帝國第三十任蘇丹,他統治期間致力於大規模的法制及軍事改革。他是所有後繼者的祖先。
出生於伊斯坦堡托卡比皇宮,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兒子。1808年,穆斯塔法四世決定處死被罷黜的塞利姆三世以平息叛亂。塞利姆三世被殺,馬哈茂德二世則被母親娜克希迪爾安全看管。接下來的叛亂又將穆斯塔法四世廢黜,馬哈茂德二世遂成為蘇丹,這次叛亂的領袖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Alemdar Mustafa Pasha)成為馬哈茂德二世的維奇爾。
對於當初嘗試謀殺馬哈茂德二世的傳聞有很多。十九世紀奧斯曼史學家塞弗德特帕夏(Cevdet Pasha)認為一個喬治亞籍宮女聽聞皇宮裡殺害塞利姆三世的騷動後收集一些灰塵。當行刺者來到馬哈茂德二世所在的宮殿時。宮女把灰塵投向行刺者的臉上,讓馬哈茂德二世得以跳窗逃亡,並爬到宮殿頂部,跑到第三庭院的屋頂。那裡的侍衛發現了他,合力用衣服打結成梯讓他下來。叛亂的首領阿朗達爾與他的武裝分子看到塞利姆三世的屍體,於是奉馬哈茂德二世為君主。那名叫絲芙莉·卡爾法的宮女在事後被任命為後宮的財務大臣,以表彰她的英勇和忠誠。在後宮黃金大道上的一條石階梯稱為絲芙莉·卡爾法之階,傳聞當時的事發地點就在階梯附近。
法制改革
馬哈茂德二世亦要應付有關瓦克夫(Waqf,宗教財產)的濫用問題,規管這些收入,但馬哈茂德二世不敢冒險去動用這些資源在行政上。
馬哈茂德二世在位時,帝國的財政陷入危機。某些社會階級受到高稅額的壓迫。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馬哈茂德二世於1834年2月22日發布一條法令,宣布禁止官員向穿州過省的民眾收取費用,除了法定的徵稅,其他的收款都屬於濫收。馬哈茂德二世說道:“沒有人會不知道,我有責任去杜絕這些令人憤怒的行為以回饋臣民的支持,竭力去減輕他們的負擔,以確保和平穩定。這些壓迫的行為違抗了神的旨意,也違抗了帝國的旨意。”
雖然人頭稅可透過服軍役減免,但這是政府官員長期壓迫斂財的途徑。1834年的法令同時廢除了這種徵稅模式,稅項只能夠由卡迪(法官)、穆斯林政府官員及地區首長組成的委員會收集。除此之外,政府也被簡化及強化,一些閒置的部門被廢,並重新組織皇室,禠奪這些沒有工作的貴族稱號及沒有功能的政府官員。
軍事改革
馬哈茂德二世有效地整頓軍事采邑。這些軍事采邑是為了供養舊制下的軍事力量,到馬哈茂德二世時,這些軍事采邑已失去作用。馬哈茂德二世將軍事采邑與公眾捐獻連在一起,強化了國家資源,消除了腐敗。他堅決地壓制一些地區的世襲領袖(他們有指定繼承者的權力),這些世襲領袖是奧斯曼封建制度里的一大弊病。
馬哈茂德二世順利地削減這些地方封臣,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及發生叛亂,最終僅在賽普勒斯一地仍保有這些世襲領袖。
1826年,馬哈茂德二世廢除了土耳其新軍耶尼塞里,並建設現代化的軍隊,命名為新秩序(Nizam-ı Cedid)。1827年,奧斯曼帝國在納瓦里諾海戰敗予英法俄聯合艦隊,並失去了希臘。馬哈茂德二世下令要優先重建奧斯曼海軍。奧斯曼帝國海軍在1828年建成第一艘蒸汽船。1829年,馬赫姆迪葉號於伊斯坦堡金角灣落成,這曾經是世上最大的戰船。這艘62x17x7米的戰列艦在三個甲板上配備128門大炮。
他亦重視傳統,致力振興箭術運動。他又讓箭術學徒穆斯塔法·簡尼記載土耳其弓的歷史、構造及用法,土耳其制弓匠因此而來。
解體序幕
在他的統治時期,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分裂和解體,在馬哈茂德二世統治早期,北非地區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在第一沙特王國(First Saudi State)手上重新征服奧斯曼帝國屬下的阿拉伯半島地區——聖城麥地那及麥加。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則在1821年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827年,英國、法國及俄國的聯合海軍於納瓦里諾海戰(Battle of Navarino)擊敗奧斯曼帝國和埃及、乃至突尼西亞的海軍。在此後的1832年7月,奧斯曼帝國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承認希臘的獨立地位。這一事件與1830年法國占領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但是業已獨立的的阿爾及利亞一起被視為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的開端。奧斯曼帝國境內的非土耳其裔人聚居的地區,尤其是歐洲巴爾幹半島,都各自展開獨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