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恐懼,恐懼,到處是恐懼”、“我是出於恐懼而寫”。最接近詩的
德語文學經典作品。久負盛名的四部小長篇。著名設計師
陸智昌擔綱設計)(
楚塵文化出品)
圖書目錄
人類出現於全新世
彬,北京之行
蒙托克
藍鬍子
作者簡介
馬克斯·弗里施(1911-1991),瑞士大作家、建築師,是二戰後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迪倫馬特並稱為德語文學的雙子星座。他一生創作了多部戲劇和小說,曾獲
畢希納文學獎、席勒文學獎等文學大獎。《彬,北京之行》《人類出現於全新世》《藍鬍子》《蒙托克》是其久負盛名的幾部小長篇。
內容簡介
馬克斯·弗里施小說作品:
《彬,北京之行》
一次想像中的旅行,北京,是夢想的彼岸之城。
小說以
第一人稱展開敘事,“我”是一個建築師,手攜一捲圖紙,和一個叫“彬”的神秘飄忽的朋友,不知怎么來到夢想的彼岸之城--北京。弗里施以細膩非凡的筆觸描摹出夢中場景的幽深與變幻感。他懸想中的北京有月光下的山巒和長城、開滿睡蓮的湖泊、笑容溫和而神秘的菩薩、與他相戀的黑髮少女瑪雅……而陪伴他、提醒他完成旅行的“彬”,其實是另一個“我”。Bin在德語中是跟在
第一人稱“我”之後的助詞,意思是“存在”。北京之行,其實是一個內心夢想散漫投射的幻境,而存在於一個西方人金色想像中的北京也完全不同於我們的感知。
小說結尾,“我”回到了現實中妻兒的身邊,不由自主地發覺,孩子很像夢中的“彬”,而北京,是一座“我”將永遠無法到達的城市。
《人類出現於全新世》
弗里施:“《人類出現於全新世》是我最喜愛的作品,最接近詩的作品。”
年邁的蓋澤爾先生獨居在提契諾山谷,連日暴雨引發的山洪將他困在家中,困擾他的還有記憶力衰退和思維混亂。為了保持理智和清醒,他閱讀百科全書和《聖經》,從書中剪下知識點貼於牆上。出於對村莊可能被掩埋的憂慮,他進行了一次艱難而危險的登山,同時清晰記起五十年前的一些往事。最後他中途折返。雨過天晴,女兒來到,照顧起了中風的父親。
作品細緻記錄了一次中風所導致的思維崩潰的過程,並將其與開裂、滑坡和山洪等自然界的崩潰現象並置,將老人的記憶碎片與書籍所載的自然進化史、人類歷史的片段並置,互為隱喻,為我們構築了一幅人類在世界、在歷史上所處位置的清晰圖景,映射出作者對於技術文明的反思與批判意識。
《蒙托克》
評論界認為這是弗里施最重要的作品,創作的最高成就。著名德語文學評論家賴希-拉尼茨基將這部作品納入了自己的德語
文學經典書單。
他,一個名叫馬克斯、年過花甲的知名作家,和一個31歲名叫林恩的女人去美國
紐約長島一個叫做蒙托克的地方度周末。這一對年齡懸殊的情侶只是暫時在一起,對未來誰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作家時常因對方張口皆是英語而想不出合適的話來,年輕的女人則從一開始就懷疑男伴對自己是否真有興趣。短暫的周末結束之後,沒有擁抱,沒有接吻,兩人互道再見,在紐約街頭分手。
在敘述現實生活的同時,作者從一開始起就插入了許多對
往事的回憶,這一部分占去了全書的一半篇幅以上。這些回憶顯然都是作家本人的親身經歷:蘇黎世的早年生活,父母家中的境況,與中學同學W君的友誼,初戀的情人,記者生涯,兩次失敗的婚姻,建築師的職業生活,和奧地利女詩人
英格博格·巴赫曼的感情糾葛,寫作的經歷,等等。除了對現實生活的描述和對往日經歷的回憶之外,小說里還有大量聯想、議論、想像、思索和反省。在敘述角度上,作者主要是以“他”敘述現實,亦用“我”回憶過去,兩者互相穿插,回憶打斷對現實的描述,同時又引起對生活的反思。它們之間的過渡十分隨意甚至常常藉助一兩個主題詞,像是為下面的一節加上了標題
《藍鬍子》
弗里施的最後一部小說,再次印證了他將寫作視為一種內心探索和認識自我的途徑的創作態度。
小說描寫了忌妒心極強、被妻子稱為“藍鬍子”的醫生沙德博士,他年過半百,七次結婚,六次離婚,由於涉嫌謀殺一名當了妓女的前妻,受到拘留審訊,後因證據不足被宣布無罪釋放。他出獄之後重操醫業,但昔日的病人不是早已另找了別的醫生,就是有意迴避,他的診所
門可羅雀。只有夜間急診,沙德大夫才有出診行醫的機會,所以他不得不賣掉了診所。從此,他成天就靠喝酒、打檯球、餵天鵝和旅行打發時光。拘留審訊時的情景,始終纏繞著沙德博士。他想到移居國外,但這無疑等於變相承認自己有罪。他買了一把手槍試圖自殺,但總覺得暗中有一個女人相救而始終未能如願。最後,沙德鬼使神差地走進他出生地的警察局投案,卻被駁回。回家的路上,沙德開車撞到了樹上。躺在醫院裡,面對警方的訊問,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文末只留下了一連串的
省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