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

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

《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是黃學勝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4月。

該書採用思想史和文本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專題探討,認為馬克思超越了原初啟蒙的諸多限度,提出了一種實現了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歷史與自然相統一的新啟蒙思想,並使啟蒙人道理想徹底化和現實化了。該書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為深化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史和理論史研究提供了可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
  • 作者:黃學勝
  • 首版時間:2020年4月
  • 字數:358千字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第一章從啟蒙的科學和理性精神把握18世紀啟蒙精神並探討馬克思對這一時代精神的批判和轉化。第二章中以現代世界普遍存在的道德危機為切入點,探討啟蒙道德規劃與現代性危機的關聯,繼而探討康德黑格爾與馬克思對道德危機的處理及其邏輯轉化,同時探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道德思想及歷史唯物主義的道德意蘊,最後通過與麥金太爾的思想對話,闡發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第三章探討了從啟蒙政治設計、黑格爾的國家哲學應對方式到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批判之間的邏輯轉換。第四章則深入馬克思的文本,闡發馬克思對啟蒙人道理想的吸收與轉化過程。最後一章,集中探討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啟蒙精神及馬克思的變革
第二章 啟蒙道德籌劃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道德意蘊
第一節 啟蒙的科學精神及其影響
第二節 啟蒙的理性精神與現代性批判
第三節 馬克思對啟蒙理性的批判與轉化
第四節 從自然科學到歷史科學:馬克思的科學觀變革
第一節 現代性道德危機與啟蒙道德規劃
第二節 應對道德危機的三條進路
第三節 馬克思道德觀的三個論域
第四節 恩格斯的道德視界及其當代意蘊
第五節 馬克思與麥金太爾的現代性道德批判及其比較
第三章 啟蒙政治設計、黑格爾法哲學與馬克思的批判
第四章 馬克思早期政治哲學思想的邏輯轉換
第一節 現代性啟蒙的政治設計及其後果
第二節 黑格爾的思維方式變革及其限度
第三節 現代世界的“分裂”及其克服
第四節 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和國家哲學的批判
第一節 基於解放邏輯的政治哲學求索
第二節 基於經濟學和哲學邏輯的政治哲學求索
第三節 分工邏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政治哲學意蘊
第四節 《共產黨宣言》與現代人的幸福追尋
第五章 現代社會的批判與揚棄: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結語:馬克思的“新啟蒙”及其現實意義
第一節 金錢是“世俗的神”與市場的道德限度
第二節 貨幣制度與貨幣是一種社會權力
第三節 現代社會的揚棄與超越:馬克思的路徑
第四節 “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構想
參考文獻
後記

創作背景

“啟蒙”在一般意義上指的是思想進步,反對蒙昧,使人們從恐懼中解放出來,並成為自己的主人。“啟蒙運動”是發端於17世紀晚期的英格蘭,盛行於18世紀的歐洲各國,波及廣泛、影響深遠的近代西方歷史事件。這一聲勢浩大的啟蒙形塑了現代世界的各個方面,促進了社會歷史的現當代轉變,也帶來了現代世界的各種問題。在米蘭·扎菲洛夫斯基看來,“沒有18世紀的啟蒙運動,就不會有21世紀的啟蒙運動。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啟蒙都可以稱之為啟蒙運動,但是18世紀的啟蒙運動確實是現代西方社會和一些自由民主國家‘啟蒙’的精髓和遺產。總之,現代社會的啟蒙,繼承和發揚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優秀傳統。從18世紀到21世紀,啟蒙不再僅僅是‘某些人所做的’事情,它已經深化為人們的一種內在行為”。在這個意義上,當代的任何問題與成就,包括對現代世界本身的理解,顯然都必須關聯到對這一啟蒙本身的理解來展開。故此,《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對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問題進行了專題探討。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表明,馬克思實現了對18世紀啟蒙的批判、出離和超越,使自身成為了一種不同於18世紀原初啟蒙的“新啟蒙”思想。它吸收和轉化了啟蒙的理性和科學精神,鞏固了其批判和革命的特質,同時堅定了其旨在人民幸福的人道理想,但又不同於原初啟蒙的實現路徑和資產階級定向,走向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科學社會主義,這是在繼承現代成就基礎上對資產階級的現代社會的整體超越,指向的是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新啟蒙”對當代的思想文化及堅定社會主義制度文明方向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這實際上也是該書研究的現實指向。作者的研究一方面力圖回到馬克思,真正深入理解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及其革命意義,另一方面鑒於現代社會依然從屬於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主義社會,因而作者還力圖克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純學術或學院化傾向,闡發馬克思哲學的時代意義和當代價值。這其實也是堅持馬克思所一貫主張的理論與現實、哲學與時代的結合及其相互作用原則,貫徹的是馬克思最強調的哲學不在於解釋世界,而在於改變世界的基本精神。
作者認為,馬克思批判的核心目的是突破啟蒙之消極後果及其資產階級性質,拯救並最終實現理性、自由、平等、公正、和諧、進步等價值理想。馬克思批判的意義在於:沒有像後現代主義那樣徹底否定啟蒙,從而成為反理性、反歷史、反現代化的;也沒有像尼采克爾凱郭爾等那樣陷入非理性主義,而是深信理性和科學的功能與意義,並積極尋求“前理性”“前科學”的根基,以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對他來說,啟蒙價值理想不能停留於抽象強調或以“應當”規定“現實”,而應有社會生產實踐這一現實和歷史基礎。理性和科學的功能和意義的最大化,也應有現實和歷史的根基,即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開創了一種新的思想文化傳統,可以命名為“新啟蒙”,這是欲規避原初啟蒙限度的啟蒙思想的徹底化,是反現代性的現代性哲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馬克思對啟蒙的批判及其意義研究》
2020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5801-9

作者簡介

黃學勝,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贛江青年學者,美國杜肯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政治哲學、道德哲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