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哲學立場(劉同舫學術文叢)》是2017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同舫。
基本介紹
- 書名:馬克思的哲學立場(劉同舫學術文叢)
- 作者:劉同舫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78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馬克思的哲學立場》是作者劉同舫近年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發展的新思考。馬克思人類解放的哲學主題深藏於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發展之中,離開了對這些理論的準確把握與合理闡發,哲學主題就失去了依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及其所包含的基本原理產生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下,但它們有**自身時空的生命價值和思想特質。本書以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實質精神的理解為主導原則,對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解讀模式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拓展等都有作了論述,並在學科拓展與學科交叉中探討了時代凸出的諸如教育、道德等問題。
圖書目錄
總序第一章 澄清前提與劃清界限 第一節 啟蒙理性及現代性:馬克思的批判性重構 一、啟蒙理性興起的雙重考察 二、啟蒙理性的光亮與陰影 三、啟蒙理性的蛻變與現代性危機的產生 四、啟蒙理性的後現代境遇 五、馬克思的啟蒙理性批判路徑 第二節 馬克思哲學觀的自我轉變及其階段性 一、反思思維理性:從唯心主義到浪漫主義 二、審視封建專制:從浪漫主義到激進民主主義 三、提升理性思辨:從激進民主主義到哲學共產主義 四、終結思辨體系:從哲學共產主義到科學共產主義 第三節 從應然到實然:馬克思社會批判的價值取向轉變 一、哲學向經濟學學科批判的轉向 二、應然預設到實然結果追求的轉換 三、實然價值取向的社會批判:通往解放的分析方式 第四節 馬克思早期共產主義的構思邏輯 一、共產主義與人性改造 二、共產主義的可欲性與可行性 三、重構“存在與歷史”的形成過程 第五節 《手稿》與《形態》理論立場的差異 一、異化的使用:邊緣化趨向及其實質 二、對費爾巴哈的態度:從讚揚到征討 三、論證共產主義的語境:從人本學到經濟學 第六節 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及其邊界意識 一、世界歷史的開啟:理性還是資本 二、人類命運的開解:對資本邏輯的瓦解 三、資本邏輯的內在邊界和外在邊界 第七節 “塵世”創造“天國”:馬克思的宗教批判原則 一、物質利益問題的洗禮 二、宗教批判的新原則 三、“天國”的“塵世”面相 四、“天國”回歸“塵世”的進路 第八節 從歐洲到全球:馬克思理論視域的拓展 一、解放規劃的歐洲中心論是否成立 二、理論中斷還是理論延續 三、何種意義的拓展及其根源第二章 基本範疇與解讀模式 第一節 新社會組織、私有制和個體死亡的基本構想 一、從“猶太人問題”走向“哲學共產主義” 二、社會吸納政治:重建“社會組織” 三、超越私有制與擺脫死亡:個體與社會的融合 第二節 馬克思市民社會範疇的邏輯演進 一、市民社會與資產階級社會:是等同還是相異 二、市民社會與物質生產關係:是棄用還是銜接 三、外延描述到內涵分析:是轉變還是深化 第三節 市民社會研究範式的歷史轉換 一、源起與轉變:從道德範式到政治哲學範式 二、內在矛盾解決:政治哲學範式與唯物史觀的創立 三、意識形態化:社會學範式的奠立 第四節 精神生產力:歷史唯物主義不可或缺的範疇 一、邏輯形成:從萌芽到深化再到成熟 二、思想源泉:古典經濟學家的理論貢獻 三、歷史根據:與時代相伴生的永恆主題 第五節 馬克思學說中的哲學與馬克思學說的解釋框架 一、馬克思學說中有沒有哲學 二、馬克思學說的三個解釋框架 三、馬克思學說的解讀原則 第六節 在何種意義上區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文本 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修改稿與原始稿 二、馬克思文本與恩格斯文本的歸屬與清理 三、如何對待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文本歸屬 第七節 主奴辯證法:《精神現象學》與《手稿》之關係 一、主奴辯證法:從顯性到隱性 二、消解資本主義隱性的“主奴關係” 三、超越政治性:共產主義思想力量的彰顯第三章 人學理論與時代境遇 第一節 馬克思人學範式的核心及其創建 一、如何存在:人學範式之核心厘定 二、重新奠基:人學範式之理論創建 三、著意解放:人學範式之政治旨趣 第二節 馬克思實踐人學及其當代境遇 一、馬克思實踐人學的源起:問題與學說 二、馬克思實踐人學的展開:實質與特徵 三、馬克思實踐人學的發展:相遇與關照 第三節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問題與交往全球化 一、人的全面發展:人類解放的歷史歸結 二、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交往的緊密關聯 三、作為人類生存狀態的全球化交往 四、合理的全球化交往的實現方式 第四節 馬克思個性理論的學者解讀及其展望 一、對個性特徵概括的多角度性 二、對個性理論實現方式探討的系統性 三、對個性和自由個性關係論證的深刻性 四、對馬克思個性理論的研究展望 第五節 “現實的人”:馬克思與福柯的論證維度 一、內涵理解:五種屬性與三重特性 二、塑造因素:勞動實踐與微觀權力 三、解放方案:社會革命與生存美學第四章 本真精神與理論創新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之路 一、敞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和主題 二、反思傳統教科書的哲學體系 三、呼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 第二節 在挑戰社會思潮中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威力 一、話語與權力:當代社會思潮相互激盪 二、修正與解構:當代社會思潮的共性 三、態度轉變:從被動回應到主動挑戰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列寧階段 一、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卓著貢獻 二、列寧哲學思想的若干關鍵性問題 三、列寧哲學思想的當代魅力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黨的執政理念演進 一、毛澤東思想與“革命為民”的執政理念 二、鄧小平理論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執政理念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廣大利益”的執政理念 四、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第五章 理論性質與學術爭辯 第一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質與中國意義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前提 二、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核心問題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邊界 四、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意義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特色及其局限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特色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分歧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局限 第三節 英國新左派思想家對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拓展 一、作為馬克思主義載體的英國新左派 二、相互激盪又相互關聯的理論特質 三、對傳統歷史唯物主義拓展的維度 第四節 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與結構主義之辯 一、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實質 二、結構主義對人道主義的挑戰 三、雙方爭辯的主線與主題 四、爭辯的理論性質與局限性第六章 學科拓展與學科交叉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學科對話中復興 一、生成邏輯與深刻意蘊 二、世界圖景審視的原則高度 三、顧此失彼思維慣性的消解 第二節 羅爾斯教育公正理論情結及方法論原則批判 一、抽象的理論前提:人性的虛擬假設 二、片面的理論視角:尺度統一的正義原則 三、烏托邦式的理論歸宿:平均主義的傾向 第三節 康德道德觀及其對現實道德教育困境的開解 一、義務:道德的至上動機 二、自律:道德的唯一原則 三、康德道德觀:開解現實道德教育困境的鑰匙結語 解放的訴求與人類生存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