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及其發展研究》是劉冠軍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5月。
全書分上下兩篇,各分五章展開研究和建構,上篇為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的歷史形成和系統考證,下篇為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的現代發展和理論建構。該書從分析範式轉換維度,系統闡釋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在四個階段上的發展;系統闡述馬克思整體理論在其生成和演進中的兩條邏輯發展線路,揭示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從作為輔線嵌入其整體理論,到發展為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的邏輯進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及其發展研究
- 作者:劉冠軍
- 首版時間:2021年5月
- 字數:78.7萬字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上卷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歷史形成和系統考證 | 下卷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現代發展和理論建構 |
---|---|
第一章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來源 第一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形成的科學技術基礎 第二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形成的經濟社會根源 第三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理論來源 第二章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探索歷程、發展階段和基本類型 第一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邏輯起點與動力源泉 第二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的理論難題與艱辛探索 第三節 人的三維本質理論與“科技一經濟”思想的形成 第四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劃分 第五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發展進程中的兩種類型 第三章 馬克思對象性存在視域的“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一節 對象性關係與人的對象性存在的理論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及其發展研究 第二節 對象性存在視域的“科學一技術一工業”分析範式 第三節 “科學一技術一工業”分析範式基礎上的異化批判 第四節 “科學一技術一工業”分析範式基礎上的異化根源 第五節 “科學一技術一工業”分析範式基礎上的異化克服 第四章 馬克思物質生產視域的“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一節 物質生產視域的確立與唯物史觀的創立 第二節 唯物史觀中的“科學一技術一生產力”分析範式 第三節 唯物史觀中的“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四節 “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唯物史觀分析範式的政治經濟學轉換 第五節 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五章 19世紀的時代特徵與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一節 世界主題特徵與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二節 科技和勞動關係特徵與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三節 占主導的經濟形態特徵與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四節 科學認知背景特徵與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 第六章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現代發展和重構的社會現實與考察 第一節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未來趨向 第二節 科技的巨大經濟功能及融入經濟系統的方式演進 第三節 現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科技一經濟”一體化社會的形成 第四節 知識經濟新形態的“科技一經濟”一體化實質 第七章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現代發展和重構何以可能與範式轉換及範疇拓展 第一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現代發展和重構何以可能的方法論探討 第二節 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現代發展和重構的分析範式再轉換 第三節 科技型生產方式: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拓展 第四節 科技商品:科技型生產方式下馬克思“商品”範疇的拓展 第五節 科技勞動:科技型生產方式下馬克思“創造價值勞動”範疇的拓展 第六節 廣義工人階級:科技型生產方式下馬克思“工人階級”範疇的拓展 第七節 精神生產資料:科技型生產方式下馬克思“生產資料”範疇的拓展 第八章 基於科技型生產方式的現代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建構 第一節 科技商品的二因素辯證關係原理 第二節 科技勞動的二重性辯證關係原理 第三節 科技私人勞動和科技社會勞動的辯證關係原理 第四節 科學和自然力在科技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中的辯證關係原理 第九章 “科技第一生產力”分析範式基礎上科技型企業價值生產與增殖的系統建構 第一節 科技型企業及其“整個生產勞動過程”的總特徵 第二節 “科學價值庫”與科學勞動創造價值論 第三節 “科學價值庫”的第一步價值孵化與技術勞動創造價值論 第四節 “科學價值庫”的第二步價值孵化與生產勞動創造價值論 第五節 “科學價值庫”及價值孵化與科技型企業的剩餘價值生產論 第六節 科技型企業價值生產和增殖的“價值鏈網路結構”模式建構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科技一經濟”新理論的創立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迪與建議 第一節 在“科技第一生產力”分析範式基礎上創新發展馬克思“科技一經濟”思想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科技一經濟”新理論對當代中國的深刻啟迪與政策建議 |
作品思想
作品影響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及其發展研究》 | 2021年5月 | 人民出版社 | 978-7-01-0226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