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是由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人民出版社、青馬先聲聯合主辦,《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東南學術》《海派經濟學》《浙江學刊》《學術論壇》《學術交流》《長白學刊》《山東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廣西社會科學》《黨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政治經濟學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民族學刊》《經濟與社會發展》《政治經濟學季刊》《領導科學論壇》《長江日報》《思想理論戰線》等期刊協辦,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前沿問題,分為“爭鳴·高端對話”“交鋒·青年學者”“領航·期刊主編”3個專場,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為主要形式的高端學術交流盛會。

首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於2021年11月14日在山東濟南召開。大會聚焦“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問題研究”主題,共探學術前沿、共議學科發展。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江西理工大學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 首屆主辦單位: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馬先聲等 
  • 首屆大會時間:2021年11月14日 
  • 二屆大會主辦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人民出版社、青馬先聲等 
  • 二屆大會時間:2022年4月16日 
  • 三屆大會時間:2022年11月5日 
首屆大會,主旨報告,分論壇一,分論壇二,分論壇三,分論壇四,分論壇五,分論壇六,分論壇總結,大會總結,第二屆大會,第三屆大會,第四屆大會,第五屆大會,第六屆大會,

首屆大會

2021年11月14日上午,首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山東師範大學長清湖校區和線上同步召開。該次大會由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馬先聲、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社會科學》《海派經濟學》《廣西社會科學》《政治人類學評論》《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學習論壇》《政治經濟學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等期刊協辦。大會由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萬光俠主持開幕式,山東師範大學校長曾慶良致辭。

主旨報告

大會主旨報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萬光俠主持。
中央黨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教授圍繞“全面精準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既指向於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是相對於西方式現代化道路而言的,也指向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相對於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而言的,還指向世界現代化道路,是相對於世界現代化道路而言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定性到定位,經定標到定法,再從定力到定和,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政黨等領域,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構成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從道路問題上的“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分別彰顯了中國道路的“主體向度”,展現了中國道路的“世界向度”,表達了世界現代化發展的“中國向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具有的全新的世界意義。從中國道路的世界向度到世界歷史發展的中國向度,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哲學底蘊。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南開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逄錦聚教授就“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創新和基本經驗”進行了交流。他表示,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包括若干重要方面:創新形成了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改革理論、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巨觀經濟調控理論、發展理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等。這些理論極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南,也為世界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陳學明教授圍繞“對於‘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思考”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認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歷史上和當今世界上現存的文明形態都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它以全新的形態開創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廣闊空間,站在原有的一切人類文明真理和道義的雙重製高點上。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圍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域與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使命”進行了理論解讀。他認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應當強化三種視域,歷史視域、未來視域、未來視域;承載三種使命,其一是自覺守護和有效傳承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和歷史學脈;其二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促進世界文明進步,其三是自覺推動和促進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探索和理論創新;同時需要發揮三種飛鳥的功能,第一是善於回溯、總結、反思的“貓頭鷹”,第二是自覺關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保持批判精神、促進社會進步的“啄木鳥”,第三是瞻前窺遠、預見未來、探索創新的“高盧雄雞”。
第二階段由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增福主持。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教授以“樹立包含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共同富裕觀”為題,作主旨報告。他認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追求,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開闊了共同富裕的領域,為新發展階段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確方向。精神生活富裕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從根本上說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精神生活富裕。具體來說,一、精神生活目的的全面性,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二、精神生活層次的全面性,把“小我”與“大我”連通起來。三、精神生活類型的全面性,在多種均衡中享受精神生活。四、精神生活內涵的全面性,把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上。五、精神生活途徑的全面性,多種途徑都可以成為精神生活富起來的途徑。六是指精神生活條件的全面性,有國家文化建設的保證。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炳林教授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表示,方法是人們為實現特定目的所採用手段和工具,是人們認識客觀規律的活動方式和行為準則。運用科學研究方法有助於形成嚴格的學術規範,有助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健康發展。同時,方法作為認識工具和實現目標的途徑是分層次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包括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認知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研究方法等,構成了一個科學的和開放的方法論體系。針對如何選擇和運用好一系列具體研究方法,他認為,首先要了解研究方法的功能。其次是把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的一致性。再次是注重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山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商志曉教授以“現代化的雙重屬性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性貢獻”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認為,現代化是人類從農業社會邁進工業社會的啟程,是人類社會由傳統進入現代、向更高階段發展提升的重要標誌和動能力量。肇始於特定歷史階段的現代化,被賦予了人類社會普適性成果與資本主義國家“專利”的雙重屬性。現代化的此種雙重屬性,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導引著現代化的全球化進程,但在當今時代,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嶄新、獨特並贏得巨大成功,具有顛覆性、震撼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發展新道路,已經給予現代化以全新的詮釋,強有力印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貢獻,充分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非凡價值與重大意義。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會場
14日下午14時,大會的六個分論壇于山東師範大學正德樓分別召開並同步線上直播。分論壇議程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分論壇專家作主旨報告,第二階段先由獲獎論文代表進行學術報告,後由專家圍繞論文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思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點評。

分論壇一

分論壇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由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繼文教授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立勝研究員圍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構建”進行了主旨發言。他主要講了三個問題:一是為何要提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概念。二是何謂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體系。三是如何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體系。他表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過程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豐富成果,要求我們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提煉更具標識性的概念範疇。
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部長龐立生教授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文明意蘊”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非西方國家以其創造性的歷史實踐積極切入現代人類文明進程,融入並改變世界歷史體系的文明探索之路,它內在蘊含著深層的文明理念、文明實踐和文明追求,本質上不僅是一種新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的探索,而且是一種更高文明形態的創新,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文明開拓和創造。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研究員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構建的視角就“如何進行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話題進行了交流,提出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的整體思路:一是確立經典文本的研究主線,明晰資本邏輯的來龍去脈;二是轉變思維方式,從資本邏輯的批判性思維走向對政治哲學、法哲學理論的建設性、規範性理論思維;三是勇於直面真問題,從闡釋馬克思走向分析時代命題、答疑實踐解惑;四是從馬克思的主體性走向寫作者本人的主體性;五是從學術研究走向思想創造。最後,他分享了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幾點心得體會,建議廣大青年學者不要做文本閱讀的“貪吃蛇”,要做文本研讀的深度耕犁者,讀一篇成一篇,學會透過文字的表象,進而把握其內在深刻的理論思想。

分論壇二

分論壇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由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芝健教授主持。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貴清教授作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的主旨報告,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的基礎與條件具有統一性、連續性和整體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必須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堅持理論創新,三是堅持中國道路,四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五是堅持獨立自主探索出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教授圍繞“人類文明新形態究竟‘新’在哪裡”,從四個維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讀。他指出,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觀察的新維度、“新”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種新術語、“新”在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新超越、“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產主義新元素。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開創了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新路徑,以全新文明形態拓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而且積累和發展著越來越厚實、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鮮活生動的共產主義因素。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教授以“文明論視閾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題,以馬克思主義的文明論為考察框架,對如何全面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內涵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歷史意義,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讀。報告從三個層次對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豐富內涵進行解析:是超越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文明,是超越僵化的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是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中華文明。從五個維度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超越進行了解讀:以公有制為主導的文明形態,對以私有制為主導的文明形態的新超越;以人民為中心的文明形態,對資本至上的文明形態的新超越;追求全面協調發展的文明形態,對片面異化發展文明形態的新超越;倡導包容共建、和平共處的文明形態,對狹隘對抗的文明形態的新超越;堅持獨立自主發展道路、堅持民族精神獨立性的文明形態,對照搬依附型文明形態的新超越。

分論壇三

分論壇三“新時代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由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史家亮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圍繞“‘課程思政’內涵、特點與路徑”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談到,“課程思政”概念是在十八大以來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在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強調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發力的形勢下提出來的。“課程思政”在廣義上泛指通過高校所有課程尤其是思政課程的教學而開展的思政工作,在狹義上特指通過思政課之外的其他課程所開展的思政工作,當前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通常指後者。“課程思政”具有廣泛性、多樣性和隱教性等特點,開展“課程思政”要堅持深入挖掘與有機融入相結合、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統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呼應的原則,並通過多種路徑發揮其他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學儉教授圍繞“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幾個問題”進行了主旨解讀。他表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場域之中,我們必須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時而新,尋求大數據時代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對接”。重點應在六個視閾點方面重視轉換:一是大數據時代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轉換,二是教育價值域轉換,三是教育問題域轉換,四是教育實踐域轉換,五是教育的話語轉換,六是教育的協同育人轉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契合,與現實共振。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項久雨教授從存在與空間雙重視角對“生命共同體的融合建構”的問題,進行了主旨解讀,他指出人的存在與空間,是相互融通、相互關聯、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從人類歷史發展角度看,人的存在有虛擬與現實兩種存在。從空間發展變換史的角度看,空間亦有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兩種形態。探究人的存在與空間問題,核心在於正確把握人的存在與空間的關係問題。人只有立足空間才得以存在,而空間又需要借人的力量來實現重構。由此,人的存在與空間呈現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命運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樣態。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白顯良教授從智慧型思政的相關問題切入,圍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發展”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認為智慧型思政本質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發展,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與要求,它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時代新氣息,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新形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發展,要從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型資料庫、研製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制導術、鍛造思想政治教育雲端實踐場域、培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方面著手和下功夫。

分論壇四

分論壇四“偉大建黨精神及其同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關係”,由《學術論壇》主編、廣西社會科學院院刊編輯部主任林智榮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研究員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共同性質及意義”為題,對從偉大建黨精神到抗疫精神等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五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中,以無數的汗水、鮮血、生命鑄造的寶貴精神財富。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的具體體現、生動展現。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對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與偉大時代精神的精華凝練。四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偉大輝煌的政治優勢。五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文化軟實力。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與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不斷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百年積累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一道,共同助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佑新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談到,黨的革命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史鑄就的永恆精神豐碑。系列革命精神是黨率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的集中反映,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以及新時代不同階段黨的歷史的重要精神標識,並在精神維度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內涵。革命精神譜系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永恆的英雄榜樣,而且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品質,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永恆精神動力。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海青教授以“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的多維闡釋”為題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承擔著三重歷史使命:民族意義上,民族偉大復興;世界意義上,人類更大貢獻;終極意義上,實現共產主義。基於自覺使命意識,黨主動代表人民,其代表角色是自我選擇認定、屬於代表行為的自我授權。

分論壇五

分論壇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由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紹東教授、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者春教授主持。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顏鵬飛教授圍繞“基於‘六大要素’總體性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的方法”進行了闡釋,他著重強調了經典文本“六大要素”總體性研讀方法:一是時代背景,二是文獻學和版本學,三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四是 “四個分清”方法,五是各種評論包括負面言論,六是論著風格研究。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教授進行主旨發言,他表示,把黨的領導納入經濟學分析框架,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從理論上解釋了黨的領導是如何使中國進一步取得發展先機的獨特優勢,更將是中國經濟在強起來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圍繞“共同富裕思想:演進歷程、現實意蘊及路徑選擇”進行主旨報告。一是對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文獻及進展進行了簡要回顧;二是在明確共同富裕概念和內涵的基礎上,把握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百年演進歷程:即初步萌芽期(1921-1949年);初步探索期(1949-1978年);質的升華期(1978-2012年);初步實現期(2012-2021年)。三是明確共同富裕思想的現實意蘊在於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歷史方位、階段目標、基本特點和理論貢獻。四是提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破解難點與路徑選擇。

分論壇六

分論壇六“國外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由《山東社會科學》雜誌社社長劉要停主持。
復旦大學哲學院王鳳才教授圍繞“對待現代性的四種立場與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進行了主旨發言,對待現代性大致有四種立場:堅持現代性;告別現代性;重建現代性;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他認為在對待現代性問題上,既要承認現代性的普遍主義內涵,又要考慮中國的特殊情況(所謂“後發外生現代化”);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中國立場;既要吸收、借鑑現代化的積極成果,又要減少、避免現代性的負面效應;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明類型。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李佃來教授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學意蘊”為題,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認為,除了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後期哈貝馬斯以及霍耐特,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還可以在現代性批判這條理論主線上來得到解讀。在指向現代西方主導思維方式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性批判構成了當代政治哲學全面出場的重要基礎;在指向現代西方主流價值取向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性批判為繪製當代政治哲學的圖譜提供了一個重要視點;在指向現代西方根本政治存在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性批判介入了當代政治哲學的核心議題。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秀琴教授以“國外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現代性批判邏輯探究”為題作主旨報告,她指出廣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即從1920年代盧卡奇等人的代表作出版至21世紀20年代的發展歷程。在這100年的發展歷程中,其聚焦的主要問題域就是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持續批判。

分論壇總結

分論壇第二階段的24位獲獎論文代表先後發表學術報告,專家代表分別從論文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思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點評,指出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要勇於展現自己,抓住每一次學術展現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演講展現能力;同時應當注意提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研究能力,切記理論闡釋與歷史實踐分析相對立、分化的“兩張皮”現象;最後鼓勵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要敢於、勇於研究生活中實踐的“真問題”,既要有理論高度,又要有破題深度,做一個接地氣的理論紮實的馬理論研究者。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會場照片

大會總結

27位知名專家學者主旨演講,6場分論壇平行進行,200多位受邀參會學者,線上會議超4.5萬人次線上看,專家陣容大咖多、政治站位高、學術含量高、銜接緊湊,主會場、分論壇都取得圓滿成功!會後得到了各高校的積極評價,數家馬院增設為理事單位,並紛紛表達承辦意向。大會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帶來了一場饕餮學術盛宴,贏得了受邀專家學者和線上聽眾的廣泛好評。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行,是為高校青年教師、本碩博生搭建促進深度學術交流、學科融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類高質量交流平台的初步嘗試,今後定當堅守辦會理念,繼續堅持探討馬克思主義學科“真”問題,致力於反映學術前沿,助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繁榮與發展和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發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先聲。

第二屆大會

2022年4月16日,第二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由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人民出版社、“青馬先聲”聯合主辦,《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社會科學》《海派經濟學》《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學刊》《江蘇社會科學》《東南學術》《廣西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政治經濟學季刊》《經濟思想史研究》等期刊協辦,在一個主會場和六個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思想及其當代發展研究、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研究、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研究、21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等話題展開廣泛研討交流。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第二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大會歷時一天,共設一個主會場和六個分論壇。該次大會的開幕式由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鄧敏主持。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涌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發表了致辭,也表達了對廣大青年學者的殷殷期望。
大會主會場分為四個階段。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芝健、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先春、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林進平、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分別主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教授作題為“文明的理論內涵和兩種文明觀”的主旨發言。韓慶祥結合國內外學者的論著,對文明的理論內涵進行了考察解釋。他認為,存在兩種不同的文明觀,一種是把文明解釋為側重於“事實判斷”的描述性概念;另一種是把文明解釋為側重於“價值判斷”的規範性概念。他指出,文明首先是一個哲學範疇,應從原體、關係、過程、結構、功能五個維度理解和闡釋文明的理論涵義。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作題為“時代主題的當代演進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的主旨發言。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是在時代的挑戰中產生並密切關注時代發展,其引領性的問題是對時代主題的判斷。他分析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精神的互動,探析了世界和中國對時代主題的認識歷程。他認為,當前世界格局的主要趨向是:全球性的戰爭危險正在逼近、政治多極化背景下的人類政治文明、經濟一體化、高新科技帶來的問題、新冠疫情與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等。他指出,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同步關注世界和中國,勇於批判並善於建構,這是馬克思主義工作者的應有使命和境界。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郝立新作題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的主旨發言。他從新時代的語境、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觀三方面闡述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面臨的挑戰和肩負的使命。他聚焦如何把六中全會精神融入理論研究、科學回答“四問”、把握兩個大局等中國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闡釋。在此基礎上,他對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等若干重大判斷進行了解讀。從巨觀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的梳理闡述。
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作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主旨發言。他從“新飛躍”形成的條件更加寬厚、思想主題的拓展、內涵上的進一步豐富以及理論定位的新升華四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作了一系列的理論闡釋,並鼓勵大家要樹立問題意識,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傳播。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教授作題為“在全面現代化新征程中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主旨發言。他從準確認識和把握在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新的動盪變革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大勢;準確認識和把握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戰略;準確認識和把握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目標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原則方法;準確認識和把握在前進道路風險挑戰複雜性增強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要求;準確認識和把握在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路徑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之舉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科學回答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是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動力。
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作題為“自由主義時代的結束與思想變革”的主旨發言。他從自由主義的形成及其特徵、自由主義的能量及其力量來源、自由主義的反覆及其危害、自由主義的批判及新的理論需求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強調,自由主義是西方近現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思想基礎,自由主義的基本觀念是西方主流的理論前提和價值原則。自由主義正是通過在理論前提和價值原則層面的基礎地位從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生成、發展和對外擴張上持續施以強大影響力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諸多跡象表明發展的時和勢在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東方轉向,自由主義時代的結束和新的思想時代的到來。他指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由主義固有的問題已成為阻礙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的觀念障礙,其個體性和競爭性的隱蔽前提需要通過新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來消弭,破解當今世界難題,推動世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程恩富,南開大學原副校長、講席教授逄錦聚,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學明,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錫喜,山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商志曉,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鄭傳芳,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樹蔭,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永貴,江蘇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鬍大平,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方世南分別發言。
大會分論壇以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思想及其當代發展研究、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研究、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研究、21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為主題展開交流。
第二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取得成功,來自全國高校、黨政軍企等科研院所的35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200餘位青年學者受邀參會。學者圍繞大會主題作主旨報告,共探學術前沿、共議學科發展。1個主會場、6場分論壇同時進行,線上直播累計55.8萬人觀看,實時線上超4.3萬人次線上看。大會有力推動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的研究,加強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老中青年學者之間的理論交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學科青年發展成長,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帶來了一場組織水平高、政治站位高、專家陣容大咖雲集、學術含量高、組織銜接緊湊的饕餮學術盛宴,贏得了受邀專家學者和線上聽眾的廣泛好評。
大會自發布徵文通知以來,共收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防大學、火箭軍學院等高校及黨政軍科研單位的總投稿1620篇、有效投稿1391篇,入選論文138篇。獲獎作者中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研究生54人,碩士研究生37人,本科生6人,其他職稱16人。

第三屆大會

第三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於2022年11月5日至6日在東北大學召開。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第三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開幕式
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石堅、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傑發表了致辭,希望廣大青年學者肩負歷史使命,推出一批具有思想含量和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
在“爭鳴·高端對話”會場,19位專家圍繞黨的二十大新表述、新亮點,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進行了多重解讀,既有理論的深度、思維的寬度,又有現實的溫度。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席教授逄錦聚在題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旨演講中,就如何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戰略謀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出觀點。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慶祥作了題為《五個維度理解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主旨演講。他指出,把握“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內涵和實質要基於五個維度:一是從“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界”到“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二是從一個“行”到個“行”,三是從“兩個結合”的論斷到對“兩個結合”的展開闡述,四是從“十個明確”到“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五是從重視哲學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展開系統闡釋。
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田克勤教授指出,理解和掌握報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所作出的理論貢獻,是當前和今後時期的重要任務。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認為,本土化與時代化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時空條件和基本路徑。只有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完整把握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過程和規律,也才能完全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依據。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書林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教授等多位學者分別從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新形態、自我革命等角度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
在“交鋒·青年學者”專場,多位青年學者分享觀點。如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教授表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增強了馬克思主義行的說服力和認同度,補充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更好地支撐了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的論斷。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蔡文成教授從主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三個方面深刻分析了“民主”的內涵,從民主價值、民主原則、民主制度、民主過程及民主效能五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的原因。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教授在總結髮言中指出,要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成長成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專家給予業內青年才俊更多的指導和關注。
該次大會由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線上線下參會人數累計達88.1萬人次。大會充分解讀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者之間的理論交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學科青年發展成長。該次大會共收到來自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單位的總投稿906篇(含推薦參會28篇),經評審專家組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32篇、優秀獎51篇,總計113篇論文入選本次大會。
大會注重特邀專家和參會代表的老中青學者兼顧,他們中既有德高望重的宿儒,也有學術中堅和骨幹,還有嶄露頭角的學術新銳,充分體現青年定位、傳幫帶的特點,以名師報告、學者互評為主體,引領青年學者成長。參會人員以青年為主體,旨在激發廣大青年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大會要求勇於直面學術難題,開爭鳴批評風氣之先,力爭成為開拓視野、求索新知、影響廣泛的高質量學術交流平台。

第四屆大會

2023年4月22—23日,第四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電子科技大學召開,來自全國的30餘位知名專家和180餘名青年學者受邀參會,大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將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並進一步加強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圍繞“人類文明、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展開學習研討。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第四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召開

第五屆大會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江西理工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200位與會嘉賓,圍繞“中國話語與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在“爭鳴·高端對話”專場,30餘位理論大家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主題進行闡釋解讀。
本屆會議由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組委會主辦,江西理工大學承辦,《理論視野》《社會科學輯刊》等23家期刊協辦。會議共收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師生的803篇投稿論文,經過專家評審,評選出110篇獲獎和參會論文。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
第五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召開

第六屆大會

2024年4月12日至4月14日,以“數字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雲南大學(呈貢校區)舉行。大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科青年人才成長。
本屆大會設有開幕式、高端對話專場、學院院長專場、青年骨幹專場、學術新銳專場、期刊主編專場、閉幕式等環節。本次大會由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同步進行全程視頻直播。參會學者涵蓋本碩博及專業教師、覆蓋全國各層次高校,大會共收到投稿1402篇,入選獲獎論文144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