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佰蓮

馬佰蓮,女,漢族,1965年出生,山東安丘人,哲學博士,山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佰蓮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哲學
  • 職務: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教授課程,獲獎記錄,社會兼職,學術成果,科研項目,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論文,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3.9-1990.6蘭州大學物理系,本碩連讀,獲理學學士、碩士學位
1995.09-1996.02 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學習
2002.09-2006.06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6.10-2008.12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 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90.07——1992.08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
1992.09——1997.11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1997.12——2007.08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7年9月至今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與科技發展,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技術哲學。

教授課程

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原理(哲學)》、《中西科學文化比較》;
碩士生:《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專題》、《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科技革命》、《科學技術倫理專題研究》;
博士生:《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展》(碩博合)。

獲獎記錄

1.西方近代科學體制化的理論透析(《文史哲》2002年2期,獨立)一文,2003年獲山東省教育廳200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類優秀成果二等獎。
2.個人專著《國家目標下的科學家個人自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獨立),2010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個人專著《當代科學社會論與科學創新問題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獨立),2015年榮獲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二等獎。

社會兼職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 副理事長
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秘書長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理事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學專業委員會 理事
山東省科協首批國家級科技思想庫決策諮詢專家

學術成果

近年來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部級及以上科研課題研究六項;先後在《文史哲》、《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山東大學學報》、《自然辯證法通訊》、《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數篇被中國人大書報複印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或《科技管理》全文轉載;出版個人專著2部,參與出版學術著作6部;榮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榮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二等獎2項。
近幾年來,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第一,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論及其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研究;第二,致力於中西方科學文化比較、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統一性的理論探索;第三,重點關注新中國的科學技術體制建設,尤其是國內外科研誠信環境建設;第四,關注自然辯證法研究與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

科研項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科研誠信建設問題的社會學分析與對策研究,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專項子課題:馬克思主義科教文化理論發展研究,主持人。
3.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科學知識生產中的計畫和自由,主持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應急研究項目:提升中國科學創新能力的巨觀管理問題與政策研究,主要參加者(第二作者)。
5.國家社科規劃“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之子課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創新,主要參加者(第二作者)。
6.山東大學自主創新基金(人文社會科學類專項):馬克思主義實踐視域下的當代科學觀研究,主持人。
7.山東大學全校通識核心課程立項課題:中西方科學文化比較,主持人。

代表性著作

1.《國家目標下的科學家個人自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當代科學社會論與科學創新問題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版.

代表性論文

1.馬克思恩格斯科學文化觀及其當代學術影響[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03):62-69.
2.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論研究三十年(1983-2013)[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04):112-117.
3.中國科學文化研究30年(1980—2010)[J].東嶽論叢,2014,(06):42-49.
4.求真和求效互動關係的歷史考察和闡釋——對真理與價值互動關係的一種新考察[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05):107-113.
5.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論研究述評(1956—1966)——基於對中國自然辯證法原始文獻的分析[J].理論學刊,2014,(09):92-97.
6.中國科學創新能力(2000-2010)評價[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05):82-87.
7.適度堅持科學知識的地方性[J].哲學研究,2009,(01):103-109.
8.論科學家個人自由的三種形態[J].哲學研究,2006,(08):94-98.
9.論文版面費該由誰來支付?[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04):105-106.
10.論中國傳統科技的人文精神[J].文史哲,2004,(02):44-48.
11.西方近代科學體制化的理論透析[J].文史哲,2002,(02):126-131.
12.近代科學體制化的內在機制初探[J].文史哲,1997,(01):61-66.
13.科學與人文關係的歷史考察與闡釋[J].理論學刊,2004,(03):102-105.
14.從責任自由看我國科研體制的弊端及解決——兼與奉公教授的“擬成果購買制”商榷[J].科學學研究,2007,(05):891-896.
15.試論我國國家目標與研究自由的矛盾衝突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7,(06):110-114.
16.責任自由:國家目標和研究自由的統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11):80-84.
17.自然辯證法應重視科學實踐方法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05):94-98.
18.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變革[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58-62.
19.我國科技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山東經濟,2004,(04):28-31.
20.科學與人文關係的歷史考察與闡釋[J].理論學刊,2004,(03):102-105.
21.試論科學的精神價值[J].晉陽學刊,2007,(03):81-83.
22.戰後美日科技發展模式比較及啟示[J].理論與改革,2006,(01):93-95.
23.“無待自由”及其對當代科學的意義[J].理論學刊,2008,(10):114-117.
24.庫恩的科學觀及其當代批判[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7.
25.關於科學體制與科學自主性的若干思考[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7-22.
26.信息與唯物論“第四形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60-64.
27.“基萊問題”與政府資助基礎研究的理性[J].科學文化評論,2007,(05):90-101.
28.新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三次轉移[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2):30-33.
29.研究自由與社會責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9-02(0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