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民國三十七年(1948),為了培養豫劇人才,常香玉同丈夫陳憲章在
西安創辦了“西安私立香玉豫劇補習學校”,在西安招收了一批少年兒童,同時為適應演出需要,又聘請了一些豫劇演員,將“香玉劇校”改名為“香玉劇社”。次年遷至蘭州,1950年8月劇社又遷回西安。
1951年夏,常香玉在抗美援朝運動中,提出"為捐獻一架飛機"義演的奮鬥目標。西北黨政領導為支持她的愛國行為,選派幹部馬雲昌、
荊樺、毛宙等到該社協助義演工作。義演巡迴於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歷經半年,完成捐獻一架“香玉劇社號”戰鬥機的任務,受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西北文化部的表彰和嘉獎。常香玉因之獲“愛國藝人”的美譽。
1952年,香玉劇社由民營改為民辦公助,仍用原名。常香玉仍為社長。西北劇協秘書長陳若飛兼副社長,
陳憲章、
趙義庭任副社長,劇協幹部王景中到該社任編劇。下設社委會、組教組、學生隊。主要演員有:常香玉、趙義庭、李蘭菊、
馬蘭香、馬天德、
趙錫銘、郭蘭生、師惠君等。常演劇目有:《
花木蘭》、《拷紅》、《白蛇傳》、《柳化蟬》、《梁山伯與祝英台》、《邵巧雲》、《鍘美案》、《南陽關》、《志願軍未婚妻》等。1952年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戲曲會演,常香玉獲榮譽獎,趙義庭獲三等獎,《花木蘭》獲劇本二等獎。1953年赴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慰問演出半年。
1955年夏,經河南與陝西協商同意,全社遷回豫劇故鄉河南,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劇院,香玉劇社改為河南豫劇一團,原名不復存在。
捐獻飛機
1950年6月25日,美國發動侵朝戰爭。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1951年3月14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成立。同年6月1日,抗美援朝總會向全國人民發出開展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隨後,為了便於大家認捐,又對各項武器的折價做了具體規定,如:一架戰鬥機為人民幣15萬元(按舊幣制為15億)、一輛坦克為25萬元(舊幣25億)、一門大炮9萬元(舊幣9億)等。
常香玉帶領全劇社積極回響號召, 在陝西、河南、湖南、山東、廣東和湖北6省,巡迴義演《
花木蘭》170多場,觀眾達30多萬人。劇社用義演收入認捐了一架米格-15型噴氣式戰鬥機。截至1952年5月,全國人民的捐款,相當於購買3710架戰鬥機的總價值。
當時,並沒有具體指定哪架飛機是由誰捐獻。為了宣揚以常香玉為代表的廣大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航空博物館在一架參加過抗美援朝空戰的米格-15戰鬥機上噴上了“香玉劇社號”字樣。1992年,常香玉來航博參觀,看到這架飛機後,心情格外激動,滿懷深情與飛機合影留念。
回娘家探親
30多名香玉劇校的學員相聚西安,召開“香玉劇社建校六十周年同學會”,他們激動地用60年前學會的陝西方言歡呼。他們來自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甘肅和陝西。其中81歲的常香玲,系常香玉師妹,她1950年在西安參加文藝匯演獲得“進步藝人”獎後,
常香玉為了滿足蘭州戲迷的願望,勸常香玲到蘭州組班獻藝。常香玲就這樣成為最早離開香玉劇社的一個,到蘭州參加了蘭州豫劇團前身的豫華劇團,幾十年來為豫劇發展苦苦地努力,她的學生有7名獲得“香玉杯”獎。50多年前,他們離開時,多是十幾歲的娃娃,如今已經兩鬢斑白。他們早就想回故鄉看看,為了此次行程,他們準備了十多年。故地重遊,他們感慨萬分,熱淚盈眶。如今已成為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香玉杯”藝術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的荊樺現場吟詩:別西安五十年,魂牽夢繞心相連。今日重回發祥地,驚看舊貌換新顏。荊樺說,回到故鄉,他興奮得半宿沒有睡著。西安,是香玉劇校的誕生地,曾是推動豫劇走向輝煌、走向全國的中心地,回來了怎能不激動。
60年前,由於俊秀,第一個報名便被當即錄取的秦玉秀回憶說,1948年,為豫劇奔波了十多年的常香玉,和丈夫陳憲章經過千辛萬苦,在西安市馬廠子13號成立了西安私立香玉豫劇補習學校。秦玉秀早年喪母,父親無力照顧,被迫送10歲的她到香玉劇社。她沒有看過戲,更不會唱戲。當時常香玉讓她喊“咦——啊——嗯”,感覺嗓音不錯,就和她的父親立了契約,收下了她,並改名秦玉秀。
高玉秋在母親懷她4個月時,父親就去世了。她出生8個月時,母親又撒手人寰。香玉劇校招生時,高玉秋年僅7歲。姨母帶她去報名時,招收學生工作已結束3天,劇校已經收了8名學生,在姨母的一再要求下,才接收了她。高玉秋回憶,1949年春,應西安行轅主任張治中將軍邀請,他們乘坐大卡車到蘭州演出,經歷了一年艱難的漂泊生活。期間改名香玉劇社。 1950年,“三·八”婦女節前夕,常香玉應邀回西安開會,帶劇社回到西安,開始在南大街豫秦劇院演出,受到西安民眾熱烈歡迎。首場演出,因觀眾太多,竟把搭的戲院擠塌。這期間,香玉劇社正式定名為香玉豫劇改進社。後來,高玉秋成為河南豫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目前已經退休,經常擔任豫劇評審。她激動地說:“沒有香玉劇校,沒有西安人民的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對香玉劇校、對西安人民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多奉獻。在此,我向西安人民鞠躬。”說完,她當場深深地鞠躬。
爭奪香玉劇社
高玉秋說,1952年後,
豫劇團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出現,新疆、西藏都有豫劇團,全國很多地方也派專人來西安學習豫劇。很多地方的劇團想到香玉劇社挖人。
曾在香玉劇社工作過的我市文化局離休幹部趙紹惠透漏了一個秘密。1952年,中南局準備舉辦匯演,認為香玉劇社演的是河南地方戲,邀請香玉劇社前往參加。一般地區匯演都是為了選拔。西北局領導得知後,擔心香玉劇社被挖走,不同意參加,便讓趙紹惠前去婉轉回絕。趙紹惠因此專門到了武漢,向中南局領導說,西北也要舉行匯演,香玉劇社正忙於準備,走不開。
然而,後來河南省領導終於明確向陝西省提出將香玉劇社調到河南。起初陝西省領導捨不得失去這面旗幟,西北局也希望在西北建豫劇院。後來因河南一再要求,經中央文化部批准,豫劇院定在河南。
1955年春,香玉劇社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娘家
西安,成為河南豫劇院一團的班底,還有一些人分散到其他劇團。在河南,他們經歷了反右、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特別是在“文革”中,常香玉和陳憲章遭受了非人的迫害。但他們依然在1956年參加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戲曲藝術影片《花木蘭》的拍攝,並排演了《破洪州》等許多重要劇目。
恢復揭牌
為了進一步弘揚香玉精神,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及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的大力支持,沉寂了60年的“香玉劇社”在河南省民政廳和河南省工商局登記註冊。
恢復後的香玉劇社將一方面傳承常香玉大師和‘香玉劇社’愛國、慈善的優良傳統,做好社會公益事業;另一方面堅持常香玉大師戲比天大的藝術追求,把香玉劇社辦成戲曲人才的培育基地與傳統文化的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