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女兒”這一稱呼,最早見於2003年的香港主流傳媒。2003年春,粵港地區爆發了“非典”疫情(SARS),一時人心惶惶,眾多醫護人員臨危受命,奮戰在疫情第一線,並有多位醫護人員不幸染病殉職。
其中一位香港屯門醫院胸肺科內科女醫生謝婉雯,因事跡突出,2003年5月13日在非典時期殉職後被媒體贊為“香港的女兒”。同年,香港著名歌影巨星梅艷芳,為協助受SARS影響市民,發動演藝界人士,舉行1:99 演唱會,為患者籌款,喚起大眾齊心抗炎的信心。2003年,由 《明報》及香港電台合辦的 「抗SARS傑出獎選舉」,梅艷芳在「非醫護科技 人員組」入選首第五位,以第三名票數獲獎。
2003年底,梅艷芳卻不幸病逝,因其巨大的藝術成就和獨特個人魅力與堅強形象,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代表了奮鬥不息的“香港精神”,被媒體贊為“香港的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的女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香港特別行政區
- 相關人物:謝婉雯、梅艷芳
- 相關事件:2003年非典疫情時期
謝婉雯,梅艷芳,
謝婉雯
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謝婉雯是香港屯門醫院胸肺科內科醫生,2003年3月底,她主動請纓,要求到“非典”高危病房工作。後來她在為“非典”重病患者插管治療時染上非典。4月初,剛過完35歲生日的謝婉雯病發住院治療,與病魔抗爭40天后,於5月13日不幸殉職。5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以最高規格為無私救人、英勇抗非典而殉職的醫生謝婉雯舉行了葬禮,頌讚她是“香港的女兒”。悼詞:“讓你的愛心遍傳香江,願你的浩氣永照大地”。
梅艷芳
梅艷芳(1963—2003),生於香港,祖籍廣西合浦,少時因家境拮据,四歲半已登台演出,是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和影壇巨星。梅艷芳以渾厚低沉的嗓音和華麗百變的形象著稱,曾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和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是華語女歌手全球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的保持者。電影方面憑藉《胭脂扣》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亦憑《男人四十》奪得中國長春電影節和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影后,是華人社會頗具影響力的歌影雙後。此外,她還是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會長,被稱為香港演藝界的“大姐大”。2003年12月30日凌晨病逝,終年四十歲。
2004年初,梅艷芳葬禮在香港舉行,治喪委員會向出席嘉賓分發紀念冊,上書“別矣,香港的女兒”,此後這一稱呼被媒體廣泛引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