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香包節)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

香包節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是由慶陽市創辦的國家級民俗文化節。慶陽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非常豐富,剪紙、香包刺繡、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窯洞民居、荷花舞、麵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樣都堪稱隴東一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
  • 創辦者:慶陽市
  • 級別:國家級民俗文化節
  • 內容:剪紙、香包刺繡、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窯洞民居、荷花舞、麵塑、五蝠皮鼓等等
簡介,名稱由來,民俗文化,香包文化,展望明天,

簡介

慶陽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遠離省會中心城市和國家交通大動脈,改革開放以來,慶陽經濟社會雖然取慶陽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遠離省會中心城市和國家交通大動脈,改革開放以來,慶陽經濟社會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邊緣城市、農業地區的封閉狀況仍然沒有多少改變。許多外地人對慶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還不知道慶陽在甘肅,更不知道慶陽的具體位置,出差探親往往走錯方向繞了遠道;有的甚至不知道中國版圖上有慶陽這個地方。這使祖輩生活在“天下黃土第一原”上的慶陽人無不尷尬備至。在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趨勢,時代已進入21世紀的今天,慶陽的外部形象竟然還是如此,不得不迫使慶陽人著力探究其在經濟、文化、社會諸方面的具體緣由。
慶陽人民勤勞智慧的本色決定了慶陽人絕不會甘於這種境況,“酒香止於深巷”的現狀必須儘快改變。加快慶陽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必須進一步加強深度開發。那么,擴大開放必須採取一定的手段,這就要千方百計使慶陽的名字響亮起來,最大限度地擴大慶陽的知名度,把慶陽的優勢資源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廣而告之,使其被世人所知,要想方設法把慶陽老區推介向全國全世界,要想方設法使慶陽的名氣大起來,人氣旺起來,經濟活起來。但究竟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目的,採取一種什麼樣的載體最有效呢?2002年撤地設市後的第一屆慶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動員和開啟民智,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想到了舉辦特色文化節會。因為只有先進的特色文化才能統領廣大客群的意識形態,而這種特色文化還必須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才具有較強的感召力,這樣的節會才更具有文化張力。於是,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名稱由來

慶陽上古文明亘長久遠,早在20萬年前,人類始祖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歷史文化燦若星河;慶陽又是革命老區,老一輩革命家的戰鬥足跡遍布這裡的每一片熱土,播火浴血的正義酣歌仍猶在耳如泣如訴,紅色革命文化遺址星羅棋布;黃土高原造就的黃土風情別具一格,粗獷豪放,渾樸天成,絢爛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更是勤勞智慧的慶陽人民在漫漫長夜裡點亮的燈盞,在敦厚樸實的心靈里開出的浪漫花朵,這樣的山花爛漫,朵朵如詩如畫。
福娃福娃
慶陽的文化資源瑰寶多如珍珠,繁若星辰。而全國的節會已經很多,能亮起人們眼球的創意早已被別人占先,在定位舉辦一個什麼樣的特色文化節會上,慶陽人頗費了一番思量,最終的結果也頗具奇思妙想。大家產生的一致共識是最能代表慶陽的應該是最具慶陽特點的一種具有媒介傳播功能的藝術品,它應該是一種在民間具有廣泛傳承性的、具有一定民眾基礎和個性特點突出的東西。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越是個性的,才越是典型的,只有典型的才能代表和影響普遍的。慶陽最鮮活的文化藝術當屬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而慶陽的人文特點就是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風俗民情。慶陽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非常豐富,剪紙、香包刺繡、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窯洞民居、荷花舞、麵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樣都堪稱隴東一絕。
慶陽民間一直沿襲著巧女嫻婦製做香包比手工,端午節贈送佩戴香包呈吉祥的傳統習慣。一些民間藝人每逢端陽節將自製的香包陳列在街頭銷售,有的還運往外地出售。而早在2001年,原來的西峰市就辦過一次香包節,作為端陽節的一項民間文化活動,進行過成功嘗試。
香包在慶陽再普通不過,慶陽人對香包也再熟悉不過。華池縣曾出土金代的千歲香包,可見慶陽香包之歷史悠久。香包是慶陽婦女刺繡的民間工藝品之一。香包以其絢麗鮮明的色彩,大膽而奇特的造形,潑辣而熱烈的動感,承傳著慶陽民間民俗文化的血脈,凝聚著慶陽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民民眾偉大的創造精神。慶陽香包在民間還具有表情達意的信物功能,所以以小小香包作為慶陽特色文化的代表,文化含量豐富,歷史傳統古老,地域風格鮮明,內涵寓意深刻,技藝精湛高超,被譽為慶陽歷史的“活文物”,足可成為慶陽的靚麗名片和發展信使。
慶陽市第一任市長王義同志的積極倡導下,市政府召開辦公會專門討論發展香包產業的問題,後來獲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一致贊同。“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從此定名誕生了,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於2002年成功舉辦。後來不斷增進時代內容,成為慶陽市委、市政府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甘肅省建設特色文化大省部署、擴大對外開放,增強慶陽知名度,開發特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建設和弘揚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大重要決策,每年在端陽節期間舉辦,成為慶陽對外開放的有效載體和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的有效平台。“小香包、大產業”成為慶陽市婦孺皆知的發展理念。
一個獨具匠心的民俗文化節就這樣把慶陽無數璀璨的文化珍珠串連了起來,使她們閃耀出熠熠光芒。

民俗文化

慶陽舉辦香包民俗文化節,受到了廣大的民間藝人、民俗專家的熱烈擁護和熱情支持。2002—2014年,連續十二屆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推動慶陽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許多方面的積極成果。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效果是逐漸明晰起來和被更多的幹部民眾所認識所理解的。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香包節)
——香包節以快捷的方式起到了全方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作用,高高樹起了慶陽特色民俗文化的旗幟。
香包節以產業化運作的方式使原生態的慶陽香包、刺繡、剪紙、道情皮影、民歌等傳統民間文化形態得到了完整的存續和保護,並掀起新的工藝美術創新創作熱潮。“慶陽民俗文化”成為21世紀慶陽發展的關鍵字之一,挖掘開發文化資源,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被高度重視起來。
——香包節極大地提高了慶陽知名度,重塑了慶陽的對外形象和慶陽文化之魂,使國內外更多的人士領略了慶陽的美麗神奇。
慶陽老區辦節會,許多領導同志和全國知名學者給予了極大關注,薄一波鐵木爾·達瓦買提王光英馬文瑞賀敬之張仃靳之林等以及甘肅省的一些領導同志都曾熱情題詞,予以支持。薄一波讚譽“慶陽香包甲天下”,王光英稱慶陽香包為“民族瑰寶”;習仲勛許嘉璐布赫吳階平等領導同志曾欣然擔任節會顧問;《歐洲時報》、香港《大公報》、中央電視台等國內外重要媒體對慶陽進行了大力宣傳推介;全國民俗學會年會在慶陽的召開,《走慶陽》、《看慶陽》、《慶陽歷史文化攬勝》、《慶陽民俗藝術之魂》、《慶陽史話》等一批畫冊書刊的出版以及許多曾參加香包節的全國民俗學專家紛紛出版專著,對慶陽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了研究發掘,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介作用。以徵集香包節節歌為契機,開展的新民歌創作演唱活動,湧現出了《美麗神奇的慶陽》、《荷包飄香》、《歡迎您到慶陽來》等優秀歌曲,進一步推波助瀾。
尤其連續十二屆香包節,慶陽獲得了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屆、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使慶陽增加了11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在第二、三屆香包節上,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還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建立了弘揚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人才隊伍。
通過節會進行的一系列重大宣傳活動和獲得的11項全國性命名,極大地提高了慶陽的知名度,通過民俗文化的展示,使更多的人們對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慶陽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香包節擴大了慶陽的對外開放,成為對外合作交流的有效載體和招商引資、抓項目促發展的良好平台,成為慶陽走向世界的橋樑。
香包節的舉辦,活躍了商貿市場,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帶動了消費。尤其是每屆香包節進行的重點活動——項目洽談與招商活動,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建設工作,對市直各部門、各縣(區)的項目工作是一次檢驗,對企業項目合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機遇。每屆節會均實現項目簽約資金數十億元,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舉措。
——香包節有力地促進了慶陽民間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繁榮了文化藝術事業,帶動了慶陽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
以“慶陽五絕”為主的民間民俗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利用,並帶動了草編、戲劇臉譜面具、戲劇服裝、根雕、藝術壁掛、石雕、泥塑等工藝美術門類的發展,推動了文藝創作和文化出版業的繁榮,掀起了全市的文藝創作熱潮,各項文藝演出活動持續不斷。創新了文化工作機制,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文藝工作者和文化部門的具體工作目標。建起了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帶動了旅遊業發展和商貿繁榮。尤其是香包節強化了城鄉居民的市場意識,初步形成5萬人香包刺繡文化產業大軍,辦起了一批香包刺繡龍頭企業,對促進再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起到良好的作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一個香包節辦成這樣的氣候,許多民俗專家稱讚“慶陽了不起,慶陽的香包節了不起!”
——香包節促進了全市的城鎮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以辦好節會迎嘉賓為契機,近年來世紀廣場世紀大道、周祖森森公園、農耕民俗文化村、雙塔森林公園潛夫山公園秦直山莊、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華池體育館、各縣城的文化廣場等一批城鎮基礎設施和面向市民的文體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紛紛建成。圍饒節會開展的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及市容整頓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成千上萬的市民在從事民俗工藝品製做過程中增進了藝術素養,陶冶了情操。市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整體提高,為發展文化生產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香包節催生慶陽文化驅動發展戰略。
香包節的成功舉辦,對加快慶陽發展帶來了許多有益啟示。使慶陽人對發展文化生產力和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香包節凝聚了慶陽人心,增進了慶陽人的差距意識和團結進取之心,激活了慶陽人氣和圖謀發展的士氣。慶陽人已經更為深刻地領悟到先進文化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了發展文化產業大有作為,發展文化事業意義深遠。2004年,新一屆中共慶陽市委領導班子已把辦好香包節上升為“文化驅動”的全面發展戰略,民俗文化產業初具雛形,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備受重視。中共中央侯補委員、中共慶陽市委書記黃選平提出了“一黑(石油、煤炭)一綠(綠色農業)”作支柱,特色文化唱大戲,開發“一黑一綠一文”三大產業,重點建設隴東能源石化基地、農畜土特產品生產加工創匯基地和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重點的旅遊勝地的發展戰略定位,確立了建設特色文化大市的具體目標。全市人民正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香包文化

全國的節會如雨後春筍,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創辦兩三年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和效果,這樣成功的先例在全國不多,對一個封閉而落後新建市來講更是難能可貴。這樣的局面應該倍加珍惜,尤其對一個尚屬幼齡的地方性文化節會更加應倍加愛護。一件事若有了好的開端,就是貴在堅持,在不斷完善提升思路的同時堅持使其取得最大最終的成效。慶陽人應以理性和發展的態度,更有耐心地認識香包節,看待香包節,堅持把香包節辦好。節會的意義決不止於節會本身,她昭示著一種發展理念,她展示著一種文化形象,更體現著一個地方的產業導向和服務水準。應該堅信,經過若干年的努力,隨著慶陽老區的發展,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會發展成為一個大型民間傳統節會,會發展成為全國性和世界性的更有影響的中華民俗藝術大薈萃的特色節會。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香包節)
節會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在於不斷提高藝術品味、豐富文化內涵、擴大參與範圍和增強吸引力。節會創辦伊始,各級政府的推動支持是應該的。隨著節會的不斷成熟,節會本身就會創造許多商機,便完全可以靠市場運作來實現節會的各項目標。節會活動的籌辦者還應進一步提升組織策劃理念,加強市場運作的籌劃能力。
香包節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除了強化自身特色和不斷提高服務水準外,還應走與全國重大節慶活動聯袂嫁接的路子,並爭取作為甘肅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的永久舉辦地或主要舉辦地。
文化旅遊景區建設以及城市交通、接待服務設施的完善是舉辦全國性大型節會的必要條件。辦好節會的需要也迫切要求慶陽市加快全面發展,逐漸做到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來慶陽,看慶陽,逗留在慶陽,發展在慶陽,使他們在慶陽看頭多多,玩頭多多,享受多多,收穫多多 。
香包節還促使慶陽決策者提出了在慶陽香包刺繡的基礎上發展“隴繡”產業的概念,要經過不懈努力使“隴繡”能與中國的蘇繡、湘繡齊名,使作為北繡的“隴繡”以獨特的“雄風雅意”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這也是慶陽人的氣魄。慶陽人探索著,大步地前進著。

展望明天

勤苦的慶陽人民在華夏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勇的慶陽老區人民在中國的革命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光輝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史冊,老區精神將世代相傳;無私奉獻的慶陽老區人民象當年支援戰爭前線那樣支持共和國工業長子——隴東石油基地的建設,同樣也為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慶陽人民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不能說慶陽人民不聰敏。慶陽,這片古老的熱土,作為十三朝古都長安的衣帶裙地,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她本應富裕起來;作為中國革命的搖藍之一——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慶陽老區人民本應過上富足的生活;作為“隴東糧倉”,也應該早日富裕;作為石油資源富集地,慶陽完全可以富足。但由於自然、歷史、體制、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慶陽仍然是一個落後地區,也僅僅是剛解決溫飽不久,城鄉仍有為數不少的貧困人口,還有許多人缺水少醫,還有許多孩子因經濟原因輟學。慶陽人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在任何情況下,埋怨歷史是無用的。小進即滿,安於現狀是無為的。在圖謀發展的問題上,慶陽人只有不斷地反省自身,奮力拚搏、抓住一切機遇,才能繼續保持永往直前的革命傳統和與時俱進時代氣魄,才能取得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