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香包刺繡

慶陽香包刺繡

香包,是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端午節裝飾品之一。慶陽民眾俗稱耍活,又叫搐搐,搐兒。慶陽香包和慶陽歷史一樣悠久,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民俗內涵,具有稚拙、粗獷、渾厚、樸實的風格,凝聚著勞動人民寬厚樂天向上的氣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陽香包刺繡
  • 類別:傳統民俗工藝品
  • 用途:端午節裝飾品之一
  • 風格:稚拙、粗獷
歷史,發展,文化保護工作,

歷史

蘊含著博大,雄強陽剛的民族魂魄,一年一度的端陽節是民間香包藝術的大博覽。特別是小孩,滿身披掛香包,兩肩之上,一頭肩只老虎,一頭肩只獅子,背上參著青蛙,長蛇、五毒胸前掛滿金爪,蓮里生子,八仙人物,十二生肖、魚、繡球等各類香味撲鼻的耍活,老者胸前掛一個“葫蘆菸袋”香包;念書娃娃的是“書套”香包,新媳婦進門第一年要給公婆、兄弟姐妹送香包,學徒要給師傅送香包;年青小伙子在一塊互相搶香包等。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可以看到清晨上學路上,學生們手提粽子,包著香包,恭恭敬敬獻給老師;上班的職工們爭搶著相互傳看,品評著姑娘們的手藝,不僅這樣,在現代科技工藝高度發展的今天,慶陽民間香包卻成為高貴的禮品,走向全國,全世界,走向全國,全世界,走進豪華的家庭。慶陽香包已不是原來含義上的“耍活”,它已成為傳遞感情聯絡友誼的紐帶,為經濟、道德、文明建設服務。

發展

隨著經濟上的開發搞活,隨著建設特色文化大省的需要慶陽民間香包已被社會各界影響,而且受到國外友人的青睞,1988年全國第五屆民間工藝美術年會在西峰召開,1989年建國40周年大慶時,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第二屆藝術節,1986年法中友協主席吉萊姆訪問了民間美術大師祁秀梅,並考查了全區民間美術,這些都為慶陽香包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現在,那些世世代代只知道為自己做嫁衣的婦女們開始走向了高市場,她們背著自己精心製作的各種藝術品走州過縣,從事商業經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文化保護工作

據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文化部於2004年末開展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並根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評定暫行辦法,按照申報條件和相關標準,組織有關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部門推薦申報的1315個項目進行審議,評審委員會根據其價值進行評審和認定,提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共501項。其中我省占16項,我市申報的西峰嗩吶文化和慶陽香包雙雙入選。(郭勇 鞏曉靜 朱旭升)
發布時間:2006-4-28 9:10: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