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

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

《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是2011年9月1日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周立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
  •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16
  • 作者:周立軍
  •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0075739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內容簡介:科學名家是科學研究和科學傳播領域的佼佼者,也應該是傳播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提升我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對科學家來說,參與科普活動或科普創作,既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也是一種示範和挑戰。《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這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新書,跟已經推出的前六輯圖書相比,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其一,全新改版,從封面設計到內容形式均融入了時尚色彩;其二,陣容強大,作者皆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還有一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其三,選題與話題更加貼近社會熱點和百姓關注的焦點,文章風格也更加平和、親民。《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中的這11位科學名家都能放下“身段”,竭誠盡力為大家烹製精美可口的科普大餐。他們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和研究心得,舉重若輕,循循善誘;他們闡釋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獨特見解,真誠坦率,直言不諱。這裡,遠離生澀術語,力避乾巴枯燥;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灌輸,也沒有板起面孔的說教。

編輯推薦

《首都科學講堂·名家講科普:科學的真相》是第四屆北京優秀科普作品最佳科普圖書獎,北京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作者們對社會和民生的深切關注,字裡行間多有表露,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比如,“科學之識”專題中孫寶國院士談食品安全的那篇文章,在詳細分析了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闡明食品添加劑在很多情況下承受了“不白之冤”後,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很多人希望沒有食品添加劑才好,可剷除了食品添加劑就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嗎?三聚氰胺三令五申之後還有人用,這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實際上他在提醒人們:全社會都要理性地對待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也要轉變觀念、科學消費。

媒體推薦

“首都科學講堂”將科學名家請進來,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引導和幫助公眾理解科學、走近科學、欣賞科學,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這實際上也是在做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對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意義重大。
——顧秉林
北京市科協致力於推進五個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和五項基礎工程建設,推動公益性科普事業和經營性科普產業並舉,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創辦“首都科學講堂”和出版相關圖書,正是我們著力整合首都科普資源、創建貼近百姓需求的科學傳播運作新模式的成功案例。
——夏強
我們相信,正逐步的走向標誌化和品牌化的“首都科學講堂”,在提升科普層次、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方面大有可為,同時與之相伴而生的《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也將精心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高端特色、深受讀者歡迎的科普讀物。
——周立軍
隨機非隨意,機率破玄機。無序隱有序,統計解迷離。
——中國科學院院士嚴加安
超前構想、認真實踐、不斷總結,是有可能實現創新的三個重要環節。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
化學與化工工程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品質的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
想成為領軍人物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受過適當的教育,特別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多人應該能夠達到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哲敏敬畏自然,與災共存。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顓
半導體不僅僅是我們收音機里的半導體,它確實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占國
從神話到現實,人類對完美修復和再生的美好嚮往是一致的,而這個嚮往也是人類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消費者不能零容忍。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
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潤霖雲計算,物聯網的基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一個人,只有經歷,並且克服過困難,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

圖書目錄

顧秉林傾聽智慧的聲音(序言)
夏強科學需要理性面對(寄語)
第一單元 科學之思
嚴加安我們身邊的機率和博弈問題
李振聲學習、實踐與創新
金涌化學人的社會責任
鄭哲敏如何成為領軍人物——錢學森的成長之路

第二單元 科學之識
陳顫地震與海嘯
王占國沒有半導體,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付小兵組織再生,離我們有多遠?
孫寶國食品安全任重道遠——食品添加劑被誣陷

第三單元 科技之用
高潤霖心血管疾病的另一扇門——介入治療
李德毅前“言”未來雲計算
許健民用氣象衛星觀測天氣和地球環境
周立軍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大有可為(後記)

後記

周立軍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名家講科普》書系編委會副主任、本書主編)
基於“首都科學講堂”演講內容而編撰的《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4年裡出了六輯。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4位院士和著名專家,提供了64份原汁原味、風格各異的“科學美食”。這當中,既有專業知識的解答,也有對科學精神的闡釋;既有反映科技前沿的新知,也有充滿人文色彩的科學見解。
我十分欣喜地看到,從“首都科學講堂”的現場和網路聽眾,到《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的廣大讀者,他們在分享智慧果實的過程中,得以親身感受到科學名家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激發理性思考,提升科學素養。
《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的出版,得到了北京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的資助。此書榮獲了第四屆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最佳科普圖書獎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提名獎,受到了廣泛讚譽和認可,專家們評價它做到了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與通俗性較為完美的結合。
為了順應讀者的新期待,從本冊開始我們對《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進行了全新改版。我們相信,正逐步走向標誌化和品牌化的“首都科學講堂”,在提升科普層次、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方面大有可為,同時與之相伴而生的《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也將精心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高端特色,深受讀者歡迎的科普讀物。
《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的顯著特點是書中每篇科普文章的作者都是院士或著名科學家。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普及科學技術、促進廣大人民民眾深入了解科技知識作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前不久,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也強調,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動的直接承擔者,也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由此可見,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為科普事業做出努力和貢獻是義務也是責任。科協作為科普的主要力量和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重要責任單位,理應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搭建平台做好服務。
科普圖書是重要的科普資源,是開展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載體。2006年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以來的五年,是科普事業發展最快、最好的五年,全國基本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提高了一倍,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大聯合大協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在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兩倍多,正在迅速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對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溫家寶總理在為中國科協八大代表做報告時指出:“科技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個科學普及的民族,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機、有希望的民族。”可見,大力開展科學普及,加快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既是國家中興、社會進步的本質要求,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科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現實任務。
2010年,北京市與全國同步開展了全民科學素質調查。這次調查不僅摸清了首都市民科學素質基本狀況,更重要的是對各類人群科學素質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科學分析,這對提高科學素質建設的針對性和科普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鑑意義。藉此機會,我對本次調查情況做一簡要梳理和分析,希望對廣大讀者尤其是科普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不同人群科學素養狀況和影響因素
調查顯示,2010年北京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0.0%,高出全國同期水平(3.27%)6.73個百分點。從構成公民科學素養的各個維度來看,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的比例為26.4%,掌握基本科學方法的比例為33.9%,崇尚科學精神的比例達到72.2%。
不同群體的公民科學素養狀況。從城鄉變數與公民科學素養間的關係來看,城鎮居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0.9%,農村居民為5.5%,後者幾乎只是前者的一半,兩者的科學素養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從性別上來看,男性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2.2%,女性公民為7.8%,兩者之間同樣差異明顯。不同年齡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也存在明顯差異,且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呈現出隨年齡增加而降低的趨勢。具體來說,18~39歲年齡段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最高,為14.3%;40~54歲者次之,為7.5%;55~69歲者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最低為3.6%。在科學素養與文化程度的關係上,呈現出的是一種頗為明顯的正相關,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也越高。具體來說,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最高,為16.7%;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者居中,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為6.4%;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備科學素養比例最低,僅為1.6%。
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調查發現,北京市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一和第二渠道分別是電視87.4%和報紙73.1%;在其他渠道方面,與人交談、廣播兩種渠道的公眾選擇率也都在20%以上;圖書、一般雜誌和科學期刊三種渠道分別為11.3%、9.7%和8.1%。與以往相比,網際網路在公眾獲取科技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大提升。以2007年為例,公眾通過其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為20.5%,而經過不到3年的發展,公眾通過其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已增長到了48.4%,是2007年時的2.36倍。
參與科普活動的情況。除了通過媒體等渠道獲取科技信息外,直接參與科普活動同樣是公民提升科學素養的有效手段。對公民在過去一年中參與科普活動情況的調查表明,在各類科普活動中,2009年公眾參觀各類科技展覽的比例最高,為49.9%;其次為參加科普講座,為42.4%;參加過科技周(科技節、科普日)的公眾比例也達到了36.5%;在其他科普活動方面,公民參與科技培訓、套用科技諮詢的比例分別為25.4%和23.3%。與2007年相比,公民參加科技展覽、科技周(節、日)、科普講座等科普活動的比例都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增長的比例分別為22.9%、17.4%和10.5%。
利用科普設施的情況。調查表明,在公民感興趣的各類公共場所中,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對公眾的吸引力最大,感興趣的比例為67.3%;對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感興趣的公眾比例分別為51.8%和49.6%。對公共圖書館和展覽館感興趣的比例分別為37.0%和31.6%;對身邊相關科普設施的感興趣程度分別為:科普畫廊或宣傳欄28.5%,圖書閱覽室35.5%。對科技示範點或科普活動站感興趣的比例為25.4%。公民利用身邊的科普設施的比例分別為:科普畫廊或宣傳欄46.8%,圖書閱覽室43.7%。
參與公共科技事務的程度。積極參與公共科技事務既是公民科學素養的直接體現,也是公民科學素養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履行自身權利的必然要求。總地來說,北京市民對公共科技事務有著較高的關注和參與程度。如,“經常”或“偶爾”“閱讀報紙、期刊或網際網路上的關於科學的文章”的公民比例分別為49.3%和30.9%,而“很少參與”和“沒有參與過”的公民比例分別僅為9.6%和9.0%。公民“經常”或“偶爾”“和親友談論關於公共科技事務方面問題”的比例分別為23.8%和47.6%;“經常”或“偶爾”“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公共問題的討論或聽證會”的公民比例也達到了3.8%和10.3%。
二、北京市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發展不平衡”
北京市公民科學素養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根據2010年第八次全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結果,北京的公民科學素養水平僅低於上海,位居全國省級行政單位的第二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6倍。自1997年北京首次開展公民科學素養調查至今,全市公民科學素養水平一直保持了穩定和較快的增長,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比例從1997年時的4.0%、2002年時的6.6%、2007年時的9.2%,增長到了本次調查時的10.0%,13年間增加了1.5倍,增長了6.0個百分點,年均增長率達7.3%,表現出了穩定和良好的增長態勢,充分體現了全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和科普工作的成效。
公民科學素養各指標上的發展不甚全面。首先,這種不全面表現在構成基本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上: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最高,且明顯高於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兩個維度的理解;而對科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則最弱,事實上已成為制約北京市公民科學素養提高的主要因素。其次,這種不全面還表現在公民個人身上,即了解科學觀點的人,或科學術語知曉得太少;了解科學術語較多的人有的沒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學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第三,儘管公民在崇尚科學精神和參與科普活動的程度相對較高,但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過程兩個維度上的表現則相對較差。可以看出,北京市公民在科學素養的結構上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全面性。
群體間科學素養差異顯著。如前文所分析的,北京市公民的基本科學素養在城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變數上的差異均較為顯著,而且不同群體間的差異還呈現出了逐漸增大的趨勢。首先,城鎮人口的科學素養顯著高於農村人口,且與之前相比,科學素養的城鄉差異逐漸增大,如2007年時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養達標的比例高出農民2.5個百分點,而本次調查時科學素養的城鄉差異則達到了5.4個百分點,後者近乎只是前者的一半。其次,男性的基本科學素養水平比女性高,且與城鄉差異的增大相一致,男女性公民之間的科學素養差異也較之以前更大了。第三,公民的科學素養表現出隨年齡增大而降低的趨勢,18~39歲公民的科學素養最高;第四,受教育程度越高,科學素養水平越高;大專以上學歷公民的科學素養明顯高於高中和國中學歷公民的科學素養,而且差異非常顯著。
公民參加科普活動的主動性有待提高。對各類科普設施和科普活動,公民“沒參加過但聽說過”的比例明顯高於“參加過”的比例。主觀上“感興趣”與因為“自己感興趣且真正去過”科技場館或科普活動仍有較大距離。“主動參加”占“感興趣”人群比例最大的是“圖書閱覽室”,為76.9%;“主動”去“科普畫廊或宣傳欄”、“公共圖書館”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占“感興趣”人群的69.1%和68.9%;而“主動”參觀過“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室”的公民占對其“感興趣”的比例僅為21.9%。這說明公民參加科普活動的主動性仍然不夠,同時也反映了當前的科普活動距離百姓“喜聞樂見”的標準還有距離。
公民對科技的興趣較為局限。北京市公民對科學技術有著較高興趣,但公眾對科技信息的興趣目標顯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實用”性。如對“醫學與健康”的感興趣程度遠遠高於其他方面的科技發展信息,甚至是排在第二位的“環境科學與污染治理”的1.77倍;而對“材料科學與納米技術”、“遺傳學與轉基因技術”、“天文學與空間探索”等與生活距離相對較遠科技發展領域的感興趣程度則明顯偏低。如對“對材料科學與納米技術”方面科技信息感興趣的比例僅為7.9%,對“遺傳學與轉基因技術”信息的感興趣程度,也只是對“醫學與健康”信息感興趣程度的13.5%。
三、思考與建議
提高科普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科學普及是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式。能否做到“以人為本”、“以需為先”、“以用為上”是科普活動能否真正影響公眾的決定性因素。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科技需求,高素質的城鎮勞動人口可能對新近的、涉及更高科技含量的知識更感興趣,農民最希望獲得農業技術和實用技能方面的信息和知識,中老年公眾則對醫學與健康更為關注。科普工作應該對公眾在科技信息需求上的特點有更為深刻的把握,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理論研究,總結經驗,探究規律,儘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公民科學素質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加強巨觀指導,提升科普工作科學化水平。應加強科普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科學普及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從事科普管理的人員不僅要有自然科學專業基礎,還要有人文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熱心科普活動,還能開展科普專業理論的研究,因此大學應開設科普管理專業學科,國家應設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
強化對科普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知識、信息和組織制度等在內的科普資源都是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重要條件,是科普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基礎。狹義科普資源主要指開展科學普及的物質載體,包括科技場館、科普設施及圖書、網路、音像等科普作品等。為公眾提供豐富的科普資源是科普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公眾擁有了科普資源就能成為科普的真正主體,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才能步入快行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公民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便捷和多元,充分的選擇性逼迫科普資源開發向高端化、國際化、適用化發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在於提高科普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資源開發成本,提高科普公共服務水平,以更少的經費為廣大公眾提供更豐富、更高水平的科普服務,有效整合利用科普資源已經成為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迫切任務。在科普資源開發與整合利用工作中還應具有國際視野,通過開展交流合作、搭建展示交易平台等多種方式與國際接軌,充分利用各國優秀科普資源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服務。
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是開展這項工作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我國將科學普及定位為社會事業,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斛普法》,出台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政府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並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政府的積極推動對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應正視由政府舉辦的科普活動還存在效益不高、經常化不夠、形式重於實效等現象。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科學素質越來越成為公民的自我需要,重視科技參與科普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央書記處強調,既要重視發展公益性科普事業,也要支持經營性科普產業,這將極大地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的社會組織積極開發科普資源,踴躍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要形成完善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應當加強統籌規劃、配套相關政策、明確社會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政府部門負責制定科普規劃、完善法規政策;科協負責整合力量、統籌實施、引領和推動全社會參與科普工作;企業負責開發科普資源、支持公益科普活動;媒體既是科學傳播的主體,也擔當著營造社會氛圍的責任;大學和科研機構負有向公眾開放科研設施,開展科普理論研究和專業培訓的職責。經過共同努力,具有中國特色、機制完善、高效有序、全民參與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一定能夠成為現實,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一定能夠呈現出更加生動、更具活力、持續發展的嶄新局面。

序言

夏強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名家講科普》書系編委會主任)
在2011年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科學的真相》跟大家見面了。
這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新書,跟已經推出的前六輯圖書相比,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其一,全新改版,從封面設計到內容形式均融入了時尚色彩;其二,陣容強大,作者皆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還有一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其三,選題與話題更加貼近社會熱點和百姓關注的焦點,文章風格也更加平和、親民。
捧讀書稿,令我十分感懷的是,這11位科學名家都能放下“身段”,竭誠盡力為大家烹製精美可口的科普大餐。他們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和研究心得,舉重若輕,循循善誘;他們闡釋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獨特見解,真誠坦率,直言不諱。這裡,遠離生澀術語,力避乾巴枯燥;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灌輸,也沒有板起面孔的說教。
本書作者們對社會和民生的深切關注,字裡行間多有表露,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比如,“科學之識”專題中孫寶國院士談食品安全的那篇文章,在詳細分析了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闡明食品添加劑在很多情況下承受了“不白之冤”後,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很多人希望沒有食品添加劑才好,可剷除了食品添加劑就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嗎?三聚氰胺三令五申之後還有人用,這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實際上他在提醒人們:全社會都要理性地對待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也要轉變觀念、科學消費。
而“科學之思”專題中金涌院士在談到“化學人”的社會責任時,也同樣真切地向我們展現了科學家的道德憂思和社會責任感。不可否認,化學的套用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連,化學物可以在很多方面改變和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如果它們被誤用、濫用,或是不夠謹慎小心地使用,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甚至變得很危險。然而,停止製造和使用化學物恐怕也並不現實。曾有人為此總結了一種所謂的“毒物迷思”:化學物可以產生有用和有益的效應,但在不同的情況下,同樣的化學物卻會變得有害。
科學需要理性面對。上述“迷思”,或許可以比照近年來人們常常展開爭鳴的所謂“科學的負面作用”。一言以蔽之,諸如污染、中毒這類環境問題或負面作用,是在科學的套用中產生的,而並非科學本身所固有。我們需要把握但卻往往難以掌控的,是一種合理的限度。本書第三個專題“科技之用”所收文章涉及的內容,比如雲計算,比如用氣象衛星觀測天氣和地球環境,比如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則是若干項高新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套用,也都值得一讀。
由北京市科協主辦的公益性科普講座活動——“首都科學講堂”,如今已經進入到第5個年頭;而依託於“講堂”所積累的科學與人文資源加工、編撰而成的《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也已出到了第七輯。依照北京市科協2011年科普工作的總體思路,這一年裡我們將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規劃綱要》,積極推進五個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和五項基礎工程建設,有效整合首都科普資源,推動公益性科普事業和經營性科普產業並舉,著力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首都科普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可以說,創辦“講堂”和出版相關圖書,正是北京市科協著力整合首都科普資源、創建貼近百姓需求的科學傳播運作新模式的成功案例。
在此,我謹代表北京市科協和本書編委會,向多年來一直支持北京市科協工作、為“講堂”的持續開講與《名家講科普》系列圖書的出版奉獻了心力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出版人員和策劃執行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大家努力的結晶能夠得到公眾的認可和喜愛,並為科普事業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1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