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饜足
- 外文名:Bliss 或Satiation
- 解釋:吃飽,飽足;滿足
- 拼音:yàn zú
詞目,拼音,注音,引證解釋,經濟學名稱,
詞目
饜足
拼音
yàn zú
注音
ㄧㄢˋ ㄗㄨˊ
引證解釋
1、吃飽,飽足。
《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宋 王安石 《棗》詩:“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
2、滿足(多指私慾)。
《元典章·戶部十·軍兵稅不得打量漢軍地土》:“所在官吏不時下鄉,言要打量軍戶地畝,以此為名,脅斂錢物,所取各皆饜足,方纔釋免。”
《明史·萬國欽傳》:“使心驕意大,豈有饜足時。”
何其芳 《畫夢錄·岩》:“我這故事是完了,但誰也不會饜足。”
經濟學名稱
饜足點(Bliss Point或Satiation Point),經濟學名詞,又稱最佳點,表示在一組消費品組合當中,消費者最為偏好的一點,即在這一點以外的任何一點的效用都不好於這一點的效用,例如你喜歡吃米飯和牛肉,假設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預算約束),你只有一定數量的牛肉,你想用一些牛肉來交換米飯,這個過程就是你的消費組合向最優點解移動的過程。在某個最優點,如果增加預算,而此時任何增加米飯或增加牛肉的行為都會減少你的效用,則這個點就是饜足點。與饜足點(最佳消費束)越接近的消費束效用越高。
局部非饜足偏好即是排除了饜足點的存在,或是尚未達到饜足點。此時,消費者能從適當的細微變更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