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校理,官名。北宋前期置,以朝官充任,為館閣職事之一,掌有關編校書籍之事。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廢。 ...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 端拱 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 李至 兼祕書監, 宋泌 兼直閣, 杜鎬 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
《宋代館閣校勘研究》作者李更,鳳凰出版社出版。...... 《宋代館閣校勘研究》分別以“館閣制度溯源”、“宋代館閣制度的沿革”、“圖書校理運作分析”、“北宋...
蘇頌於皇祐五年(1053年)召試館閣校勘、遷集賢校理。當時館閣校理吳及,奏請全面整理國家藏書,置館閣編訂書籍官,有秘書閣校理蔡抗、陳襄,集賢校理陳繹等,分...
神宗即位,除秘閣校理兼史官檢討。當時新法始立,他上書反對,被罷為館閣校理官,王安石引為三司條例檢詳官,辭不就。熙寧中改為右正言,知諫院,同管勾國子監...
秘閣,宋官名。北宋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在崇文院中堂建閣,稱秘閣,收藏三館書籍真本及宮廷古畫墨跡等,有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元豐改制,並歸秘書省。...
: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然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其高者曰集賢殿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直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次曰集賢秘閣校理。...
凡供職館閣及崇文院者,有學士、直學士、直館、直閣、修撰、校理、檢討、校勘、校書等職名,統稱館職,為文臣清貴之選。元豐五年(1082)改官制後,崇文院併入...
其後薦之,召試,授館閣校勘,改集賢院校理。坐失誤落秩。未幾,復為鹽鐵判官。本名 李昭遘 字號 字逢吉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深州饒陽 ...
當時知名文壇、同是蘇軾友人的孔武仲,在《舉自代》中寫道:“宣德郎、秘閣校理、通判杭州廖正一,志操清潔,文學優深。向者玉堂對策,聳動眾觀。臣在館閣,久與...
天聖三年(1025)上時務十事,得仁宗嘉許,命試學士院,調入京城任館閣校勘,授大理評事、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知制誥。嘉佑中,守平江府,數臨東南諸州。任姑蘇郡守...
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79] ;館閣校勘歐陽修責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范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 [80] ...
張昷之,字景山,張秘子。昷之進士及第,補樂清尉,潤州觀察推官,校勘館閣書籍,遷集賢校理,通判常州,知溫州。...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省趙縣)人。北宋大臣。燕國公宋綬之子,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賜進士,宋仁宗朝歷任館閣校勘、集賢校...
中國西漢成帝時,以封建國家的力量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校理圖書文獻遺存的事業。...蘇軾《書歐陽公黃牛廟詩後》亦云:"予昔以西北留守推官為館閣校勘。"由於"...
《陳書目錄序》,作者是宋朝的曾鞏。在曾鞏中了進士之後,調任為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司法參軍,又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
宋真宗年間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石曼卿為集賢校書,游娼館,為不逞者所窘。曼卿醉與之較,為衛司所錄。曼卿...
郭尚先(公元1785—1832年),字元開,號蘭石,福建莆田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歷任鄉試考官、國史館纂修、文淵閣校理、四川學政、左贊善、光祿寺卿。道光...
戚綸篤志於古學,善談名理,喜歡談論政治,有些迂腐疏闊。戚同文在隨州去世,戚綸...受詔考校司天台職官,定州縣職田條制。詔館閣官以舊文獻,上嘉綸所著,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