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士村

養士村

養士村是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倉頭鎮政府所在地,離縣城東北向25公里,屬豫西山區丘陵地區。全村分布四個自然村,轄21個村民組,有945戶、3870口人,總面積7200畝,其中耕地面積4237畝。農民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為生。

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人文歷史,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村級有黨支部和村委會兩個領導組織,兩委幹部8名,黨員65人,村民組長21人。群團組織有共青團、婦代會、民兵連、老年協會、老年體協、關工委、農民工會維權中心。村關工委領導成員14名,“五老”人員243人,35歲以下青少年1163人,占總人口30%。60歲以上老年人535人,占總人口14.46%,其中80歲以上壽星57人(男15名,女42名),占總人口1.54%,低保67戶、138人,五保戶9戶、9人。目前有六年制國小一所、分校一個。大中國小在校生620人,其中國小250人、國中180人、高中65人、大專以上80人。在外工作人員總計172人,其中正科級以上38名。2007年投建500萬元招商引資項目“星啟重工”企業1個,年產值2000萬元,已投產使用。200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659元。

人文歷史

養士村北與橫水古鎮相連,舊有古老寺院“敬愛寺”一個,大小廟寓16座,私塾學堂若干家。為積善行德,興教育人,由本村仁人先賢王之藩等人打神仙、廢私塾於1932年7月在寺院創建了一個“洋”學堂——養寺國小。校名初叫華陽公立完全學校,1935年1月改為縣立之藩學校,1940年2月更名養士學校至今。日本侵華時,橫水鎮被日軍占據。為了抗日救亡,詳細掌握敵方情報,根據養士村的便利條件和民眾基礎,我黨慎重選擇以養士學校為基地,派地下黨員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進行秘密革命活動。
受黨的重託,由本村河南大學學生張耀堂同志回養士學校任教。他主動與地方黨組織密切聯繫,同校內外師生和進步人士秘密活動,做了大量工作,為地下黨計畫在養士學校有組織性地開展革命鬥爭奠定了基礎。1938年春,黨派地下黨員王繼康、李清漢等人到養士學校任教,他們緊密協作,宣講革命道理,策動師生群擊有礙於革命活動的異己分子,迫使原學校校長調離,純潔了革命隊伍,於1939年夏取得張耀堂同志出任校長。爾後學校聘請將省、市、縣地下黨領導人介紹的蔡邁輪、趙天賜、關重古、馬惠芳等同志任學校重要角色,短時間內革命力量迅速壯大,學校完全被我地下黨組織所控制,地下黨和養士學校教職工已融為一體。學校成了白色恐怖下,活動在敵人心臟內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教職工堅持“既要穩妥地開展革命工作,又要齊心協力辦好學校”辦學宗旨,抗日救亡轟轟烈烈,教學業績蒸蒸日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一是狠抓文化知識教育。每年縣上各種比賽和學業考試多次名列前茅,博得社會各界的讚譽,養士周圍幾十里前來就讀者絡繹不絕,贏得國民黨省教育廳長魯蕩平贈給張耀堂校長“教育有方”親題橫額。後張耀堂又升任縣督學職務,這對地下黨的革命活動起到了掩護和促進作用。二是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對學生宣傳共產主義教育,宣講紅軍長征故事,編唱革命歌曲,激勵學生奮發學習和投奔革命的勇氣。在養士學校以教師身份從事教育和革命活動的地下黨員先後有30多人,選派進步青年赴延安等地學習的有20多人。三是建立增派革命組織,壯大革命領導力量。1939年初養士地下黨支部,新安二區區委在此建立,1940年2月至1942年底三年間新安兩任縣委在校辦公,縣委領導兼任學校校長,後豫西工委聯絡站、太岳軍區養士交通站相繼在該校設定。學校成為豫西地下党進行革命活動的活躍中心。四是培養發展地下黨員31名,壯大革命隊伍。注入新的活力。五是地下黨員和交通站同志深入虎穴,蒐集情報。對來往路過此地的21名聯絡員和地下交通員、地下工作者前後30餘人負責接送,對重要情報千方百計及時送往延安等地,確保萬無一失。六是舉辦民眾教育。組織男女識字班,學文化、教唱抗日歌曲,提高抗日救亡氛圍,動員廣大愛國青年和進步人士參加抗日先鋒隊伍,建立廣泛統一戰線。七是配合人民解放軍打擊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1945年北嶽之戰取得大勝。1947年8月23日攻打橫水寨,激戰13晝夜,殲敵1400餘人,俘獲191正副團長,人心大快,橫水、養士一帶解放。從1938年至1948年十年間,我黨地下工作者由於組織紀律嚴密和天時地理人和,在從事各項革命活動中,歷盡千辛萬苦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這在我縣革命史上是一大奇蹟。
解放後,1950年創建養士國小改制成全縣第一所民辦完小,付實任學校校長,在養士學校以教師身份從事革命活動的地下工作者,有不少人如李之放蔡邁輪、趙天賜等成為黨和國家的中高級幹部,養士學校畢業的2000餘名學生,有不少人如張耀帆、王唯一、孔憲經、王維周、張宗遠等成為地下黨和革命的領導幹部、愛國主義者、知名專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養士黨支部帶領黨員、人民民眾繼續保持“兩個務必”,處處衝鋒在前,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繼承和發揚養士學校的革命傳統,多出人才,1988年在養士學校建立了“養士學校革命活動紀念館”,2004年10月又完善了內容。

新農村建設

養士是倉頭鎮第一大村,新農村建設位於全鎮前列。幾年來,在鎮黨委和政府的關懷和領導下,養士村兩委發揚革命老區精神,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帶領全村黨員乾群積極努力,做出了明顯成績:一是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改造和完善,。面貌煥然一新。投資32萬元,打深井一眼,建小水站一個,鋪設地下管道9000餘米,全村96%以上農戶吃上了自來水;投資50萬餘元,架設高低壓線路16公里,4個自然村全部完成了4個台壓的農網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投資86萬元,完成6個村組幹道的鋪修任務,累計修建水泥路7000餘米,柏油路2800米,除2個偏遠組路面未硬化外其餘19個村民組實現了組組通;投資30餘萬元,在南北養士、雞圪塔自然村主街道進行了改造、塗白,成立了專業保潔隊,實現了“三清七集中”,環境整潔一新。二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生產發展。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實現了原種、雜交種化種植;種植中藥材120畝;村莊綠化210畝,退耕還林160畝,路林綠化6600米,植樹1.5萬株;建百頭以上家庭養豬場55個;引進洛陽市星啟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一個,年產值2000萬元,投資使用,二期擴建工程投資規模500萬元正在施工,建成後全年產值、利稅將再翻一番。三是加大為民辦實事力度,改善黨群幹群關係。引導農戶建沼氣池106個,改廁210戶,方便了民眾,增加了優質肥源;投資5萬餘元,建成了標準化衛生室一個,全村人都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投資2萬餘元,建成了村級超市1個;投資10萬餘元,對村原拖拉機站進行了修復改造,建成村級特困戶集中住房點一處,使十種無依無靠的14戶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借鄉址建設之契機,在西環、南環新建兩條街,200餘戶農民規劃搬住到鄉區,使鎮、村、民各得益彰。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鎮風文明進一步增強。投資80多萬元,改擴建校舍1000餘平方米,經教育改制,養士學校現保留6年制國小,成為花園式單位;建文化大院1個,有圖書館、閱覽室、業餘劇團和腰鼓隊等,藏圖書2萬餘冊,每逢年過節劇團和腰鼓隊都要到村部和鎮裡助興、演出,村有老年體協,經常組織“五老”人員進行體育鍛鍊活動,建門球場一個,成為村活動中心,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實行易俗從儉辦事;村關工委成員不斷進行及時調整,年年評選好夫妻、好公婆、好子女等活動,實現了縣級“三無兩有”村。五是接受民眾監督,管理更加民主。村組幹部實行民主選舉;村兩委實行黨務、政務公開,實行村帳鎮管、民主理財,推廣“4+2”工作法,民眾明白了、幹部清白了,黨群、幹群關係密切了。

地圖信息

地址:洛陽市新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