飪食器,作為禮儀重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應的貴賤等級。飪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三種。青銅飪食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飪食器
- 類型:青銅器
- 使用人群:古代王公貴族
- 用於:祭祀、喪葬、朝聘、征伐
飪食器,作為禮儀重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應的貴賤等級。飪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三種。青銅飪食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物。
飪食器,作為禮儀重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應的貴賤等級。飪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三種。青銅飪食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
綜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計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壺、瓠形提梁壺、中柱盤、盤等,包括了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
甗(漢語拼音:yǎn,粵音“演”)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正字通》博古圖,甗之為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飪物,蓋兼二器而...
方鼎,兩耳四足的方形飪食器。...... 兩耳四足的方形飪食器。 商周 時代流行並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獸面乳釘紋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傳·...
商代黃簋,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簋是盛放煮熟的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它出現於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商代晚期,飪食禮器的重要性日益顯露,鼎簋...
鬲(lì)飪食器,禮器。有三隻袋足。由新石器時期陶鬲演變而來。甗(yǎn) 蒸食器,禮器。器型由甑和鬲上下疊摞而成。上部甑盛放食物,下部鬲用以煮水,中間設...
綜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計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壺、瓠形提梁壺、中柱盤、盤等,包括了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
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商後期,高28.8厘米,口徑23.7厘米,飪食器。直口折沿,半立環耳,平腹下斂,圓底,三柱足。口沿下有冏紋。腹飾冏紋和變形目雷紋。...
甗(yǎn,音眼)。飪食器和禮器。流行於商至漢代,造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於蒸汽通過;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
鳥紋鼎,所屬年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飪食器,現藏於深圳博物館...... 鳥紋鼎,所屬年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飪食器,現...
銅鼎是從陶製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後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徵...
飪食禮器的重要性日益顯露,鼎簋之屬均有增加。參考資料 1. 黃簋(商晚期) .博雅藝術網.2010-01-26[引用日期2013-04-8] 詞條標籤: 生活 ...
商代早期的青銅飪食器。商代早期鑄品,1974年於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原器通高100厘米,口長62.5厘米,口寬60.8厘米,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5年河南鄭州白家莊出土,現藏河南省博物館。商後期,通高18.5厘米,口徑16厘米,重1千克,飪食器。直口,折沿,雙立耳,深腹,圓底,三圓錐狀空足。腹上部飾...
春秋陳侯鼎是春秋早期一件飪食器。...... 春秋陳侯鼎是春秋早期一件飪食器。中文名稱 春秋陳侯鼎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屬年代 春秋 材質 青銅器 規格...
【文物原屬】:戰國時期飪食器【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簡介】:單孝子鼎器銘拓片(2張) 通高:23.6cm,寬:31.8cm,口徑:21cn,重:4.64kg。...
飪食器,既用於烹飪,兼可盛食。其最初的作用是煮食,但在商周時期專用於烹飪的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則主要用於盛放已熟的肉食品。鼎是在新石器時代陶鼎的基礎上...
敦是中國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現在春秋時期,後來逐漸演變出蓋。到戰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使用。...
飪食器。它是奴隸主貴族用以“別上下、明貴賤”的重要青銅禮器,史載西周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說明它是權力的象徵。 大克鼎形體巨大,高...
飪食器,春秋中期,通高約11cm,口徑約9.2cm1975年安徽壽縣蕭亞湖魏崗出土,現藏安徽壽縣博物館。...
分類:青銅器 年代:周鳥紋方鼎,西周早期,炊器,傳1927年陝西寶雞戴家灣出土,通高22.8厘米,口徑17.5厘米,寶雞市博物館藏。飪食器,既用於烹飪,兼可盛食。其...
西周厚趠方鼎為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通高21.3厘米,口部縱長13.3厘米,口部橫長17.5厘米,重2.4公斤。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此鼎為飪食器。口沿外折,雙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