飪食器

飪食器

飪食器,作為禮儀重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應的貴賤等級。飪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三種。青銅飪食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飪食器
  • 類型:青銅器
  • 使用人群:古代王公貴族
  • 用於:祭祀、喪葬、朝聘、征伐
鼎,鬲,甗,

青銅鼎是烹煮和盛放肉食的器皿,是祭祀和宴饗等禮儀場合最主要的青銅禮器。
鼎的使用時間在青銅禮器中是最長的。最早的青銅鼎出現於夏代晚期,至西周中期以後,鼎的使用制度化,通常它以奇數組合,按使用者的等級地位規定使用的數量。隨後一直沿用到兩漢,魏晉時也偶有發現。在以後的歷史時期中,鼎這類造型的器物依然存在,但用途發生了根本改變,器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由於鼎的使用時間較長,在不同時期器形的變化也較大。鼎的基本器形有兩種:圓鼎和方鼎。前者是兩耳、圓腹、三足;後者是兩耳、長方形器腹、四足。圓鼎中,又因足部、耳部、腹部的變化,分為錐足鼎、扁足鼎、柱足鼎、蹄足鼎、立耳鼎、附耳鼎以及鬲鼎等。

鬲(1ì)的用途與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食物的炊器,一般認為是炊粥器。在考古資料中也發現過鬲中盛放有豚骨,由此可見鬲也可用來炊煮或盛放肉食。
鬲沿用的時間也較長,大約從商代早期一直使用到戰國時期,特別在西周中期以後,鬲的使用比較盛行,常常以偶數組合的形式使用。
鬲的基本形式似鼎而作袋腹短足的樣式,其腹部似三個豐滿的袋足拼合而成,其下連線短足。偶見有鬲腹作四個袋形拼合的四足鬲。

甗(yǎn)是蒸炊器,它由上體的甑與下體的鬲組合而成,甑用於放置糧食,鬲用於盛水,中問有箅相隔,箅上有十字形或直條形鏤孔,以通蒸汽,鬲以下可以舉火煮水,以蒸汽蒸食物。最早的青銅甗出現在商代中期,一直沿用到戰國晚期。雖然甗的使用時間很長,但因其實用性較強而未能在青銅禮器中得到充足的發展,直到西周中期以後,甗才逐漸成為青銅禮器組合中比較固定的一種器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