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子

(1). 戰國 時, 魏將樂羊為表示忠於 魏國 ,而忍心吃了中山國烹其子所做的羹。(2).混飯吃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子
  • 拼音:sì zǐ
  • 釋義:方言。食物。
  • 出處:克非 《春潮急》
漢語辭彙,基本信息,詳細釋義,佛教用品,

漢語辭彙

基本信息

詞目:食子

詳細釋義

(1). 戰國 時, 魏將樂羊為表示忠於 魏國 ,而忍心吃了中山國烹其子所做的羹。
《韓非子》卷七〈說林上〉
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唐 陳子昂《感遇詩》之四:“ 樂羊 為 魏 將,食子殉軍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2).混飯吃的人。
郁達夫 《遇釋無鄰知舊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詩:“食子只今迷日月,銅人應更泣觚稜。”
(3)
三七:“兩旁田裡,成群結隊尋覓食子的八哥、棬果兒見人走過,驚得迎著朝陽撲撲亂飛。”
(1).用乳汁哺育子女。
《禮記·內則》:“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孔穎達 疏:“使其食子,須有乳汁。” 孫希旦 集解:“食子,使乳之也。”
(2).指奉祭祀、供養的人。
《左傳·文公元年》:“ 叔服 曰:‘ 谷 也食子, 難 也收子。 谷 也豐下,必有後於 魯國 。’” 杜預 註:“食子,奉祭祀、供養者也。”

佛教用品

食子是藏傳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麥粉作成,用以供養佛菩薩、本尊或諸神施食眾鬼的食品。又稱“朵馬、多瑪”。藏語“多”字意義為“放”,即為供養並獻出之義。“瑪”字為“地”或“母”之意義,即一切普及,無所不載之謂。
多瑪可為供養佛菩薩、本尊的食品,亦可供給惡靈邪魔以驅除之,亦可為灌頂時,作為本尊代表來加持弟子之用。食子有各種形狀,而金剛部,尤其是忿怒本尊及護法儀軌中,所使用的多為三角形。後代作食子的技術逐漸發展成一種藝術。相傳拉薩地區過新年時,喇嘛寺所作之食子高可盈丈,並以各種彩色圖案加以美化。
此外,食子上有酥油裝飾品,稱之為“朵馬花”,插有小旗、小傘蓋,稱為“朵馬旗”、“朵馬傘”,而安放食子所用的三腳架,則稱為“朵馬台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