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飛行自動控制系統

飛機飛行自動控制系統

飛機上各種功能的飛行自動控制分系統的組合。這些分系統是:阻尼、增穩或控制增穩系統(見飛機增穩)、自動駕駛儀、高度與速度控制系統、側向航跡控制系統、自動著陸系統、迎角與側滑角邊界控制系統、地形跟隨系統、陣風減緩控制系統、機動載荷控制系統、乘坐品質控制系統、顫振抑制系統、直接力控制系統、瞄準控制系統、編隊控制系統等。在一架飛機上通常只裝備上述若干分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機飛行自動控制系統
  • 外文名:automatic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aircraft
  • 構成:俯仰角敏感元件、計算機
  • 工作狀態:定高狀態、定選高度狀態
發展,內容,組成,功能,

發展

飛行自動控制系統已有100多年的研製歷史,早在有人駕駛飛機出現之前,自動飛行裝置就已問世。例如,1873年法國雷納德(C.C.Renard)的無人多翼滑翔行操縱。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自動駕駛等設備得到進一步發展,由過去的氣動一液壓到全電動,由三個陀螺分別控制三個通道改用一個或兩個陀螺操縱飛機,並可做機動、爬行及自動保持高度等。戰爭期間,有的轟炸機上的自動駕駛儀還與轟炸瞄準具連線起來,以改善水平轟炸的定向瞄準精度。
目前,電傳控制和主動控制技術已在現代飛機研製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而無論是否採用電傳控制系統,飛行自動控制系統都已是多數飛機普遍使用的關鍵系統。

內容

高度控制系統
控制飛機在某一恆定高度上飛行的系統。它以飛機俯仰角控制系統為內迴路,因此除包括與自動駕駛儀俯仰通道中相同的元、部件(如俯仰角敏感元件、計算機、舵迴路等)外,還包括產生高度差(當前高度與期望高度的差值ΔH)信號和升降速度(夑)信號的敏感元件。專用的高度修正器或大氣數據計算機能輸出高度差和升降速度信號。高度控制系統有兩種工作狀態:一種是自動保持飛機在當時的高度上飛行,簡稱定高狀態;另一種是自動改變飛行高度直到人工預先選定的高度,再保持定高飛行,簡稱預選高度狀態。當駕駛員撥動預選高度旋鈕調到預選高度刻度時,飛機自動進入爬高(或下滑)狀態。在飛機趨近預選高度後,自動保持在預選的高度上作平直飛行。
速度控制系統
通過升降舵或升降舵加油門來自動控制空速或馬赫數的系統。通過升降舵調節的系統與高度控制系統相似,也以自動駕駛儀俯仰通道作為內迴路。在保持定速狀態下,空速差(ΔV)等於當時空速(V)與系統投入該狀態瞬間空速(V0)之差。在預選空速狀態下,空速差等於當時空速與預選空速(Vg)之差。為提高控制速度的精度,須引入空速差的積分信號。在保持飛機姿態或飛行高度不變的條件下,空速也可由油門自動控制。將空速差和空速變化率(妭)信號引入油門控制器來改變發動機油門的大小。如不滿足上述條件,改變油門大小只能使飛機升高或降低,而速度不變。為防止隨機陣風引起空速頻繁變化以致對發動機過分頻繁調節,一般將空速差和空速變化率信號經過陣風濾波器(通常為低通濾波器)進行濾波。為了改善飛機速度控制的質量,常採用比例加積分再加微分的控制方式。
側向航跡控制系統
通過副翼和方向舵兩個通道控制飛機在水平面內的航跡的系統,它以偏航角(ψ)控制系統或滾轉角(γ)控制系統為內迴路。其中典型的方案以副翼通道為主通道,以方向舵通道為輔助通道,後者只起阻尼和協調的作用。側向偏離(Z,即飛機位置與預定航線的橫向偏差)信號通過第一限幅器後與偏航角信號綜合,再經過第二限幅器與滾轉角和滾轉角速度(夲)信號綜合,然後送入舵迴路操縱副翼。第一限幅器的作用是防止因側向偏離信號過大而產生超過90°的偏航角,從而造成“之”字形的航線;第二限幅器的作用是在轉彎時限制滾轉角,使它不致過大。
自動著陸系統
自動導引和控制飛機安全著陸的設備,一般分為兩大類:①雷達波束型(見地面控制進場系統);②固定波束型(見無線電控制著陸)。這兩類系統都是先把飛機導引和控制到某一高度(拉平起始高度,約15~25米),然後利用拉平計算機、自動油門系統和自動抗偏流系統使飛機拉平直到接地。拉平計算機又稱拉平耦合器。從飛機進入拉平起始高度,到平穩接地稱為著陸段(拉平段)。在著陸段拉平計算機連續向自動駕駛儀縱向通道發出指令信號,使飛機由下滑狀態變為著陸狀態;減小垂直下降速度,最後以0.6~0.9米/秒的垂直速度接地。按拉平段飛行軌跡,拉平計算機的控制規律分三類:①指數軌跡控制:使飛機的下降速度與飛行高度成比例,按指數軌跡飛行直至接地。這種形式多用於大型飛機和旅客機。②固定軌跡控制:飛機按規定的曲線飛行,多用於殲擊機。③接地點控制:又稱終值控制。保證飛機在預定點接地,中間的拉平軌跡是任意的,這種控制適用於自動著艦。自動油門系統在自動著陸階段自動調節油門以保證飛機安全著陸。如果不能著陸,自動油門系統應能提供飛機復飛的動力。自動抗偏流系統用來自動消除飛機在接地前由側風等因素引起的偏流,保證飛機航向精確對準航跡(即機頭對準跑道),並保證機翼水平。
迎角和側滑角邊界控制系統
在殲擊機作特大機動飛行情況下保證其迎角為常值(邊界迎角值)的系統。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引入當時迎角與邊界迎角(給定的)之差的信號,通過升降舵通道控制飛機以邊界迎角作機動飛行。為提高控制精度,可引入上述差值信號的積分。正常控制狀態與迎角邊界控制狀態應能自然而平滑地轉換,這種轉換是由信號選擇器自動實現的。當迎角超過某值時,它對迎角進行限制。
瞄準控制系統
使飛機轉彎或俯仰以瞄準地面或空中目標的系統。瞄準器的計算結果傳送給飛行控制系統,使飛機瞄準目標。這實際上是把飛機當作活動炮架或發射架來操縱,以便靈活機動地發射飛彈、炮彈或投彈。
編隊控制系統
自動控制僚機進行編隊飛行的系統。它自動控制僚機的速度、偏航角和俯仰角,以保持僚機與長機之間的距離、側向間隔和高度差為給定值。這種系統的作用原理是在僚機上測出它與長機之間的距離、側向間隔和高度差等參數,將測得的參數與給定的參數值比較得出各參數的偏差值,通過適當的校正網路送入油門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儀,以改變僚機的速度、偏航角和俯仰角。

組成

1.飛機本體
飛行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問題可歸結為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控制飛機運動的裝置問題。如果飛機的運動可以用合適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則可大大地簡化飛行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任務。眾所周知,可以根據質點和質點系的動力學原理和運動學關係,建立描述飛機運動的非線性聯立微分方程組。而在對稱常直線的基準飛行狀態下,採用小擾動假設,
可將上述方程組簡化為兩組彼此獨立的,各包含三個線性微分方程的聯立方程組,稱為飛機的小擾動運動方程。此時,由於方程組已被線性化,因此可採用包括傳遞函式在內的許多方便的分析工具。當研究涉及飛行自動控制系統設計中的飛機動力學問題時,廣泛地採用上述飛機傳遞函式。這些傳遞函式的表達式可在飛行動力學教科書上查到,此處不再列出。在後面的內容里,將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列出對應的飛機傳遞函式。
2.駕駛員
在控制系統中,作為一個動力學系統元件的駕駛員,他的能力可簡單地用工程控制中的術語來描述,即用一類傳遞函式來表示。這一傳遞函式的特性構成了駕駛員總的反應能力。隨著飛行器設計的日益完善,駕駛員在飛行控制系統中的功能日益被自動駕駛儀所替代。因此本章在後續內容中不對駕駛員特性進行分析,而主要以自動駕駛儀為研究對象。
3.主操縱系統
主操縱系統通常指升降舵、副具和方向舵的操縱系統中從座艙內的操縱裝置(駕駛桿腳蹬)到對應操縱面執行機構(其中包括人工感覺系統)的全部有關設備。
配平電機起著調控片的作用,它可在任何所要求的配平速度下將桿力調整至0。
4.感測器
對於飛行自動控制系統來說,通常都採用一系列的飛機運動參數以及它們對於時間的導數作為反饋信號進行控制。因此,在控制系統中需要有感受這些參數的敏感元件或裝置,它們統稱為感測器。
5.控制器
控制器是飛行自動控制系統的神經中樞,主要存4個功能。
(1)通過感測器採集信號;
(2)將採集到的信號變換為所要求的信號(如將交流信號變換為直流信號)。
(3)按系統反應所要求的特性,改變信號相位的超前或滯後量。
(4)將信號增強到某一量級以控制舵迴路。

功能

用以全部或部分地代替飛行員控制和穩定飛機的運動,並能改善飛行品質的反饋控制系統。除具有自動駕駛儀的功能外,還可改善飛機的操縱性和安定性,實現航跡控制、自動領航、自動著陸、地形跟隨、自動控制機動飛行中機翼載荷分布、自動瞄準和編隊飛行等。為起到這些作用,飛機上相應地安裝具有各種功能的分系統,如控制增穩系統、自動駕駛儀、高度與速度控制系統、側向航跡控制系統、自動著陸系統、地形跟隨系統、機動載荷控制系統、瞄準控制系統、編隊控制系統等,飛機飛行自動控制系統就是各分系統的組合。每個分系統一般包括測量飛機有關運動參數的感測器,對參數進行處理的計算機,帶動有關操縱面和油門的執行機構,以及自動回零系統、耦合器和飛行控制盒等部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