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控制

主動控制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飛機設計中採用一種新的技術——主動控制技術ACT。按這種思想設計飛機的過程,也就是在飛機設計的初始階段,根據對飛機的性能要求,綜合考慮飛行控制、氣動力、結構和發動機的設計和選型,並通過充分發揮飛機控制的主動性和潛力,協調和解決所產生的矛盾,使飛機具有最佳性能;於是,飛機控制在飛機的總體設計中,由原來的被動作用轉變為主動作用,因而被人們稱為主動控制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動控制
  • 外文名:active control
  • 定    義:由原來的被動作用轉變為主動作用
  • 套用學科:計算機控制術語
概念,定義,主動控制技術的發展,主動控制技術的主要功能,

概念

定義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飛機設計中採用一種新的技術——主動控制技術ACT。按這種思想設計飛機的過程,也就是在飛機設計的初始階段,根據對飛機的性能要求,綜合考慮飛行控制、氣動力、結構和發動機的設計和選型,並通過充分發揮飛機控制的主動性和潛力,協調和解決所產生的矛盾,使飛機具有最佳性能;於是,飛機控制在飛機的總體設計中,由原來的被動作用轉變為主動作用,因而被人們稱為主動控制技術。
從飛機的設計角度來說,主動控制技術就是在飛機設計的初始階段,考慮飛行控制系統對飛機總體設計的影響,充分發揮飛行控制潛力的一種飛機設計技術。
從飛行控制角度來說,主動控制技術就是在各種飛行狀態下,通過飛行控制系統使作用在飛機上的氣動力按照需要變化,從而使飛機性能達到最佳,並使成本、使用費用降低的一種飛行控制設計技術。
過去把這種飛機設計技術稱為隨控布局CCV。目前,廣泛採用的說法是主動控制技術,而隨控布局僅是主動控制技術在飛機設計中的具體套用。

主動控制技術的發展

主動控制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國發展的一種飛機設計技術。60年代中期,美國空軍的戰略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從原來的“要飛彈不要飛機”,變為要發展機動性好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並且認為要使戰鬥機的機動性有更大的改善,最有希望的突破口就是主動控制技術。此外,從50年代後期開始,現代控制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主動控制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那些年代,空氣動力學發展也很快,出現了許多新的飛機氣動布局方案,經過試驗,對這些新布局飛機特性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從而為主動控制技術在飛機設計中的套用創造了條件。
在上述需求和技術條件的基礎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很多航空工業已開發國家都相繼開展了主動控制技術的驗證工作。美國在發展主動控制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我國從1978年秋成立主動控制規劃組以來,在有關研究所、工廠和學校的合作下,不僅對ACT進行了理論方法的研究,而且完成了驗證機的試飛驗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主動控制技術的主要功能

目前,在飛機上可實現的主動控制技術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各項:
放寬靜穩定性RSS、邊限控制BC、直接力控制DFC、陣風載荷減緩GLA、乘座品質控制RQC、機動載荷控制MLC、顫振模態控制FMC。
按照主動控制技術設計的飛機,通常都具有以下特點:
這種飛機是放寬靜穩定的或本身就是靜不穩定的,需要通過控制增穩實現人工穩定和保證飛機具有期望的飛行品質。
電傳操縱系統是實現各種主動控制功能的物質基礎。
從氣動布局來講,主動控制飛機均採用多個操縱面,除三個常規的主操縱面外,通常還使用一些輔助操縱面。
主動控制飛機的駕駛艙布局和儀表顯示也與普通飛機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