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社會轉型與刑法理論的變遷

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社會轉型與刑法理論的變遷

《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社會轉型與刑法理論的變遷》是201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勞東燕。

基本介紹

  • 書名: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社會轉型與刑法理論的變遷
  • 作者勞東燕
  • ISBN:978-7-301-26332-7
  • 頁數:472
  • 定價:68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0-2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397 千字
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章節目錄

導 論
一、 以風險社會為背景的刑法理論研究
二、 在描述與批判之間保持必要的平衡
三、 本書的基本立場與具體內容
上篇:風險社會與刑法理論的巨觀思考
第一章 風險社會理論與刑法體系的預防走向
第一節 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景觀
第二節 社會轉型與風險社會理論
第三節 風險社會理論中的“風險”概念
第四節 安全問題與預防走向的刑法體系
第五節 風險社會的政策基調與刑法的政治化
第二章 刑法體系的演變概貌之勾勒
第一節 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理論危機
第二節 法益論在當代的流變與困境
第三節 刑事責任根據的結構性嬗變
第四節 遭遇隱蔽重構的教義學理論
第三章 風險社會中刑法理論的應然性思考
第一節 預防刑法對自由刑法的全面侵蝕
第二節 風險刑法理論的研究進路與立場
第三節 預防刑法之內在危險的制約框架
下篇:風險社會與刑法理論的具體展開
第四章 風險分配與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第一節 風險分配與刑法中的歸責判斷
第二節 刑法中因果關係的規範性反思
第三節 刑法因果關係中的三對範疇
第五章 事實因果與客觀的結果歸責
第一節 “歸因—歸責”二分說框架的問題所在
第二節 傳統刑法理論中結果歸責的類型
第三節 “機率提升”型因果的出現:新興的結果歸責類型
第四節 刑法中結果歸責的類型學思考
第五節 對不同歸責類型的規範性解讀
第六節 歸責類型在實務案件中的適用
第七節 刑法中事實因果的判斷標準
第六章 犯罪故意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第一節 意志因素是否具有獨立的價值
第二節 故意是否等同於有認識的罪過
第三節 故意的認識內容:結果本位還是行為本位
第七章 罪過形式的認定與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
第一節 評析當前的主要理論
第二節 故意認定標準的公式表達
第三節 犯罪故意譜系表及其說明
第四節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及其適用
第八章 危害性原則的功能轉型與現實困境
第一節 風險控制與危害評價
第二節 危害概念的內涵裂變
第三節 危害性原則的功能轉型
第四節 危害性原則背後的刑法困境
第九章 未遂犯中的著手與不法的成立根據
第一節 刑罰目的與未遂犯中的著手理論
第二節 著手理論在當代的發展走向
第三節 危害結果與不法的成立根據
第四節 著手理論的反思與總結
第十章 不法論的主客觀之爭與類型化解讀
第一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前期演變
第二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當代發展
第三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類型學解讀
第四節 不法論主客觀之爭的中國語境考察
第十一章 罪責論的意義裂變與規範重構
第一節 規範責任論與期待可能性理論
第二節 罪責的客觀化與期待可能性的命運
第三節 罪責的社會化與規範責任論的重構
第十二章 責任主義與違法性認識問題
第一節 知法推定的動搖與違法性認識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違法性認識問題的責任主義性質
第三節 違法性認識問題背後的責任主義困境
第四節 刑法規制與責任主義之間
第五節 我國刑法中的違法性認識問題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詞索引
後記 十年回想

作者簡介

勞東燕: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學、刑事政策學、刑法學與刑事政策學的關係。992-1996 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99-2004 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碩博連讀)。主要著作:《刑法基礎的理論展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