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型感冒

風寒型感冒

風寒型感冒是病人受風寒而發生的感冒。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增加體表溫度(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薑糖水、喝姜粥等等。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

感冒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發熱等為特徵,四時皆有,以冬春季節為多見。病情輕者,稱為傷風;重者稱為重傷風或時行感冒。中醫辨證可分為風寒、風熱、暑濕三種類型。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症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複方感冒片等藥物。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基本介紹

  • 別稱:風寒型感冒
  • 常見病因:遇冷等
  • 常見症狀鼻塞、流涕、噴嚏、頭痛、發熱
  • 傳染性:無
食療,藥物,驗方,刮痧治療,

食療

今天先介紹幾則風寒型感冒的食療方。
1、薑糖飲(選自《食療簡便方》)【組成】生薑10克,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生薑洗淨切絲,放入瓷杯或保溫杯中,沸水沖入,加蓋浸泡5分鐘,加入紅糖溶化即成。  【服法】趁熱頓服,服後蓋被,如得汗不暢,一小時後可再服一次。  【編者按語】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生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說明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加紅糖不僅為了調味,因紅糖性溫,能協同生薑發汗和胃。民間多用此方防治淋雨受寒,頗驗。
2、蔥白粥(選自《小品方》)【組成】連須蔥白7根,粳米60克。  【製法】先將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蔥白,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趁熱頓服,服後蓋被取汗。  【編者按語】蔥白髮散風寒,和胃止痛。《神農本草經》稱能“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說明其發散之力頗強,入粳米煮粥,可促進出汗作用,又能調和胃氣,使發汗而不傷正。
3、二根湯(選自《顏氏驗方》)【組成】大白菜根3個,大蔥根7個,紅糖適量。【製法】先將大白菜根、大蔥根洗淨切片,加水適量,煎煮10分鐘,加入紅糖溶化。  【服法】趁熱頓服,服後蓋被取汗。  【編者按語】大白菜又名菘,《本草綱目》稱能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消食下氣,治瘴氣,止熱氣嗽。加蔥白、紅糖溫寒發汗。用此方治外感風寒之兼有腸胃症狀者較宜。
4、薑糖蘇葉飲(選自《本草匯言》)【組成】生薑3克,蘇葉3克,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生薑洗淨,切成細絲,與蘇葉、紅糖一併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人,加蓋浸泡10分鐘即成。  【服法】趁熱頓服,服後加被取汗。  【編者按語】蘇葉發散風寒,和胃止嘔,對風寒表證而兼胸悶嘔吐症狀用之最為適宜。本方加生薑、紅糖增其祛寒和胃的作用,用治受寒所致的胸痞作惡,有藥到病除之妙。

藥物

1.風寒感冒沖劑:主要用於發熱惡寒的感冒初起。
2.荊防沖劑:主要用於惡風寒重者或風寒感冒較重者。
3.感冒清:適於風寒感冒中後期發熱明顯者。
4.藿香正氣丸:主要用於惡風寒重者或風寒感冒較重者

驗方

1.蔥白連根切碎3個,淡豆豉10克,煎水熱服。
2.蘇葉10克、生薑10克,煎水熱服。

刮痧治療

(一)症狀
以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風池:在頭後項部,頭枕骨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順序 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後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後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由於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髑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