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型感冒

並非感冒受風熱之邪,而是因體質等多因素的個性差異,在感受 風寒之後,旋即出現發熱。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風熱型感冒
  • 常見發病部位:頭
  • 常見病因:天氣
  • 常見症狀:以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
  • 傳染性:無
症狀表現,藥物治療,刮痧療法,

症狀表現

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諸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於肺也。肺為五臟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則風熱之氣,先傷皮毛,乃入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目欲脫,涕唾出。”治宜辛涼解表,發散風熱。方用銀翹散、桑菊飲、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虛,不得專用疏散。陽虛宜加參、術,陰虛宜加地黃、五味,倍麥門冬、白芍
發熱在38.5℃以下(或無發熱現象),微惡風寒,或有汗出、 頭痛、鼻塞、流濁涕、口乾微渴、咽喉疼痛、或見咳嗽、痰稠或黃,周身酸懶的, 可服用銀翹解毒丸(片),或羚翹解毒丸(片),每次1—2丸(或4—8片)日 服三片,日服2—3次,溫開水送下。口乾咽痛重的,加服板藍根沖劑一袋,開水 沖服。
在風熱感冒型中,如患者肺胃熱感,咳嗽較重,痰多黃稠,口乾舌燥,咽喉腫 痛的,可用羚羊清肺丸,每服二丸,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藥物治療

風熱型感冒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鼻塞,流黃稠鼻涕,咽喉紅腫疼痛,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時,應予辛涼清解及肅肺瀉熱,可以選用銀翹解毒顆粒、夏桑菊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柴黃清熱沖劑、複方感冒靈片、感冒清膠囊、清熱感冒沖劑、複方夏桑菊感冒片、銀柴合劑、清感穿心蓮片、複方雙花口服液複方穿心蓮片清熱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膠囊等。
板藍根:抗菌、抗病毒效果明顯; 金銀花連翹、薄荷、柴胡、牛蒡子、荊芥穗:散熱解表;
黃芩、梔子:清熱瀉火;
桔梗:清宣肺熱,止咳。

刮痧療法

(一)症狀
以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風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問,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外關:在前臂背側,在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拭上肢內側曲池、尺澤,最後刮外關、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從風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間不要停頓,用力不宜過重。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上肢內側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側部2穴,由上向下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