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崔公池亭舊遊

《題崔公池亭舊遊》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繪了一幅清馨幽靜的秋日荷塘之景。首聯寫故地重遊所見的池塘荷花開放,以及池塘上的採蓮舟;頷聯回憶當年追逐歡樂,但又恐增添將來的愁情;頸聯描繪荷塘景色,感慨人已不見,惟見水悠悠;尾聯說盡日徘徊獨自登樓,雖檐前青山依舊,而人事全非。作者在詩中藉故地重遊而抒發懷昔嘆今之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情致綿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崔公池亭舊遊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溫庭筠
  • 作品別名:題懷貞亭舊遊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崔公池亭舊遊
皎鏡方塘菡萏秋,此來重見採蓮舟。
誰能不逐當年樂,還恐添成異日愁
紅艷影多風裊裊,碧空雲斷水悠悠。
檐前依舊青山色,盡日無人獨上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皎鏡:形容皎潔如鏡面的池塘。方塘:一本作“芳塘”。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名。
⑵逐:一本作“遂”。
⑶成:一本作“為”。異日:他日,將來。
⑷紅艷:指荷花。影:一作“花”。

白話譯文

秋天裡皎潔如鏡面的池塘上荷花開放,這次重來又見到採蓮的小舟。
回想當年年輕時誰能夠不追逐歡樂,還恐怕更添加以後日子的憂愁。
雖然現在紅艷的荷花影多風裊裊,但是終究碧空雲散唯見池水悠悠。
房檐前面依舊是原來的青山色,而現在整天裡無人只有我獨自登樓。

創作背景

此詩寫舊地重遊,可能是作者因昔日遊覽有所遇,而重來舊地又不見故人而生物是人非之慨,因作此詩。當作於溫庭筠晚年,其具體作年難以確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題曰“題崔公池亭舊遊”,而詩曰“盡日無人獨上樓”,明言此次重來,乃是盡日獨自一人,自始至終既無主人崔公,亦無他人陪伴同游。故第三句“誰能不逐當年樂”,非謂此次重遊,誰能不追效當年之樂。蓋既為盡日獨自一人,又如何能追效當年之樂哉!其意蓋謂,當年蕩舟池上,面對紅艷之荷花與採蓮人,誰能不盡興追歡逐樂哉?由於句法稍變(用散文表達,本為“當年誰能不逐樂”),遂易誤解為今日重來欲效當年之樂,而下句“異日”亦易理解為今日之“異日”。實則自當年視之,今日即當年之“異日”也。故句雖謂“還恐添成異日愁”,似只躭心添成將來之愁,實則今日重遊舊地,重見蓮舟,而採蓮人已不在,即已添成今日之愁矣。腹聯即承“重見採蓮舟,不見採蓮人”之意而言之:紅艷之荷花在裊裊秋風中搖曳,而往日明艷如花之採蓮人已不復見,唯見碧空雲斷,池水悠悠而已。尾聯由“池”而“樓”(即亭),寫徘徊盡日,獨自登樓,雖檐前青山依舊,而人事全非矣。此蓋昔游有所遇,重來不見而生物是人非之慨,意本平常。緣頷聯句法新變,搖曳生姿,且含人生哲理之感慨,讀來倍覺曲折有致,情致綿長。
此詩主旨不過是藉故地重遊而發今昔之慨而已。這是一個永恆的題材,本無新意。然而飛卿卻不同於其他詩家,他畢竟是用筆作畫而非用筆寫字的,所以他的作品極具畫面感。就如此詩,他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秋日荷塘之景,給人感覺清馨幽靜、意蘊綿長。一景一慨,由景之美而慕昔之歡,由昔之歡而慨今之寂,正所謂情景交融,悵敘幽懷。
關於這類情景交融的作品,很多時候,飛卿只是在渲染一種意境,讀者只需隨其筆觸而在腦海中構建出這樣一個場景並置身其中即可,所有的感受盡在不言中。諸家評論或有暗合於心的、或有相忤己意的,實屬正常,亦無對錯之分,就如置身於同一風景之中的不同人會有不同感觸一樣,只要是內心最真實的感懷,那就是對的,不必牽合己意、或鸚鵡學舌於諸家。有時求之過深,反而成病。

名家評論

明末清初金聖歎:前解:欲寫昔日蓮舟,反寫今日蓮舟;欲寫今日感慨,反寫後日感慨。不知其未措筆先如何構想,又不知其既構想後如何措筆,真為空行絕跡之作也。後解:“紅艷”七字,寫今日池亭也,“碧空”七字,寫昔日池亭也。“紅艷”七字,寫不是昔日池亭也;“碧空”七字,寫不是今日池亭也。“依舊青山色”,妙,猶言不依舊者多矣。“無人獨倚樓”,妙,猶言雖復喧喧若干遊人,豈有一人是昔人哉!(《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六)
清代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首句先將爾日池塘之景,一筆寫開。次句亦不過是找足上文,妙在輕輕點得“重見”二字,而舊遊之神理無不畢出。三四承之,便全不費力矣。三一頓,四一宕,言目前已不如昔,後來安得如今?此蓋從右軍(王羲之官至右將軍,故稱)《蘭亭記》中撮其筋節也。五六再寫首句:紅艷裊風,“菡萏秋”也;碧空映水,“方塘皎”也。一結無限感慨:“依舊青山色”,是青山而外,更無有“依舊”者矣。至“盡日無人”,則崔公亦且不在,此來之客獨倚樓而已矣。當年之樂,豈可得而逐?而異日之愁,又寧(豈)待異日而始添也耶!
清代毛張健:(“誰能”二句)承“重見”以傷舊遊,筆意既曲,情味無限。(“紅艷”二句)五句略松,六句急照本意。(《唐體膚詮》)
清代屈復:情景兼到,照應有法,而三四從已往、未來,夾寫“重來”,生新有致。此畫家之最忌正面也。(《唐詩成法》)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