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作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作者任宣州團練判官時,抒寫了作者在開元寺院水閣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時的古今之慨。全詩節奏輕快,語調流走,體現了杜牧詩歌拗峭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牧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①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②。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③,參差煙樹五湖東④。

作品注釋

①此詩作於文宗開成年間,當時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城東有宛溪,城東北有敬亭山。城中開元寺,原名永樂寺,東晉時建。
②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慶弔喪,即生死過程。《禮記·檀弓》:"晉獻文子成室,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
范蠡:春秋時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之後,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歸隱五湖。《吳越春秋》:"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④五湖:舊說太湖有五湖。

作品賞析

此詩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舊對比,"言人事有變易,而清景則古今不變易"(《唐詩繹》),表達一種人事無常而自然永恆的感慨:客觀世界是持久的,而歌哭相繼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而且多變的。後兩句忽然又聯想到范蠡,感慨"蕭條異代不同時",自己與他無緣相見,只能懷著仰慕的心情憑弔他的遺蹤。
杜牧寫詩善用比興寄託,此詩之深意或有兩層:一是借六朝變遷而興世事多變、朝代興衰難料之嘆;二是明思范蠡而暗寓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悲。《瀛奎律髓匯評》引何義門語:"六朝不過瞬息,人生哪可不乘壯大盛立不朽之功!然而此懷誰可與語?'風'、'雨'二句,思同心而莫之致也。我思古人之功成身退如范子者,雖為執鞭,所欣慕焉。"許印芳曰:"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與空講風調者不同。"

作者簡介

杜牧(803一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詩人。公元822年(穆宗長慶二年),杜牧20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專注於治亂與軍事。23歲寫《阿房宮賦》。828年(文宗大和二年),26歲進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冬季,入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後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為幕僚。833年(大和七年),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闢為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頗好宴遊。大和九年,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開成二年,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幕,為團練判官。旋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員外郎。842年(武宗會昌二年),出為黃州刺史。後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848年(宣宗大中二年),得宰柏周墀之力,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大中四年,出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第三年,遷中書舍人。歲暮卒於長安,終年五十歲。著有《樊川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