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籠寒水月籠沙

本書收集了杜牧的唐宋詩詞精品集。

基本介紹

  • 書名:煙籠寒水月籠沙
  •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360頁
  • ISBN:7806233423
  • 作者:胡可先
  • 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河南文藝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杜牧的唐宋詩詞精品集。

作者簡介

胡可先,1960年生,江蘇灌南人。1999年博士畢業,2001年博士後期滿出站。現為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專著有《杜牧研究叢稿》、《中唐政治與文學》、《全唐詩人名考》(合著),主編有《古典文獻學論集》等。1982年以來,在《中華文史論叢》、《文獻》、《文學遺產》、《文史》、《唐代文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杜牧詩文人名新考》、《黃庭堅詞系年考證》、《全宋詩瑣考》、《劉禹錫詩編年新考》、《唐太宗詩歌考辨》等論文數十篇。

媒體推薦

前言
杜牧晚年為司勛員外郎時,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過《杜司勛》一詩: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參差不及群。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李商隱與杜牧堪稱晚唐詩壇上光芒閃爍的雙子星,時人稱為“小李杜”,以別於盛唐的李白與杜甫。李商隱贈杜牧的這首詩雖僅四句,卻淋漓盡致地寫出了晚唐社會那種風雨飄搖的政治形勢和詩壇的寂寞,以及廁身其中的詩人那種砭骨的寂寞落拓和無可奈何的悲哀。李商隱將杜牧視為詩壇知己,也就在詩中極力地表現他對杜牧的滿心傾倒與相互惋惜的情誼,更是對杜牧詩歌的深切理解與地位的確認。杜牧所處的晚唐時代,唐王朝已經怠遽地走上了衰亡的道路。這時的政局表現出三大特徵:一、藩鎮割據。唐代自玄宗開元盛世之後,爆發了由盛而衰急遽變化的“安史之亂”,歷時八年,雖最終被平定,但從此以後,河北被承德、魏博、幽州三鎮節度使所瓜分,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其後由河北而至河南、淮西,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儘管唐憲宗在削藩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始終不能剷除這一禍根。最終導致了唐王朝的滅亡。二、宦官專權。這一政局特徵更關係到唐王朝的命運。宦官專權的起因,是皇帝猜忌宿將,重用宦官造成的。宦官掌握軍權,是宦官專權的標誌。唐玄宗始用宦官監軍,唐肅宗以宦官為觀軍容使,唐德宗直接授予宦官以武職。至貞元十二年(796),宦官竇文場等領禁軍達十五萬人。宦官權勢達到了廢立皇帝的地步。三、朋黨之爭。元和三年(808)之後,在宦官控制朝政的同時,朝臣因衝突分為兩派,持續達四十年,而鼎盛於文、武、宣宗三朝。這兩派就是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黨魁的牛李黨爭。牛李兩黨的鬥爭,不僅在於其個人恩怨,而且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兩黨與宦官都相勾結,又鼓勵了宦官濫用權力。三大特徵的相互融合,造成了階級與民族矛盾的激化。再加上皇帝的昏庸,給正在走下坡路的唐王朝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整個社會處於暴風雨前夕的低氣壓當中,時人許渾所寫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這一時期的形勢特徵。這種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致使不少知識分子憂心如焚而不知向何方舉步,心靈是極為苦悶的。“高樓風雨”就是當時政治形勢的真實寫照,傷春傷別則是以杜牧、李商隱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苦悶心情的具體表現。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南)人。出身於仕宦之家,京兆杜氏歷來就是豪門望族。這一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漢時的御史大夫杜周。杜氏在唐代威望更加煊赫。曾祖
杜希望,玄宗時為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郡太守,官至涼州節度使,封襄陽公,贈左僕射。祖父杜佑,做過德、順、憲宗三朝的宰相。父親杜從郁,官至職方員外郎,早卒。他的從兄杜一生官運很好,位至宰相。
杜牧出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他年青時很有抱負,在二十餘歲尚未中進士之前,就寫了《阿房宮賦》和《感懷詩》,表現出他對於時局的關切。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二十六歲時,應進士試,受到了禮部侍郎崔郾的重視,以第五名及第,又連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校書郎。在當時是傳頌一時的佳話。其年十月,沈傳師出鎮江西,杜牧入其幕府為從事,因為沈、杜兩家既是親戚,又是世交。大和四年(830),沈傳師移鎮宣城,杜牧也隨之前往。大和七年(833),沈傳師內擢為吏部侍郎,杜牧又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辟,至揚州為淮南節度掌書記,頗受其器重。唐代的揚州,已是非常繁華的都市。杜牧在供職之餘,常遊冶其中,故後世流傳不少風流佳話。大和九年(835),由揚州調往京城,任監察御史。當時的朝政已潛伏危機,杜牧見到情況對他不利,就稱疾分司東都。果然在當年的九月,就發生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這一事件對杜牧的心靈觸動很大。開成二年(837),杜牧又應宣歙觀察使崔鄲之辟,為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宣州觀察判官。三年(838)冬遷左補闕。四年,又為膳部員外郎,轉比部。武宗會昌二年(842),受李德裕的排擠,出為黃州刺史。移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因宰相周墀之力,內擢為司勛員外郎。 四年(840),又轉吏部員外郎,改授湖州刺史。在湖州一年,回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六年(852)歲中,遷中書舍人卒,年五十。
……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金谷園
題桃花夫人廟
題烏江亭
題橫江館
題商山四皓廟一絕
赤壁
蘭溪
題木蘭廟
登樂遊原
過勤政樓
題魏文貞
過華清官絕句三首
春申君
台城曲二首(其一)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題武關
題青雲館
過驪山作
西江懷古
華清官三十韻
霜葉紅於二月花——山水風景類
江樓
宣州開元寺南樓
題元處士高亭
題水西寺
齊安郡後池絕句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
寄遠
山行
題揚州禪智寺
……

文摘

書摘
至道句:謂唐玄宗一直在思念著如同仙境的華清官。至遭,即唐玄宗,因唐玄宗尊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玄圃,相傳崑崙山頂,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為神仙所居。
平居句:謂玄宗平時在皇宮中住久了,感到厭倦。平居,平時。末央,即未央宮,西漢時的宮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長安故城內西南角。此處代指長安宮殿。
鉤陳句:謂華清官被山岩溪谷所包圍。鉤陳,星名,在紫微垣內。最近北極,天文家多藉以測極,謂之極星。也用來指稱後宮。此處指稱華清官。
文陛句:謂飾有花紋的台階似乎凌駕於空中。文陛,華清官中飾有花紋的台階。膏蒼。天空。
歌吹句:謂在玄宗生日時,舉行慶賀的儀式,歌吹拂天。千秋節,即唐玄宗生日。
神仙句:謂舞女在宮殿樓上舞姿翩然若仙,身上的環佩相互撞擊,丁當作響。神仙,比喻舞女飄然若仙的舞姿。環佩,婦女的裝飾品。
泉暖二句:謂溫泉極為澄澈,如同供婦女化妝的鏡子一般;宮殿高入雲空,嬌雲也在侵擾著宮妃的粉囊,似乎要和宮妃比美。粉囊,裝化妝粉的袋子。
嫩嵐句:謂山上清新的霧氣滋潤著華麗的車蓋。嵐,山中霧氣。翠葆,用翠羽裝飾的車蓋。
清渭:即渭水。黃河主要支流之一。
紅妝:婦女的盛裝,以色尚紅,故稱。此處代指婦女。
帖泰=句:謂國家安定,老百姓可以長壽幸福,而唐玄宗卻沉溺歡娛,長年不改。帖泰,謂國家安定。生靈,指人民、老百姓。歲序,猶言時令,泛指時間。序,時序,季節。
月聞二句:謂連月亮都聽到宮女所唱的曲調,她們跳舞時所穿的表裳如同雲霓一般。此二句指霓裳羽衣舞及舞曲,曲屬商調,時號越調。本傳自西涼,名,開元中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獻,經玄宗潤色,於天寶十三載(754)改為《霓裳羽衣曲》,時唐宮中多奏此樂。
雨露二句:謂唐玄宗的恩澤偏於楊貴妃兄妹,而整個天下都被玄宗置於醉生夢死之中。雨露,比喻皇帝恩澤。金穴,稱富有之家。《後漢書·皇后紀上》:“(郭后弟)況遷大鴻臚。帝數幸其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況家為金穴。”此處以金穴比喻楊貴妃兄妹之家。乾坤,即天下。玩兵句:謂效法漢武帝窮兵黷武,發動戰爭。玩兵,謂窮兵黷武。漢武,即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對內實行政治、經濟的改革,對外用兵開疆拓土。在位五十四年,連年用兵,使海內虛耗,人口減半。見。回手句:謂唐玄宗將兵權錯誤地交給了安祿山、楊國忠等人。倒千將,把劍柄倒轉,授予他人,以使自己受到威脅。干將。寶劍名。相傳春秋時吳人干將與妻莫邪善鑄劍,鑄有二劍,鋒利無比,一名干將,一名莫邪,獻給吳王閩間。後來因以干將作為利劍的代稱。此處比喻兵權。
鯨鬣二句:謂安祿山舉兵叛亂,如同鯨魚在大海里掀起巨浪,並很快地攻下了洛陽。鯨鬣。鯨魚。胡牙,指安祿山的叛軍。牙即牙旗。揭,舉。上陽,宮殿名,在洛陽禁苑之東,東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遺址在今河南洛陽市。
喧呼二句:謂長安被侵占,玄宗南逃,至馬嵬坡,六軍殺死楊國忠。並逼迫玄宗縊死楊貴妃。馬嵬,地名,今為馬嵬鎮,屬陝西興平縣。羽林。皇帝衛軍的名稱。唐設左右羽林衛,置有大將軍、將軍等官。掌管北衙禁兵,督攝儀仗。傾國二句:謂唐玄宗想挽留楊貴妃,也沒有辦法,貴妃的鬼魂帶著裹怨回來還留有餘香。傾國,指美女。此處指揚貴妃。粱任防《述異記》卷上:“聚窟洲有返魂樹。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又熬之令可丸,名日驚精香,或名震靈丸,或名反生香,或名卻死香,死屍在地,聞氣即活。”“還魂怨有香”即化用其意。蜀峰二句:謂唐玄宗西行,由於思念楊貴妃,見到蜀地山川,也覺黯然傷神。回望長安,更覺路遠茫茫。
鼎重二句:謂鼎重如山,難以移易,有上天扶助,唐王朝的事業更加昌盛。鼎,本為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常見者為三足兩耳。相傳夏禹收九州之金鑄成九鼎,遂以為傳國的重器。後因稱建國或建立王朝為定鼎。此處代指唐王朝政權。望賢:謂玄宗常常回想起途經望賢驛時,故老情意深切,獻麥獻食之事,更想念舊時的宮殿。望賢,即望賢驛。據《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五載(756),玄宗率楊貴妃及諸大臣自廷秋門出,至戚陽望賢驛。官吏駭散,無復儲供。玄宗在宮門樹下休患,有父老獻麥,百姓獻食相繼。花萼,樓名。唐玄宗開元=年(714),以舊邸為興慶宮,後於官之西南建樓,其西題為“花萼相輝之樓”,南日“勘政務本之樓”。登樓可以望見諸王諸弟府第。
殷葉:紅葉。凋霜:經霜而凋零。進水二句:謂檐雨沖刷著台階,遠風吹進了宮殿。進水,下雨時屋檐流下的水。瑤砌。用玉砌成的台階。疏風。遠處吹來的風。肆,使裂縫。玉房,玉飾的房子,此指宮殿。以上八句以過去事 詩作於大中六年(852),時杜牧為中書舍人。這是一首敘事佳作。詩的開頭寫出華清官所處的地理位置,此地壯觀雄偉,明麗如畫,自古以來就是帝王所居。至唐玄宗時更成為極為繁華之地。三萬里農桑繁盛於此,一千年際遇會聚當時。五月,玄宗在驪山高處歡慶自己的生日千秋節,八月,則在華清官的樓台納涼,欣賞著邈人云端的仙曲,傾聽著丁當入耳的環佩。他與楊貴妃在此地竭盡歡愉,置天下之事於不顧,以至於“雨露偏金穴,乾坤人醉鄉”,造成了大亂的結局。至此為詩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則敘述安史之亂發生後,玄宗逃往西川的情景。往日的繁盛與眼前的凋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位失勢的老皇帝寂寞悲’哀.直至“往事人誰問,幽襟淚獨傷”。全詩不著議論,而前後對比鮮明,作者的評判已暗寓其中。最後二句“孤煙起客恨,遙起泰陵傍”,是作者的感嘆之語,表明了晚唐士人的心態,對於過去的繁盛的一去不復返,深深地嘆息,這是晚唐詩人心理的典型寫照。是以旁觀者的姿態看待往日的繁盛與眼前的衰敗,又失去了中唐詩人那種革新的追求與中興的希望。這首詩的結構與敘事方式和白居易的(長恨歌>相似,但其主旨卻大不相同。白詩側重於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的渲染與描寫,而本詩則重在揭露唐玄宗的荒淫享樂以致誤國的罪過;白詩表現上較含蓄,而本詩則頗直露,以至於“雨露偏金穴,乾坤人醉鄉”,諷刺極為明顯而且深刻。杜牧這首詩寫出後,溫庭筠作(華清宮和杜舍人)詩,但與杜牧詩相比,格調較低,筋骨淺露,而杜牧此作則“鏗鏘飛動。極敘事之工”(張戒(歲寒堂詩話))。晚唐詩人才短。多寫五七言律絕,而少見古風與長篇排律,即使偶爾為之,亦罕見佳篇。古風律絕兼擅者,僅杜牧與李商隱二人,二人成為晚唐詩壇的領袖人物,原因也在於此。此詩就是杜牧長篇排律的佳作之一。周紫芝(竹坡詩話)以為:“杜牧之(華清官三十韻),無一字不可人意。其敘開無一事,意直而詞隱,譁然有(騷)(雅)之風。”宋許顫(彥周詩話):“小杜(華清官)詩云:‘雨露偏金穴,乾坤人醉鄉。’如此天下,焉得不亂?”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