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

頸椎損傷的前路手術是從Robinson等報導的前路頸椎椎間盤切除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引申而來的。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廣泛套用於頸椎椎間盤退變(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和不穩導致的頸椎退變性疾病,並取得了良好療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
  • 麻醉方式:神經阻滯麻醉,局麻,全麻
  • 適應證:頸椎間盤突出、結核、腫瘤、骨折
  • 術後處理:早期活動,預防水腫
麻醉方式,術前準備,適應證,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後護理,

麻醉方式

頸叢麻醉或局部麻醉,全麻。

術前準備

1.對頸椎骨折、脫位引起的不穩,先作顱骨牽引,術前可牽引復位。
2.用2~4指在切口一側的內臟鞘與血管神經鞘間隙,持續向非手術側推移10~20秒,訓練3~5天。
3.備皮、備血及心電圖、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檢查等。

適應證

1.頸椎骨折移位,造成不穩,伴有神經症狀。
2.頸椎結核,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椎體被切除後。
3.頸椎體後緣有骨性或複合性致壓物壓迫脊髓或血管,需行切除者。
4.頸椎間盤突出且有明顯壓迫症狀者。

手術步驟

1.可用橫切口選取切口時儘量沿原有皮紋。,或順胸鎖乳突肌前緣做斜切口。
2.定位:正常情況下,頸6椎體與環狀軟骨在同一平面。在識別傷椎有困難時,可插針進入某一選定的椎間盤,深入1cm,行術中透視作準確定位。
3.減壓:用甲狀腺拉鉤向對側牽開氣管和食管。在中線切開椎前筋膜,用銳利骨膜剝離器或骨刀向雙側做骨膜下剝離,用咬骨鉗、槍鉗、髓核鉗等切除相應椎體、間盤、必要時清除後縱韌帶,刮匙清理植骨床。
4.植骨:試模、術中c臂機透視植骨效果後取相應骨塊植骨。可用髂骨或腓骨段,cage,鈦網填充骨顆粒使用也可供選擇。鋼板固定。再次透視評估效果。
5.關閉創口:沖洗創口,徹底止血,放置橡皮管引流,逐層縫合切口,覆蓋敷料後,外加頸圍或石膏圍領固定。

注意事項

1.對前脊髓綜合徵的患者需要清除後縱韌帶前方的骨與間盤組織,做到徹底減壓。
2.植骨的前後深度不應超過1.5cm,避免植骨壓迫骨髓。
3.若椎體間植骨塊嵌插得不緊,或頸椎前後柱均有損傷,可加用頸椎鋼板固定。
4.沖洗傷口,只需縫合頸闊肌與皮膚,留置橡皮條或軟橡皮管引流24小時。

術後護理

1.術後仰臥位,頸部制動。術後第二天改為斜坡位,靠背與床成30°~40°,並可帶圍領下地活動。
2.術後24小時拔出引流管,5~6天拆線。
3.術後套用脫水藥物和激素,防治脊髓和神經水腫。
4.術後3~4個月去掉圍領,攝X線片檢查,若骨癒合良好,可進行頸部功能練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