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領尚書事
- 朝代:西漢
- 性質:官職
- 特點:權力大
指大臣兼管尚書之意。漢代稱兼管他官而不兼其職者為領。從漢武帝開始﹐尚書成為直屬於皇帝的樞機之職。漢昭帝時﹐君主年幼﹐霍光代行天子事﹐以領尚書事的名義...
漢武帝時,為了削弱相權、鞏固皇權,從而設內朝官,任用少府尚書處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國家政治中樞。朝廷重臣秉其它職權者,可以“領尚書事”(即錄尚書事)為名掌實權...
職銜名。加此者得參與評議論決尚書政事,為機密要職。西漢多加予中朝官,地位略低於領尚書事,可同時加予數人。武帝時以左右曹、諸吏分平尚書奏事。東漢加此者...
由於尚書在西漢已成為政府機要部門﹐所以凡是掌握實權的大臣都領尚書事﹐如霍光以大將軍領尚書﹐王鳳以大司馬領尚書。漢光武帝劉秀鑒於西漢晚期的權臣專政﹐有意...
太尉屬吏有長史、司直、功曹、議曹史、門下史、主簿等。太尉本身固有的屬吏只有長史,其他屬吏只有大司馬領尚書事、開府置官屬後才有。...
公元前49年,宣帝病重,與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共同受詔輔政,拜為光祿大夫,領尚書事。元帝即位,周堪與蕭望之,劉更生(劉向),金敞四人同心輔政。...
同時,作為政府百官之首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幾乎為王氏壟斷,首為王鳳;其後,依次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元帝時中書令權勢甚至比丞相都大,《漢書·匡衡傳》:“初,元帝時,中書令石顯用事,自前相韋玄成及衡皆畏顯,不敢失其意。”後來蕭望之為給事中,始領尚書事...
然而他身為天子之師,官高位重,太子太傅的他以尚書事總領朝政卻沒能斗過兩個中書宦者,即使有元帝關懷,也逃不脫石顯等人的暗算,這個問題,扯不上什麼儒法兩條...
尊皇后王氏為皇太后,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鳳庶弟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又曰:元帝以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領尚書事。又曰:谷永既為大將軍鳳說,能實最高,由是擢為光祿大夫。《東觀漢記》曰:張湛為光祿大夫,數陳政,常...
原來的三公九卿等朝廷官員稱為“外朝”。外朝無決策權,只是執行內朝命令。朝廷大臣要參與機要,必須要有“領尚書事”或者“平尚書事”的頭銜。...
中書謁者令,漢武帝時用宦者管理尚書一事,始置。司馬遷受腐刑後,曾任此官。宣帝時欲收霍氏之權,因霍山領尚書事,便下詔令去了他的尚書職務,使中書令取代他領...
尚書台以尚書令為正,“主贊奏事,總領紀綱,無所不統”,尚書僕射為副。尚書令、僕射以及六曹尚書合稱“八座”。魏晉南北朝魏、晉時,三公雖名為宰相,但並不...
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霸為博士。堪譯官令,論於石渠,經為最高,後為太子少傅,而孔霸以太中大夫授太子。及元帝即位,堪為光祿大夫,與蕭望之並領尚書事,為石...
宣帝疾病,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元帝。高輔政五年,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罷就第。薨,謚曰安侯。 2. 《漢書·卷...
劉卞說:“東宮才高德重的人如林,四個衛率有精兵萬人,您居宰輔重位,如果能得到您的命令,朝見陛下,總領尚書事,將賈后廢黜至金墉城,那只需要兩個宦官就行了...
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 《漢書·宣帝紀》:“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領尚書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齊的大司馬與大將軍並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陳但為贈官。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中文名 大司馬 類型 古代官名 ...
於是何武推舉公孫祿為大司馬,而公孫祿也推舉何武。庚申,太皇太后任用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1] 七月,王莽又稟告太皇太后,詔有司因為皇太后過去與妹妹昭儀...
建興二年(314年)正月,劉聰任命劉粲為丞相,兼任大將軍、錄尚書事,進封為晉王。 [11] 十一月,劉聰任命劉粲為相國、大單于,總領文武百官。 [12] ...
“吏稱其治,民安其業”,這與霍光“知時務之要”及宣帝出身下層,熟知民間事...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領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
(《漢書·元後傳》:成帝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又封崇、譚等。其夏黃霧四塞終日,楊興等皆以為太后諸弟無功為侯,故天為見異。鳳於是懼,上書辭謝,因...
(191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
安世深辭弗能得。後數日,竟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數月,罷車騎將軍屯兵,更為衛將軍,兩宮衛尉,城門、北軍兵屬焉。時,霍光子禹為右將軍,上亦以禹...
這一年,董賢才二十二歲,雖為三公,卻常居宮中,領尚書事,百官奏事都需經他手方能上達。因他父親不宜在卿位,轉為光祿大夫,俸祿二千石。弟弟董定信代董賢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