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以謙謙君子的面貌出現的,禮賢下士、溫和謙恭。他不斷地退讓應該得到的官爵,完全不像驕慢的外戚子弟。因此他擁有王氏家族中絕無僅有的好名聲。哀帝即位之後,推崇自己外家的勢力,太皇太后的家族受到冷落,於是王莽又一次辭去顯要的職位,安然退隱。
哀帝去世,太皇太后見大司馬董賢一時無力處理事務,立刻舉薦了自己的侄子——新都侯王莽進宮佐助。這是他篡位之前最後一次復出,本文選取的就是這一時期的記載片斷。
當時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無論即位的是怎樣的幼主,幾乎都要倚仗太皇太后的支持。王莽也不再需要隨時做好準備放棄顯赫的職位。所以他開始毫無忌憚地擴張勢力,和太皇太后聯手除掉董賢及其家族。然後在宮廷里,他將可能成為王氏家族敵手的人一一清除,又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將他在朝廷里的對手排擠出去;與此同時,王莽已經開始準備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朝廷。他擅長表演,擁有一個深刻體會他心意的智囊團,最後他連官員的任免權也已牢牢掌握,到了這個時候,王莽和皇位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障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治通鑑·漢紀·王莽復出
- 時間:西漢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
- 主人公:王莽
- 出自:資治通鑑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太皇太后聞帝崩①,即日駕之未央宮,收取璽綬。太后召大司馬賢②,引見東箱,問以喪事調度。賢內憂,不能對,免冠謝。太后曰:“新都侯莽③,前以大司馬奉送先帝大行④,曉習故事,吾令莽佐君。”賢頓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馳召莽。詔尚書,諸發兵符節、百官奏事、中黃門、期門兵⑤皆屬莽。莽以太后指,使尚書劾賢帝病不親醫藥,禁止賢不得入宮殿司馬⑥中;賢不知所為,詣闕免冠徒跣⑦謝。己未,莽使謁者⑧以太后詔即闕下冊賢曰:“賢年少,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即日,賢與妻皆自殺;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詐死。有司奏請發賢棺,至獄診視,因埋獄中。太皇太后詔“公卿舉可大司馬者”。莽故大司馬,辭位避丁、傅⑨,眾庶稱以為賢,又太皇太后近親,自大司徒孔光⑩以下,舉朝皆舉莽。獨前將軍何武、左將軍公孫祿二人相與謀,以為“往時惠、昭之世,外戚呂、霍、上官持權,幾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無嗣,方當選立近親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權。親疏相錯,為國計便。”於是武舉公孫祿可大司馬,而祿亦舉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
莽又白太皇太后,詔有司以皇太后前與女弟昭儀專寵錮寢①,殘滅繼嗣,貶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②。又以定陶共王太后與孔鄉侯晏③同心合謀,背恩忘本,專恣不軌,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宮④,傅氏、丁氏皆免官爵歸故郡,傅晏將妻子徙合浦⑤。獨下詔褒揚傅喜曰⑥:“高武侯喜,姿性端愨⑦,論議忠直,雖與故定陶太后有屬,終不順指⑧從邪,介然守節,以故斥逐就國。《傳》有云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其還喜長安,位特進⑨,奉朝請⑩。”喜雖外見褒賞,孤立憂懼;後復遣就國,以壽終。莽又貶傅太后號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號曰丁姬。莽又奏董賢父子驕恣奢僭,請收沒入財物縣官,諸以賢為官者皆免。父恭、弟寬信與家屬徙合浦,母別歸故郡巨鹿。長安中小民歡嘩,鄉其第哭,幾獲盜之。縣官斥賣董氏財,凡四十三萬萬。賢所厚吏沛朱詡自劾去大司馬府,買棺衣,收賢屍葬之。莽聞之,以他罪擊殺詡。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於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為侍中、奉車都尉,諸素所不說者,莽皆傅致其罪,為請奏草,令邯持與光,以太后指風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輒可其奏。於是劾奏何武、公孫祿互相稱舉,皆免官,武就國。
紅陽侯立,太后親弟,雖不居位,莽以諸父內敬憚之,畏立從容言太后,令己不得肆意,復令光奏立罪惡。
莽之所以脅持上下,皆此類也。
於是附順莽者拔擢,忤恨者誅滅,以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①,平晏領機事,劉秀典文章,孫建為爪牙。豐子尋、秀子棻、涿郡崔發、南陽②陳崇皆以材能幸於莽。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讓,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於眾庶焉。
八月,莽復白太皇太后,廢孝成皇后、孝哀皇后為庶人,就其園。是日,皆自殺。
大司空彭宣①以王莽專權,乃上書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②。臣資性淺薄,年齒老眊③,數伏疾病,昏亂遺忘,願上大司空、長平侯印綬,乞骸骨歸鄉里,寘溝壑④。”莽白太后策免宣,使就國。
平帝年九歲,太皇太后臨朝,大司馬莽秉政,百官總己以聽於莽。莽權日盛,孔光憂懼,不知所出,上書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師傅,徙光為帝太傅,位四輔①。
元始元年春,正月,王莽風益州,令塞外蠻夷自稱越裳氏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莽白太后下詔,以白雉薦①宗廟。於是群臣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號於周,莽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太后詔尚書具其事。莽上書言:“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定策;今願獨條②光等功賞,寢置臣莽,勿隨輩列。”甄邯白太后下詔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君有安宗廟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隱不揚,君其勿辭!”莽復上書固讓數四,稱疾不起。左右白太后:“宜勿奪莽意,但條孔光等,莽乃肯起。”
注釋
①太皇太后:即王政君,漢元帝皇后,成帝時尊為皇太后,以其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開啟了外戚王氏專權的時期。哀帝即位後被尊為太皇太后。這裡的皇帝即哀帝,公元前1年去世。
②大司馬:武官名,漢武帝時置大司馬,與大司徒、大司空並稱“三公”,共理軍國事務。賢:指董賢。漢哀帝的男寵,官至大司馬。哀帝死後,董賢隨即失勢,自殺死去。
③新都侯莽:指王莽,王政君之侄。公元前16年,受封新都侯。漢哀帝繼位後由於丁皇后的外戚勢力,王莽退居新野。
④前以大司馬奉送先帝大行:指王莽在大司馬任上備辦過漢成帝的喪事。
⑤中黃門:在宮廷服役的太監。期門兵:掌扈從護衛。
⑥宮殿司馬:掌宮廷軍事宿衛。
⑦徒跣(xiǎn):赤足。
⑧謁者:官名,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
⑨丁、傅:丁太后、傅太后的外戚勢力。
⑩大司徒:官名,漢哀帝時罷丞相之職,置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稱“三公”。孔光:西漢時大臣。
前將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左將軍:掌京師兵衛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公孫祿:哀帝初為執金吾,遷右將軍,又遷左將軍。元壽末,坐與何武互舉為大司馬,免。
①皇太后前與女弟昭儀:成帝皇后趙飛燕和其妹昭儀趙合德。專寵錮寢:受到專房之寵。
②北宮:位於漢長安城西北。
③定陶共王太后:傅太后,死後謚為孝哀皇后。孔鄉侯晏:即傅晏,哀帝傅皇后之父。
④桂宮:漢代五大宮之一。
⑤合浦:古郡名。郡治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東北。
⑥傅喜: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從父弟。
⑦端愨(què):正直誠謹。
⑧指:同“旨”。
⑨特進:官名。始設於西漢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⑩奉朝請: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為請。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漢代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
驕恣(zì)奢僭(jiàn):驕橫放縱,過分奢侈。
巨鹿:郡名。秦置,漢因之。唐名邢州,其地約當今河北南自任縣至晉縣藁城一帶地區。
鄉:通“向”。
沛:郡名,今江蘇沛縣。
甄邯(hán):字子心,中山無極人,孔光婿。侍中:古代職官名,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奉車都尉:官名,漢武帝設,掌管皇帝乘輿之事。
風:諷喻。
①擊斷:專斷,決斷。
②棻:(fēn)。涿郡:治涿縣,即今河北涿縣。南陽:郡名,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
①彭宣:字子佩,淮陽陽夏人。成帝時為博士,哀帝時進右將軍,徙左將軍,免。後拜大司空。封長平侯。
②覆亂美實:傾倒。
③眊(mào):眼睛失神,看不清楚。
④寘(zhì)溝壑:代指死亡。寘,置。
①四輔: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
①薦:進獻。
②條:分條列舉,舉出。
譯文
公元前1年,太皇太后王氏聽到哀帝駕崩的訊息,當日前往未央宮收取璽綬。她在東廂召見大司馬董賢,詢問皇帝後事的辦理情形。董賢內心憂懼,什麼也回答不出來,只好免冠謝罪。太后說:“新都侯王莽過去曾經以大司馬一職處理過先帝的喪事,熟悉舊例,我讓他來幫助你料理。”董賢磕頭說:“這真是太好了。”太后派使者馳召王莽。下詔尚書省,凡是發兵符節、百官奏事、宦官、期門兵都歸王莽統管。王莽遵循太后的指示,派尚書彈劾董賢在皇帝生病時沒有親自料理醫藥事宜,並禁止他入宮殿司馬中。董賢不明就理,只得脫下官帽,赤足到未央宮外謝罪。己未,王莽派謁者在宮門下向董賢宣讀太后詔書:“董賢年少,不明事理,擔任大司馬不合眾心,立即收回大司馬印信,罷官歸第。”董賢與他的妻子當天自殺;其家人驚恐,連夜下葬。王莽懷疑董賢詐死,有司奏請開棺,帶到獄中檢驗,後來董賢就被埋在了獄中。太皇太后下詔讓“公卿推舉可以擔任大司馬的人”。王莽過去就擔任過大司馬,後來辭官以避讓外戚丁、傅兩家的勢力,眾人都稱許他賢明,加上他又是太皇太后的侄子,因此自大司徒孔光以下,滿朝官員都舉薦王莽。只有前將軍何武、左將軍公孫祿二人商量,認為“以往惠帝、昭帝時期,外戚呂、霍、上官擅權,幾乎危害到社稷;如今孝成皇帝、孝哀皇帝接連都沒有後嗣,正在選立近親宗室中的幼主繼承皇位,因此不宜讓外戚大臣總攬大權。掌權的大臣要有親有疏,互相交錯,才有利於國家”。於是何武推舉公孫祿為大司馬,而公孫祿也推舉何武。庚申,太皇太后任用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
七月,王莽又稟告太皇太后,詔有司因為皇太后過去與妹妹昭儀為專寵,殘害皇子事,貶她為孝成皇后,遷居北宮。又因為定陶共王太后與孔鄉侯傅晏同心合謀,背恩忘義,專權放縱,圖謀不軌,因此遷孝哀皇后退住桂宮,傅氏、丁氏家族一律免官,遣送回鄉。傅晏攜妻子遷到合浦。下詔褒獎傅喜說:“高武侯傅喜,秉性謹慎,議論正直,雖是故定陶太后的親屬,終究沒有順從她的意旨,去乾邪惡的事,而是清介有節操,因此遭到斥逐,遣歸封國。《傳》有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準許他回長安,官位特進,定期參加朝會。”傅喜雖得到褒賞,但孤立憂懼;後來又再遣他回國,得以安享天年。王莽又貶傅太后號為定陶共王母,貶丁太后號為丁姬。又上奏太皇太后下詔稱董賢父子驕縱奢侈,放肆僭越,請求沒收其財物歸公,所有因董賢的緣故得官的全部免職。其父董恭、弟董寬信與家屬流放到合浦郡,其母則準許回故鄉巨鹿郡。這些處置得到了長安百姓的歡呼和擁戴。一些人假裝去董氏府第哀哭,實際是想盜竊財物。官府變賣董氏家產得四十三萬萬錢。董賢所親厚的屬吏沛郡朱詡,辭職離開大司馬府,買了棺材和衣服,收殮董賢屍體安葬。王莽聽說之後藉口以其他罪名殺了他。王莽因為大司徒孔光是當世名儒,三朝宰相,為太皇太后和天下人敬信,於是處處尊重孔光,援引其婿甄邯為侍中、奉車都尉。凡是平常不喜歡的,王莽都羅織罪名,寫成奏章,讓甄邯帶給孔光,用太皇太后的意旨暗示孔光。孔光向來謹慎,不敢不上奏。王莽就轉告太后,太后自然也同意其所奏的內容。於是彈劾何武、公孫祿互相推舉,二人被革職,何武回到封國。
紅陽侯王立是太后的親弟,雖不居官職,但王莽因為他是叔父比較敬憚他,擔心王立在太后面前毫無拘束地說話,自己就不能肆意行事,又令孔光奏王立的罪惡。
王莽挾上持下,用的大多都是這一類的手段。
於是順從王莽的得到提升,違逆他的慘遭誅滅,以王舜、王邑為心腹,甄豐、甄邯主管刑法,平晏掌管機要事務,劉秀負責輿論,孫建為爪牙。甄豐的兒子甄尋、劉秀的兒子劉棻、涿郡崔發、南陽陳崇都因為才能受到重用。王莽神色嚴厲而言談方正,想要做什麼,只微露口風,黨羽就會按照他的意思公開請求朝廷封贈。王莽再磕頭涕泣,堅持推讓,上以迷惑太后,下以示威信於百姓百官。
八月,王莽又通報太皇太后,廢孝成皇后、孝哀皇后為庶人,遷居到園中。當天二人自殺。
大司空彭宣因為王莽專權,就上書說:“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損害完美的格局。臣資性淺薄,年老糊塗,常年臥病,昏亂善忘,想交出大司空、長平侯印綬,願乞骸骨還鄉,終養老年。”王莽請太后撤免去其職位,讓他還鄉。
平帝九歲,太皇太后臨朝,大司馬王莽秉政,百官受王莽節制。王莽的權勢日盛一日,孔光擔憂,不知怎么辦,上書告老;王莽向太后提出,皇帝幼少,應當置師傅,任命孔光為皇帝太傅,位四輔。
元始元年(公元1年)春,正月,王莽暗示益州,讓塞外自稱是越裳氏,幾經翻譯而通使的少數民族,進獻白雉一隻、黑雉兩隻。王莽稟告太后,請太后下詔,以白雉進獻給宗廟。於是群臣盛讚王莽的功德過人,以至獲得和周公時一樣的白雉祥瑞,而周公生前在周朝就有美號,所以請朝廷賜王莽號安漢公,增加戶疇爵邑。太后詔尚書討論具體事宜。王莽上書:“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現在朝廷爵賞,寧願全部加封給孔光等人,臣王莽就不必了。”甄邯請太后下詔給王莽:“‘沒有偏私,沒有黨派,才是坦蕩的王道。’你有安定宗廟的功勞,不可以因為是太皇太后的家人就隱蔽不宣揚,請不要再推辭。”王莽再次上書一再要求辭讓,並稱病不起。左右向太后提議:“還是按照王莽的本意好了,只封賞孔光等人,他就肯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