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把握領導文化的概念,首先要理解文化的含義。從廣義來說,文化是指人們在實踐過程中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保存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它包括物的文化即物質文化、心物結合的文化即制度文化和心的文化即觀念文化。從狹義來說,文化特指心的文化,即觀念文化。它包括人們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觀念、態度、理想、道德、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等。這裡所說的文化,是就狹義而言的。
構成
構成領導文化的主要心理要素——信念和態度。
1、信念
信念,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對某一特定對象的恆久的觀念、指向和信仰,是構成人們心理導向的核心要素。從領導文化的意義上理解,信念是指人們對組織及其發展以及領導過程的一種恆久觀念、指向和信仰,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對外部事物的反映,而是人們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價值判斷和情感趨向。信念主要表現為對組織和領導的歸屬感、認同感、信任程度等。
2、態度
態度,是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情感取向的心理表現。它可以通過一定的外顯表現被外部對象所感知,是人們心理傾向中的一種直接顯現。從本質上看,態度是在信念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心理傾向和心理表現,包含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評價因素。
特徵
領導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類型,無疑具有不同於物質、制度的文化特徵;領導文化作為文化的某種類型,又必然具有不同於其他文化類型的領導文化特徵。其具體表現如下:
1、模式性
一定時期、時代或一定社會、國家由於歷史背景、民族性格、地理環境和生活狀況等條件的不同,其領導文化也將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這種特色就是領導文化的模式性。就時期、時代而言,革命時期的領導文化強調激情,建設時期的領導文化注重理性;傳統領導文化封閉守舊,現代領導文化開放創新。就社會、國家而言,東方社會的領導文化注重等級,西方社會的領導文化強調平等;美國領導文化表現為民主化、分權化、專業化;德國領導文化傾向于軍事化、官僚化、集權化、理性化;中國領導文化積澱為官治主義和德治主義。
2、連續性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任何具體的領導文化,都是以往存在的領導文化的某種延續、繼承或揚棄,同時又都具有時間與空間上的推移性,具有向其他類型領導文化滲透、轉移和演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為人類社會整體的領導文化,從量上看,只要存在領導活動,領導文化的延續便是無限的,其發展也是不可間斷的;從質上看,優秀的領導文化最終將能沙裡淘金,得到人們的繼承、弘揚和發展。
3、變化性
領導文化雖然是前後相繼、相對固定的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但是,這種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並非僵化不變的“ 死”的物質,而是能夠發展變化的“活”的文化。從根本上說,一定的領導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適應一定方式的領導活動而產生、形成的,當然也要隨著歷史條件和領導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領導文化的變化性可以是滯後的,也可以是前瞻的。滯後的變化往往是被動的,有時是由於難以及時適應社會的變革而成為歷史前進的阻力。前瞻的變化往往是主動的,一般是對社會走向的自覺意識和適應,並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積極的引導、促進作用。
4、政治性
在國家誕生之後直至國家消亡之前的一切社會中,領導文化往往與政治密切相關,表現出濃郁的政治性特徵。領導文化的政治性特徵是與民眾文化或低層管理文化相比較而突顯的。一方面,政治領導文化、行政領導文化固然與政治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即使是非政治、行政領域的領導文化,如企業、事業單位的領導文化甚至於私人企業、私立學校的領導文化,雖然不一定具有政治性,但也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領導者的職位、職權和職責,決定了領導者必須具有敏銳的政治意識、政治嗅覺和政治頭腦,總是能夠站在政治的高度高屋建瓴地處理問題。
列寧說過:“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護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產任務。”
功能
領導文化是文化存在於特定領域中的一種樣式,其功能是一般文化功能在領導活動中的延伸。
1、內化功能
無論是領導行為的執行者,還是領導行為的接受者,在領導實踐範疇內的所有活動都是領導文化的外在的行為顯現,而領導文化則構成了個體活動的精神動因和內在依據。這種作用,即領導文化的內化功能。領導文化的內化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為個體行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斷和選擇行為方式的內在依據;
·決定個體活動的動機和熱情。
2、規範功能
領導文化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領導活動具有規範作用。由於領導文化是得到組織成員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態度信念,所以,如果有人背離這些領導文化要素,就會受到眾人的指責或批評。
領導文化的規範功能不同於法律制度硬性的、強制性的約束規範,它是一種軟性的、非強制性的約束規範。無論是正面意義還是負面意義的領導文化都具有規範功能。正面意義的領導文化對領導成員及其活動具有積極的規範功能,負面意義的領導文化對領導成員及其活動具有消極的規範功能。
3、導向功能
領導活動必然要受到領導成員觀念意識的指導和影響。領導文化作為領導領域的主要意識範疇,無疑具有導向作用。優秀的領導文化對於領導活動具有正確的導向功能,惡劣的領導文化對領導活動具有錯誤的導向功能。
4、調適功能
領導文化就可以在領導活動實踐中發揮重要的調適功能,它能夠在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個體或組織控制失范或減弱失范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領導活動中調節個體行為;
·在領導活動中催發個體行為;
·在領導活動中幫助個體克服挫折。
主要內容
領導精神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領導部屬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最優秀、最富有特性的思想精華,即他們的價值觀念、職業理想、信念、意志、作風、職業道德和自身的行為準則等。所有這些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部屬仿效的榜樣,激發起部屬對領導者的信任感、歸屬感,形成一股無形的精神力量。反映在領導者身上的這種精神力量,就是領導精神。 領導精神的主要特徵:一是時代性。二是滲透性。三是制約性。
在我國現階段,領導精神應包括如下主要內容。
(1)堅定的領導信念。
(2)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3)尊重人、理解人的平等意識。
(4)崇高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領導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意義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社會存在和人們的社會實踐在頭腦中的積澱和反映,是一種意識形態。
領導者的價值觀具有獨特的個性。在實踐中,它往往表現為如下幾方面的個性特徵:
第一, 它是一種心理態勢,價值觀潛藏於領導者的深層意識和心理之中。
第二, 它是一種目標意識。
第三, 它是一種獨特的行為取向。
第四, 它是一種主體意識的覺醒。
領導者的價值觀浸入領導者的靈魂,規範和左右著領導者的行為,形成領導者的特殊功能,主要包括:
(1) 導向功能。
(2) 凝聚功能。
(3) 激勵功能。
領導形象
領導形象是領導文化的綜合反映和外部表現,它通常是指領導者在其全部活動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和品質,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公眾對其所形成的總體印象和評價。領導形象是領導者主觀實踐與社會客觀認識相結合的產物。
領導形象從其構成要素來看,可分為外觀形象和內在形象。
領導形象在領導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領導形象為領導文化建設提供了形象目標。其次,良好的領導形象有助於提高領導者在員工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領導魅力
領導者的魅力是指領導者的一種融共性的材料構建成的鮮明而又獨特的個人素質。
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哪些"神奇"的魅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真誠坦率。
二是風度。所謂風度,是指人們對於美的形體、舉止談吐、裝束打扮的一種肯定的審美尺度。
三是自信。自信指的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一種精神面貌。
四是幽默。恰到好處、機智高雅的幽默能使舉座歡娛,給人帶來會心的喜悅。具有幽默感的人,能夠運用幽默的力量來增進他與別人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際關係,並使他人更易於對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五是信任。
中西比較
歷史變遷
人類的領導文化經歷了一個長期的變化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是隨著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這是人類領導活動的積累過程和認識過程。在整個人類的過程中,領導文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圖騰崇拜領導文化階段、專制統治領導文化階段、經驗領導文化階段和科學領導文化階段。
1.圖騰崇拜領導文化階段
2.專制統治領導文化階段
3.經驗領導文化階段
4.科學領導文化階段
中國傳統文化
在領導文化的觀念層面上,古代中國最具影響的兩種學派--儒家和法家,對古代中國的領導文化的發生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傳統領導文化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對於古代中國的社會穩定、政治控制、組織機制以及領導效率,都起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西方領導文化
現代西方領導文化,是建立在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基礎有三個支點:一是現代市場經濟;二是現代民主政治;三是現代社會結構。
市場經濟為西方現代領導文化奠定了可靠的經濟基礎。民主政治,則為現代領導活動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基礎。一方面,民主政治強調的"主權在民",使得領導者必須有一個為選民服務的意識,領導者獨大的傳統、家長式的治理作風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分權制衡原則,使得權力對社會的制約方式變化了。現代社會結構,大致從其二元分化的社會構成上可以認識其對於現代領導活動的意義。現代社會,國家與社會、個人領域與公共領域、政府與市場等等方面都有了高度分化。作為使用公共權力、干預公眾公共生活、代表國家或政府的領導者,不能肆意對被領導者加以指揮或命令。權力有了限度,權利獲得保障。領導的制度化、規範化成為現代西方領導文化最具特色之處。
古今中西文化
東西方社會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領導文化傳統,兩者各有其優勢。另一方面,中西領導文化又各有其缺陷。兼綜古今中西的新型領導文化的建構,是一項異常艱巨的浩大社會系統工程,既需要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摸索,又需要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更需要在領導文化的實際建構中加以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