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頓咳是小兒時期感受時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時行疾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咳嗽,咳後有特殊的雞啼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徵。本病因其咳嗽特徵又名“頓嗆”、“頓嗽”、“鷺鷥咳”;因其具有傳染性,故又稱“天哮嗆”、“疫咳”。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典型的頓咳與西醫學百日咳相符。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徵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氣吼聲,病程較長,可達數周甚至3個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稱。
病因
頓咳是由外感時行邪毒侵入肺系,夾痰交結氣道,肺失肅降所致。
病機
百日咳的病變部位以肺為主,初犯肺衛,繼而由肺影響肝、胃、大腸、膀胱,重者可內陷心肝。小兒時期肺常不足,易感時行外邪,年齡愈小,肺更嬌弱,感邪機會愈多。病之初期,時行邪毒從口鼻而入,侵襲肺衛,肺衛失宣,肺氣上逆,而出現形似普通感冒咳嗽症狀,且有寒熱之不同。繼而疫邪化火,痰火交結,氣道阻塞,肺失清肅,氣逆上沖,而咳嗽加劇,以致痙咳陣作,痰隨氣升,待痰涎吐出後,氣道稍得通暢,咳嗽暫得緩解。但咳嗽雖然在肺,日久必殃及它髒。犯胃則胃氣上逆而致嘔吐;犯肝則肝氣橫逆而見兩脅作痛;心火上炎則舌下生瘡,咳則引動舌本;肺與大腸相表里,又為水之上源,肺氣宣降失司,大腸、膀胱隨之失約,故痙咳則二便失禁;若氣火上炎,肺火旺盛,引動心肝之火,損傷經絡血脈,則咯血、衄血;肝絡損傷,可見目睛出血,眼眶瘀血等。病至後期,邪氣漸退,正氣耗損,肺脾虧虛,多見氣陰不足證候。
年幼或體弱小兒體稟不足,正氣虧虛,不耐邪毒痰熱之侵,在病之極期可導致邪熱內陷的變證。若痰熱壅盛,閉阻於肺,可並發咳喘氣促之肺炎喘嗽;若痰熱內陷心肝,則可致昏迷、抽搐之變證。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觸史。
2、本病的臨床診斷應注意幾個特殊症狀、體徵。發病初期感冒症狀逐漸減輕,而咳嗽反增;陣發性痙咳,咳嗽末有雞鳴樣吸氣性回聲,日輕夜重;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等。
(1)初咳期 從起病至發生痙咳,約7-10天。病情類似感冒,可有發熱、咳嗽、流涕及噴嚏等。2-3天后熱退,鼻塞流涕漸減,而咳嗽日漸加重,由聲咳漸轉陣發性連續咳嗽,夜間為重。
(2)痙咳期 持續2-4周或更長。咳嗽呈陣發性、痙攣性劇烈咳嗽,咳後伴雞鳴樣吸氣聲。如此反覆,患兒表情痛苦,顏面紅紫,涕淚交加,舌向外伸,舌下破潰,最後咳出大量粘痰並吐出胃內容物,咳嗽暫緩。痙咳日輕夜重,每因情緒激動、進食等因素而誘發。新生兒和嬰兒常無典型痙咳,而表現為窒息發作,抽痙,面唇青紫等危症。
(3)恢復期 痙咳消失至咳嗽止,約2-3周。本病的臨床診斷應注意觀察幾個特殊的症狀表現:痙攣性咳嗽,及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對於發病初期感冒症狀逐漸減輕,而咳嗽反增,日輕夜重者,應高度懷疑本病。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初咳期及痙咳期白細胞總數可高達(20—40)×10/L,淋巴細胞占0、6-0、7。
(2)細菌培養:鼻咽拭子培養法和咳碟法作細菌培養,有百日咳嗜血桿菌生長。
(3)血清學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查血清中特異性lgM抗體,可用於早期診斷。
補體結合試驗用於回顧性診斷。
鑑別診斷
支氣管炎與肺炎 有時也可有痙攣性咳嗽,但多在起病後幾日內出現,咳後無雞鳴樣吸氣聲;肺炎患兒無淋巴細胞明顯增多,肺部有中細濕囉音,胸片有肺部炎性改變。
辯證論治
辨證要點
頓咳辨證大體可按初咳、痙咳及恢復三期分證。主要表現為咳嗽、痰阻,性質有寒熱差異。初咳期邪在肺衛,屬表證,咳嗽痰白者為風寒;咳嗽痰黃者為風熱。痙咳期邪郁肺經,屬里證,痙咳痰稀為痰濕阻肺;痙咳痰稠為痰火伏肺。恢復期邪去正傷,多虛證,嗆咳痰少粘稠為肺陰不足;咳而無力,痰液稀薄為肺脾氣虛。
治療原則
本病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其治法重在化痰清火、瀉肺降逆。初咳期以辛溫散寒宣肺、疏風清熱宜肺為治法;痙咳期以化痰降氣、瀉肺清熱為治法;恢復期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為治法。本病主證雖嗆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澀之藥,以防留邪為患。痙咳期不可早用滋陰潤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遷延難愈。
分證論治
1、邪犯肺衛
證候:鼻塞流涕,咳嗽陣作,咳聲高亢,2-3天后咳嗽日漸加劇,日輕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此證見於初咳期,為時約1周左右。
治法:疏風祛邪,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加味。
常用藥:麻黃、杏仁、甘草、蘇葉、百部、陳皮、半夏、膽星、枳殼。
2、痰火阻肺
證候: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主要症狀。咳嗽連續,日輕夜重,咳後伴有深吸氣樣雞鳴聲,吐出痰涎及食物後,痙咳得以暫時緩解。有些外因,如進食,用力活動,聞刺激性氣味,或情緒激動時常易引起發作。輕則晝夜痙咳5-6次,重症多達40—50次。伴有目睛紅赤,兩脅作痛,舌系帶潰瘍。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瀉肺清熱,滌痰鎮咳。
方藥:桑白皮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常用藥:桑白皮、黃芩、浙貝母、葶藶子、蘇子、杏仁、半夏、黃連、山梔。
3、氣陰耗傷
證候:痙咳緩解,仍有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稠,聲音嘶啞,伴低熱,午後顴紅、煩躁,夜寐不寧,盜汗,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或表現為:咳聲無力,痰白清稀,神倦乏力,氣短懶言,納差食少,自汗或盜汗,大便不實,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養陰潤肺,益氣健脾。
方藥:沙參麥冬湯,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桑葉、天花粉、生甘草、桔梗、杏仁、百合、款冬花、生地、地骨皮、浮小麥、牡蠣、胖大海、麻仁、全瓜蔞。
其他療法
針灸療法
1、刺四縫常規消毒後點刺出粘液,左右手交替,治療7-14日。用於痙咳期及恢復期。
2、主穴取合谷、尺澤、肺俞,配穴取曲池、豐隆、內關。瀉法,不留針,1日1次,5次為1療程。用於痙咳期。
轉歸預後
頓咳病程愈長,對小兒身體健康影響愈大,若不及時治療,可持續2-3個月以上。典型的頓咳與西醫學百日咳相符。近年來,由於廣泛開展百日咳菌苗預防接種,百日咳發病率已大為下降。但百日咳綜合徵及部分支氣管炎出現頓咳證候者,同樣可按本病辨證施治。
預防調護
預防
按時接種白百破三聯疫苗。易感兒在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去公共場所。發現百日咳患兒,及時隔離4-7周。與百日咳病兒有接觸史的易感兒應觀察3周,並服中藥預防,如魚腥草或鵝不食草,任選一種,15-20g,水煎,連服5天。
護理
患兒居室空氣新鮮,但又要防止受涼,避免煙塵、異味刺激,誘發痙咳。患兒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精神刺激、情緒波動。飲食富營養易消化,避免煎炸辛辣酸鹹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防止劇咳時嘔吐。幼小患兒要注意防止嘔吐物嗆人氣管,避免引起窒息。
文獻摘要
《幼科七種大全·治驗頓嗽》:“頓咳一症,古無是名,由《金鏡錄》捷法歌中,有連聲頓咳,粘痰至之一語。俗從而呼為頓咳,其嗽亦能傳染,感之則發作無時,面赤腰曲,涕淚交流,每頓嗽至百聲,必咳出大痰乃住,或所食乳食,盡皆吐出乃止。咳之至久,面目浮腫,或目如拳傷,或咯血,或鼻衄,時醫到此,束手無策。遂以為此症最難速愈,必待百日後可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