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鰭鮋屬,Cottapistus (Bleeker, 1876),也稱擬鰭鮋屬,鮋形目真裸皮鮋科的一屬魚類。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ottapistus (Bleeker, 1876)
- 別名:擬鰭鮋屬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鮋形目
- 亞目:鮋亞目
- 科:真裸皮鮋科
- 屬:項鰭鮋屬
- 中文名:項鰭鮋屬
項鰭鮋屬,Cottapistus (Bleeker, 1876),也稱擬鰭鮋屬,鮋形目真裸皮鮋科的一屬魚類。
項鰭鮋屬,Cottapistus (Bleeker, 1876),也稱擬鰭鮋屬,鮋形目真裸皮鮋科的一屬魚類。項鰭鮋(擬鰭鮋)屬(Cottapistus) 有以下物種:細鱗項鰭鮋(Cottapistus cottoides...
細鱗項鰭鮋,Cottapistus cottoides (Linnaeus, 1758),真裸皮鮋科項鰭鮋屬的一種熱帶海水魚。細鱗項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真裸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印尼、阿拉弗拉海、澳洲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4米,體長可達9.2厘米,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
葉狀新項鰭鮋 葉狀新項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真裸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印尼、菲律賓及紐幾內亞淡水、半鹹水、海域,體長可達10厘米,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無鱗擬項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真裸皮鮋科的其中一種 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印度洋海域,本魚身體淡褐色,具有深褐色不規則斑點,有一身褐色橫帶通過眼睛,背鰭灰白色,在背鰭下方中央具有大片深褐色斑塊,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5-6枚,體長可達7.5厘米,棲息在沿岸沙...
畸鰭鮋屬 畸鰭鮋屬,Pteroidichthys (Bleeker, 1856),鮋形目鮋科的一屬魚類。畸鰭鮋屬(Pteropelor) 有以下物種:畸鰭鮋(Pteropelor noronhai)
②斑鰭鮋,胸部有鱗,上腋部無皮瓣,分布於中國沿海。③冠棘鮋,有額棘,背鰭鰭棘部有一大黑斑,產南海。肉味鮮美。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中國沿海均產。棲息於亞熱帶海域大陸架泥沙底部,深度80~200米。隸屬鱸形系鮋形目鮋亞目鮋科鮋亞科鮋屬,本屬頭具棘棱及皮瓣。吻圓鈍,背面中央隆起。眼中大,上側...
前鰭鮋屬 前鰭鮋屬,Congiopodus (Perry, 1811),鮋形目南鮋科的一屬魚類。前鰭鮋屬(Congiopodus)有以下物種:裸前鰭鮋(Congiopodus coriaceus)尖吻前鰭鮋(Congiopodus leucopaecilus)秘魯前鰭鮋(Congiopodus peruvianus)棘吻前鰭鮋(Congiopodus spinifer)光吻前鰭鮋(Congiopodus torvus)
項鱗大頜新鮋 項鱗大頜新鮋,Maxillicosta lopholepis (Eschmeyer et Poss, 1976),新平鮋科大頜新鮋屬的一種熱帶海水魚。項鱗大頜新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新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印度洋澳洲海域,為特有種,棲息在沿岸岩礁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高鰭鮋屬 高鰭鮋屬,Vespicula (D. S. Jordan et R. E. Richardson, 1910),鮋形目鮋科的一屬魚類。高鰭鮋屬(Vespicula) 有以下物種:博特高鰭鮋(Vespicula bottae)扁身高鰭鮋(Vespicula depressifrons)中華高鰭鮋(Vespicula sinensis)粗高鰭鮋(Vespicula trachinoides)
棘刺鮋(Acanthodes bronni),鮋科棘刺鮋屬的一種已滅絕的棘魚綱動物,在歐洲、北美洲及澳洲發現這種動物的化石。2012年6月,美國科學家研究認為棘刺鮋為人類祖先。形態特徵 與其他棘魚綱相比,棘刺魚相對較大,長約30厘米。它們沒有牙齒,取而代之的是在鰓處像牙齒的刺。故此,相信它們是濾食性的,從水中濾...
大頜新鮋屬 大頜新鮋屬,Maxillicosta (Whitley, 1935),鮋形目新平鮋科的一屬魚類。大頜新鮋屬(Maxillicosta) 有以下物種:項鱗大頜新鮋(Maxillicosta lopholepis)網紋大頜新鮋(Maxillicosta reticulata)大頜新鮋(Maxillicosta scabriceps)惠氏大頜新鮋(Maxillicosta whitleyi)
斯氏前鰭鮋屬 斯氏前鰭鮋屬,Snyderina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1),鮋形目真裸皮鮋科的一屬魚類。斯氏前鰭鮋屬(Snyderina) 有以下物種:大眼斯氏前鰭鮋(Snyderina yamanokami):又稱史氏鮋。
須擬鮋,Scorpaenopsis cirrosa (Thunberg, 1793),鮋科擬鮋屬的一種暖水性中小型海魚。棲息於珊瑚礁和岩礁附近的裂隙洞穴中。食魚和蝦、蟹等甲殼動物。我國見於東海和南海諸島。夏威夷、日本、玻里尼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紅海均有分布。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0尾;體長98~179mm;采自煙臺、威海、青島、台灣...
毒鮋,也稱鬼蚰、海蠍子、蝦虎子、石頭魚,是毒鮋科毒鮋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側扁,一般長15-20厘米,重200-500克。頭部凹凸難看,十分醜陋,黑色,具多條棘棱。眼眶後具骨突。體無鱗,被皮瓣。上下頜牙細小,背鰭連續,鰭棘發達。體褐紅色,散布不規則黑色、紅色和白色斑塊。體側具3條褐色寬大橫紋,第...
圓鱗鮋(Parascorpaena picta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29))是鮋科,圓鱗鮋屬的一種動物。體被圓鱗。頭部具強棘。背鰭具7鰭棘。胸鰭上部數鰭條分枝。暖水性小型食肉性魚類。一般體長為90~106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多棲息於熱帶礁盤水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
石魚的代表品種為玫瑰毒鮋(S. verrucosa),體長可達約33公分(13吋)。毒鮋科還包括幾種其他粗壯多疣塊的魚類,亦有毒,但不如石魚惡名昭著。鮋形目(Scorpaeniformes)鮋科(Scorpaenidae)某些鮋亦被視作岩魚或石魚。這種魚生長在澳大利亞的南岸,它們就像是海上的岩石或者珊瑚。石魚的毒液會引起激烈的疼痛,並使...
長臂囊頭鮋(Setarches longimanus (Alcock, 1894))是囊頭鮋科囊頭鮋屬的一種深海魚類。 形態特徵 背鰭Ⅻ-10;臀鰭Ⅲ-5;胸鰭2+13+8;腹鰭I-5;尾鰭7+12+7。側線小孔約26個,鱗約11/42;鰓耙外行3+16(下7個為痕狀),內行3+11個。體長橢圓形,中等側扁,以第一背鰭前端體最高;體長為體高...
粗毒鮋,Synanceia horrida (Linnaeus, 1766) ,是毒鮋科毒鮋屬的一種暖水性中小型海魚。體長300餘mm。頭寬大凹凸,體粗大,無鱗,具肉突,胸鰭寬大,頭部棘和棱均較粗突,行動滯呆,為一典型的底棲生活魚類,攝食甲殼動物和小魚等。卵生。鰭棘具毒腺,為最猛毒刺毒魚類之一。形態特徵 體中長,粗大,背緣...
體色隨環境變化而多變,呈褐色或褐紅色,腹部顏色淺;體側在側線上方有數條明顯的黑色或深褐色橫紋,側線下方的橫紋不明顯;各鰭褐色或紅褐色,散布斑點和斑塊。褐菖鮋在分布於日本、朝鮮以及菲律賓的呂宋島沿岸。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和東海與雷州半島以東沿岸。暖水性近底層魚類,喜棲息於水深40米內近岸岩礁附近。屬...
亦稱綠翅魚、魴、角魚。一種海產魚。魴科,綠鰭魚屬。體延長,稍側扁,前部稍大,後部漸狹小,一般體長15~30cm。背側紅色,腹面白色,頭部及背側面有藍褐色網狀斑紋。中國近海均有分布。肉細嫩,刺少,氽湯味鮮美。每100g可食部含:蛋白質20.5g,脂肪4.4g。形態特徵 背鰭IX-16;臀鰭15~16;胸鰭11+...
六帶平鮋是鮋形目的一種生物。形態特徵 體中長,側扁;長橢圓形,背緣弧形,腹緣淺弧形;尾柄低長,較側扁;軀幹前半部稍高,向後漸低斜;腹鰭基部處體最高;軀幹略短於尾長。頭中大,側扁,頭背緣斜弧形,向後漸高,眼上方略凹入。棲息生態 中小型海洋魚類,體長200mm左右。棲息於近海底層的岩礁和...
老虎魚是鮋形目 毒鮋科鬼鮋屬動物 。老虎魚體前部粗大,後部稍側扁;頭鈍短;頭側和下頜下方有許多發達的皮須;蓋膜分離,與峽部相連;體無鱗,背鰭有16--17鰭棘;胸鰭下葉有兩指狀游離蠟條;背鰭基部後面各有發達的毒腺;體色變化較大,近岸淺水區呈黑褐色,在深水區呈紅色或黃色,體側常具紅藍色斑點...
松江鱸是鮋形目杜父魚科松江鱸屬魚類。成魚通體前部平扁狀,中部接近圓筒形,向後部逐漸變細側扁;頭大,寬而平扁;口寬大,端位;吻寬而圓鈍,上頜骨伸達眼睛後緣下方;眼小,上側位;鰓孔寬大,鰓膜連線於峽部;前鰓蓋骨具4棘。通體灰黑色,成年期漸變為黃褐色,繁殖期體色鮮艷,其鰓蓋、鰭基橘紅色;...
石頭魚是鮋形目鮋科菖鮋屬魚類。學名為褐菖鮋,又稱石狗公。石頭魚的眼睛和下頜突出,背鰭參差不齊,看起來就像一塊凹凸不平的石頭外形極其醜陋。行動緩慢的它,背鰭上有毒性劇烈的硬刺;被列為“世界十大毒王”之一,所以又叫毒鮋。石頭魚分布於菲律賓、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也有分布。生活於...
絨杜父魚屬輻鰭魚類 鮋形目,最大長度35厘米,太平洋絨杜父魚屬底棲肉食性魚類,在日本岩手縣大陸架,太平洋絨杜父主要攝食底層魚類。形狀特徵 體較長,粗大,向後漸側扁狹小;背緣低斜,腹緣淺弧形;軀幹前半部稍高,腹鰭基部處體最高,軀幹較長,約等於尾長;尾柄中長,尾柄長約為尾柄高1.5倍。頭大...
體平扁,常半埋沙中,露出背鰭鰭棘,以誘餌並禦敵害。肉食性,食性廣,攝食種類達30餘種。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海域,由紅海及東非到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與韓國,南至澳洲北部。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概述圖參考來源:)形態特徵 成魚 背鰭Ⅹ-13;臀鰭13;胸鰭18~20;腹鰭Ⅰ-5;尾鰭21。側線鱗 。...
側線彎曲,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連續,具毒腺;尾鰭圓形。體色總體為棕黃色,腹部灰白色。鱖魚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其棲息於水質清新、靜水或緩流水域中,喜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的環境中。屬肉食性,性兇猛,以活魚和蝦為食。善於隱蔽,常躲在水生植物根部等隱蔽處,以身上斑塊迷惑其他魚類。夏...
葉海龍是海龍魚目海龍魚科枝葉海馬屬魚類,又稱藻龍。其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狀的附肢;沒有牙齒和胃,上下頜已完全異化成管狀;胸鰭覆蓋在脖子四周;背鰭位於尾部末端。形態與海馬很相似。因身上附肢乍看既像海藻葉又像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故而得名。葉海龍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南部及西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