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槖

項橐,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出生在嵐山辦事處碑廓鎮北七公里聖公山下的竹河崖,並有“鋼鐵不入,用茅草葉劙”的超凡故事。曾被大聖人孔子叩拜為師。《三字經》記述:“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後世尊項橐為聖公,山因而得其名。

基本介紹

  • 本名:項槖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嵐山辦事處碑廓鎮北七公里
  • 出生時間:春秋時期
  • 故事:“鋼鐵不入,用茅草葉劙”
  • 傳說項橐三難孔子
  • 作品提及:《三字經》
典故傳說,遇害經過,

典故傳說

孔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嘗聞莒國之東南海邊有紀障城,周圍百姓淳厚且皆博學。一日孔子與弟子計議東遊,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數乘車馬風塵僕僕來到今碑廓地境,但見山川秀麗,地坦禾豐,這紀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盡興觀賞。正當與弟子縱興談笑,策馬東行,見前邊大道上幾個戲耍的玩童躲於路邊,唯有一玩童立於路中不動。此童正是項橐。子路見狀,停車呵斥,還是不動。孔子在車上探身問道:“無知頑童阻車於路中,是為何意?”項橐見老者出言不遜,心生不快,決計要戲弄一下這些人,就說:“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過去。”孔子道:“城在何處?”“築於足下。”孔子見這孩童不亢不卑,氣質非凡,便屈尊下車觀看,果見小兒立於石子擺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車馬軍兵。”“小兒戲言,車馬從此過,又待如何?”“城固門關,焉能過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這紀障地方的人果真聰慧,連小兒都如此伶俐,只不過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詳察。於是孔子問道:“卻又如何?”“城躲車馬,車馬躲城?”孔子無言以對,隨繞“城”而過。
項槖
孔子與弟子受此戲弄,怏怏不快。見路邊一農夫鋤地,子路便蓄意戲問道:“農家做何?”農夫答道:“鋤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見農夫答不出,師徒正欲竊喜,項橐從後趕來答道:“我父年年鋤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先生行必乘車馬,想必知馬蹄日抬幾度?”子路啞然。孔子見小兒聰穎機敏,列國少見,非神童莫屬,便下車細察。“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項橐道:“不可戲我。”“童叟無欺。”孔子接著說:“人生於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穀,方養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穀?”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稍一頓,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於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無對,依適才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後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學游,恐沉而不浮。”項橐道:“不然,鴨子不曾學游,反而浮而無沉。”“鴨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蘆圓而且內空,故而不沉。”“鐘圓且內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語塞。
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打道回曲阜,從此不再東遊。
後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昔仲尼,師項橐”的傳說,“君子之約、童叟無欺”等詞語均出於此。後世尊孔子為聖人,這小項橐也便因之被尊為“聖公”。
碑廓鎮東北8公里處有一山,叫躲子山,也稱想子山。山上奇石峭崖,石洞若干。傳說項橐就在此山躲藏遇害,因而得山名。

遇害經過

春秋末期,周王朝日趨衰敗,諸侯稱雄爭霸,互為用兵對峙,連年征伐殘殺,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項橐三難孔子的故事盛傳之後,諸侯國君和周天子怕這小兒日後長大,一旦輔佐於哪家諸侯,定能一統霸業。這等國之棟樑,豈能為他國所用?於是,列國諸侯爭相派出武士,打探項橐住處,以便劫持在自己國中,日後重用。
為躲避戰亂,項橐父母一邊在山上住著,一邊乘戰亂空隙到田裡播種鋤草。後來就見有三五成群的武士、暗探打聽他們的兒子,只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項母擔心兒子口直心快,說不定會惹出什麼事端來,就讓項父把項橐藏在東邊山上的石洞裡,用石頭把洞壘緊,早晚送飯來吃。哪知此事正被吳國齊國武士暗中盯梢探知。兩國武士同時圍住洞口,各勸項橐投奔自己國中,被項橐嚴辭拒絕:“回去告訴你們的國君,項橐是紀國人,根在紀國,紀國雖亡但土猶在,無土之根則朽,項橐豈能離土!”
兩國武士勸說不成,各展手中兵刃,急相奔向洞中劫持項橐,便在洞口內外殺將起來,最後吳國武士殺退了齊國武士,把項橐劫持在手,正待往山下走,卻見被殺退的齊國武士帶著兵將在山下擺開陣勢。吳國武士見硬闖不行,遂在山中隱藏,準備乘夜色走脫,這樣一直相持了五天五夜,吳國人自帶的乾糧早已吃完,就派人尋找充飢之物。
兵將圍了山,項母幾次都無法將飯菜送去。因而茶飯不進、淚濕衣襟,項父一旁不住地相勸:“咱吃點飯,顧顧自己,他們不會把橐兒怎么樣的。”項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俺不擔心他們能把橐兒怎么樣,你忘了咱橐兒在竹河崖下生時,臍帶鐵石不入,用茅草葉子劃斷的?可這五天餓也餓死橐兒了!”
夫妻倆的話正好被吳國人聽到了,遂到竹河崖采了茅草,把項橐按倒在地,喪心病狂地用茅草割下了項橐的頭顱。
就這樣,聰穎正直的項橐,為了自己的名節,誓與國家同在,在諸侯爭霸戰中遇害,年僅十二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