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蓋骨(頂梁骨)

頭蓋骨

頂梁骨一般指本詞條

頭蓋骨位置為頭部的上方,約占頭部的二分之一,呈穹窿狀,為大腦保護骨質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蓋骨
  • 外文名:skull
簡介,頭蓋骨的組成,額骨,顳骨,頂骨,枕骨,蝶骨,篩骨,

簡介

拼音:tou gai gu

頭蓋骨的組成

頭蓋骨由 額骨,顳骨,頂骨,枕骨,蝶骨篩骨組成的在整個顱骨的上半部分所有骨頭的合稱。

額骨

顱前上部的一對膜化骨,前方緊接著頂骨,在人類頭上聯合成單個骨,它形成額和眶的上部。
頭蓋骨頭蓋骨

顳骨

顳(讀音:niè )骨temporal bone,構成人體顱骨的29塊骨骼之一。共兩塊。左右各一。位於顱骨兩側,並延至顱底,可分為顳鱗、鼓部和岩部3部分,周圍與頂骨、枕骨及蝶骨相接。 顳鱗呈鱗片狀,內面有腦膜中動脈溝,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顴突,顴突水平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相接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橢圓形的淺窩叫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鼓部是圍繞外 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後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顳骨錐體,錐體有三個面, 尖端朝向前內側,岩部的前上面位於顱中窩,中部有一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均與耳的結構有關,靠近錐體尖處,有稍凹的指狀壓痕叫三叉神經壓跡。岩部的後上面位於顱後窩,近中央部分有內 耳門,內接內耳道。後上面和前上面相接處為岩部上緣。岩部的下面對向顱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在岩部內側半通過,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 靜脈窩,它與後方枕骨上的頸靜脈切跡圍成頸靜脈孔。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其根部外側可見莖乳孔,位於莖突和乳突之間。乳突近似圓錐狀,尖朝下,乳突內含蜂房狀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 的較大,叫鼓(乳突)竇,與中耳相通。

頂骨

頭蓋骨之一,略呈扁方形,在頭的頂部,左右各一塊。
頂骨又名顱頂骨,顱頂骨在胚胎髮育時期是膜內化骨,出生時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結構,如前囟後囟等處。顱頂各骨均屬扁骨。前方為額骨,後方為枕骨。在額、枕骨之間是左、右頂骨。兩側 前方小部分為蝶骨大翼;後方大部分為顳骨鱗部。顱頂各骨之間以顱縫相接合,發生顱內壓增高時,在小兒骨縫可稍分離。成人顱頂骨的厚度約為0.5cm,最厚的部位可達1cm,最薄的為顳區僅有0.2cm 。由於顱頂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開顱鑽孔時應予注意。頂骨呈圓頂狀,並有一定的彈性。受外力打擊時常集中於一點,成人骨折線多以受力點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兒顱頂骨彈性較大,故外傷後常 發生凹陷性骨折。顱頂骨分為外板、板障和內板三層。外板較厚,對張力的耐受性較大,而弧度較內板為小。內板較薄,質地亦較脆弱,又稱玻璃樣板。因此,外傷時外極可保持完整,而內板卻發生骨 折,同時,骨折片可刺傷局部的血管、腦膜和腦組織等。板障是內、外板之間的骨松質,含有骨髓,並有板障靜脈位於板障管內。板障管在X線片上呈裂紋狀,有時可被誤認為骨折線,應注意鑑別。由於 板障靜脈位於骨內,手術時不能結札,常用骨蠟止血。

枕骨

頭蓋骨之一。又名後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後枕骨

蝶骨

頭蓋骨之一,形狀像蝴蝶,在腦顱的底部,枕骨之前。

篩骨

頭蓋骨之一,在顱腔底的前部,兩個眼眶之間,鼻腔的頂部,是顱腔和鼻腔之間的分解骨。篩骨,解剖學同名骨。位於額骨與蝶骨之間,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氣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