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戴(清朝時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帽飾)

頂戴(清朝時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帽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帽飾。以紅寶石為最高,依次為珊瑚、藍寶石、青寶石、水晶、硨磲、素金、鏤花陰文金頂、鏤花陽文金頂。革職或降職時,即革除或摘去所戴頂子。朝冠與吉服冠在三品以上略有區別,如紅寶石僅用文武一品官朝冠,吉服冠用珊瑚。進士、狀元朝寇特用金三枝九葉,舉人用金雀,生員用銀雀;朝服則舉人以上用素金,與七品官司同,生員用素銀。僭用帽頂有厲禁,對八九品原用鏤花陰、陰文金頂者,如因軍營保舉及捐納得虛銜者,雖居微職,亦可依其虛銜戴頂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頂戴
  • 外文名:(in the Qing Dynasty) official cap showing various ranks by button of precious stone on top
  • 朝代:清
  • 最高紅寶石
  • 作用:區別官員品級
類別,頂戴簡介,皇室頂戴,官員頂戴,御賜翎羽,

類別

清朝改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戴」或稱為「頂子」。禮帽分為兩種,一種為夏天戴的涼帽,另一種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涼帽為喇叭形,無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綾羅,上鑲頂珠。暖帽為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絨線所製成的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一般官員(四品至九品)只可用黃貂,高等(一品至三品)的可以用灰貂,皇室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

頂戴簡介

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翎羽(分為花翎及藍翎)。
花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一般都賜予五品或以上,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功勳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三眼花翎及雙眼花翎
藍翎為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藍翎一般都賜予六品或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官帽頂子分為三層,上為金屬頂,中為球型或尖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珠寶的數目及顏色來加區別。

皇室頂戴

成年皇室頂戴
清朝成年皇室帽頂鑲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東珠),以金為底,但珍珠數量有嚴格區別,即官銜愈高,珍珠數量愈多,但最多不超過12顆(皇帝例外)。即皇帝、皇太子、執政親王、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皇子及皇孫等一律不許戴翎羽,因為是官員之物所以皇室不可使用,鎮國公輔國公可以戴翎羽。具體規定:
未成年皇室頂戴
清朝未成年皇室帽頂鑲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東珠),以銀為底,但珍珠數量有嚴格區別,即官銜愈高,珍珠數量愈多,但最多不超過9顆及不戴翎羽(皇帝例外),具體規定:

官員頂戴

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通常皇帝可賞給無官的人某品頂戴,亦可對次一等的官賞加較高級的頂戴。例如總督為從一品官,可戴頭品頂戴。戴亦作帶。頂戴指代表官階的頂珠,不同的頂珠質料和顏色代表不同品級。
原制度(第一制度)
  • 一品朝冠紅寶石及單眼花翎
  • 二品朝冠飾珊瑚及單眼花翎
  • 三品朝冠飾藍寶石及單眼花翎
  • 四品朝冠飾青金石及單眼花翎
  • 五品朝冠飾水晶及單眼花翎
  • 六品朝冠飾硨磲及無眼藍翎
  • 七品朝冠飾素金及無眼藍翎
  • 八品朝冠飾陰紋縷花金及無眼藍翎
  • 九品朝冠飾陽紋鏤花金及無眼藍翎
  • 無官品者朝冠飾及無眼藍翎(無頂珠)
修定製度(第二制度)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六品或以上):
  • 一品朝冠飾紅色透明玻璃及單眼花翎
  • 二品朝冠飾紅色不透明玻璃及單眼花翎
  • 三品朝冠飾藍色透明玻璃及單眼花翎
  • 四品朝冠飾藍色不透明玻璃及單眼花翎
  • 五品朝冠飾白色透明玻璃及單眼花翎
  • 六品朝冠飾白色不透明玻璃及無眼藍翎
  • 七品朝冠飾素金及無眼藍翎
  • 八品朝冠飾陰紋縷花金及無眼藍翎
  • 九品朝冠飾陽紋鏤花金及無眼藍翎
  • 無官品者朝冠飾無眼藍翎(無頂珠)

御賜翎羽

皇帝賜給臣下三眼或雙眼花翎是非常審慎的,順治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7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