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頂(清朝頂戴)

帽頂(清朝頂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帽頂原為中國遼、金、元代頭盔上的裝飾物,明、清時期多做香爐蓋子上的提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帽頂
  • 材質:金、寶石、水晶、玉、珊瑚等
【帽頂】中國古代頭盔上的裝飾物。現代人們有把帽頂作為專項收藏,存世較多。
【材質】金、寶石、瑪瑙、銅、玻璃、紅珊蝴、料器、車渠、鐵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又稱為頂戴或頂子,如大家所熟知的胡雪岩,人們喜歡稱他為紅頂商人,還有說某某用百姓的血染紅了頂子,帽頂和官員有聯繫主要還是清一朝,清朝會典中,對官員帽頂的使用有了明確的規定。帽頂最初的出現,在少數民族地區,元入主中原,把這文化向全國擴散,各地博物館的玉爐頂,其實就是元滅亡後的玉在利用,早期明人還有佩戴,如明粱莊王墓出土,但這類帽頂,都不是作為官員品級代表出現的,只在清朝帽頂成了官員品級的象徵,並對其進行完善和規範,清朝帽頂從雍正朝改革後,開始大量用玻璃代替各類寶石區分官員品級,清帽頂主要分為吉服頂和朝冠頂,製作工藝上基本涵蓋了所有當時首飾的製作手法如鎦金、縲絲、鏤空雕、琺瑯彩等,帽頂托材質以金銀銅木頭為主,基本鎦金,表明品級的各類寶石有紅寶、藍寶、紅珊瑚、象牙、紅碧璽、青金、水晶、硨磲、東珠、芙蓉石等,雍正朝改革後基本都變為各色玻璃。作為專項收藏,市面上多見的都是7,8,9品官帽頂,其他少見,朝冠頂遠遠少于吉服頂。清亡後,部分吉服帽頂廢物利用流出中國,變成了外國鈴鐺把手。現在國內精品帽頂極少能見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