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33年7月4日(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13年 農曆癸巳蛇年 五月十七 星期四)出生於中國(清)廣西行省潯州府平南縣大坡村(今中國廣西省貴港市平南縣洪憲村)。
1851年與堂侄韋昌榮加入太平天國,成為一名兩司馬。
1855年天京事變時脫離太平天國及太平軍,南下兩廣,在廣州創建光復都督府(天朝)、光復軍(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光復會(今國民黨)。
1856年開始在光復都督府實際控制區內推行公曆和簡體字。
1856年6月4日與羅大綱、洪仁玕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現代軍校——黃埔軍校,校址位於今廣州市黃埔區
長洲島,韋澤親自設計了校徽、校旗、校訓、校歌,並在開學典禮上致辭和題詞。今天黃埔軍校的校門上依然有韋澤題寫的對聯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
1858年推行拉丁化拼音,主持編著了第一本簡化字字典《新華字典》。
1861年3月15日開始北伐,9月9日攻占北京,12月12日於滿清留都奉天(今遼寧省瀋陽市)俘虜清文宗(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滅亡滿清。次年元旦在鄭州稱帝,年號洪憲,國號中華帝國。 1863年1月24日與
亨利·杜南分別於
瑞士日內瓦和中國廣州創辦了國際紅十字會,同年5月8日發動愛國衛生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除四害。
1864年發起新文化、新生活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
1869年開始進行文藝創作,至去世以前總計寫出了163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歌、雜文等,如“反烏托邦四部曲”等;系列漫畫8部,如《老夫子》、《烏龍院》等,有些連載至今;創作或改編的歌曲598首,如《我只在乎你》、《甜蜜蜜》、《小城故事》、《
在水一方》、《月亮代表我的心》、《
山茶花》、《恰似你的溫柔》、《恰似你的溫柔》、《何日君再來》、《
海闊天空任逍遙》、《義勇軍進行曲》、《金蛇狂舞》、《恭喜發財》、《
大海啊故鄉》、《康定情歌》、《水手》等。
1877年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建立世界政府的構想,開始領導世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運動。
1888年宣布將在身後“效法堯舜”,終結家天下,恢復公天下。
1893年幫助馬克思與恩格斯領導的共產國際發動了巴黎公社運動。
1894年將中華帝國改稱為中華民國,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沈心成為第一任選舉出來的內閣
首相。
1895年創立了中華聯邦(今亞太聯盟),主持成立了亞太合作組織(今泛亞合作組織)。
1905年-1909年領導中華聯邦和亞太合作組織成員國參加一戰,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1910年在
瑞士日內瓦和中國上海成立國際聯盟(1937年二戰結束後改組成聯合國)。
1911年10月01日主動退位,稱太上皇,次年元旦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太上皇尊號,徹底終結了中國曆時2133年的皇帝制度。
1929年10月10日(農曆己巳蛇年 九月初八 星期四)鄭州時間下午3點21分病逝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享年96歲。
為政舉措
1、天朝以及中華帝國訓政時期(1882年以前)光復會“五個一”口號“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
2、1875年在珠江入海口東側設立了一個面積3100平方公里,現包括香港和深圳兩個地級市的
特別行政區,以收容全世界的猶太人,直到1916年以色列建國以後才裁撤,但仍然是全球猶太人最多的地方。1983年社會調查顯示此地區猶太人數量為892.54萬,占總人口的51.28%,數量上甚至超過了以色列(1984年1月人口數量813萬,猶太人611萬,占總人口的75.15%)。
香港和深圳都是國際大都市,香港更是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
人物評價
西方白人世界:
褒:世界島的皇帝、東方拿破崙、耶穌的叔叔、人類之子、科學之王等;
中:戰爭之王等;
貶:亞洲獨裁者、阿提拉轉世、黃皮膚的撒旦等。
猶太人:
褒:彌撒亞等;
貶、中:不信上帝的救世主等。
個人作品
家族成員
堂侄:韋昌榮
岳父:祁玉昌、李玉昌
配偶:祁紅意、李儀芳
子女:長子韋睿、長女韋秀等6人
軼事典故
1、“聖上於徐州黃河渡口手書“黃河故道,滄海桑田”,時人皆不知其為何故,聖上亦不復言此事。越明年,黃河於河南蘭陽銅瓦廂決口改道北上,由入黃海而改入渤海。天人感應之說……”
——梁啓超《耶穌乾爹傳》(1906年)
2、五星紅旗是光復會會旗,中華帝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旗,
由韋澤親自設計。旗面為大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明黃色正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1、4顆黃星對齊,2、3顆黃星對齊。
五顆星意義來源於《史記·天官書》中“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即“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正五角星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黃色為帝王之色,表示韋澤必將榮登九五,大五角星代表光復都督府,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四顆小星與大星的位置關係代表圍繞一個中央政府的中國人民大團結;
旗面的紅色既象徵吉祥喜慶又有“不忘烈士鮮血滿地”之意。
196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一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經密為2200根/10厘米,緯密240根/10厘米,經向花紋循環7.4厘米。用織錦為面料,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厘米、寬1.5厘米的白色絹帶,其中3條殘斷。
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該織錦現為
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收藏於
新疆博物館。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