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主要來源
韋姓源出有四:①出自
彭姓,為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韋氏家譜》記載:“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的古稱)。”②出自
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③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韋氏家譜》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有韋姓。④出自賜姓而來。據《韋氏家譜》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⑤出自其它源流有韋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市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遷徙分布
夏商兩代豕韋國是盤踞東方的大國,夏商周三代五霸之一,商武丁滅國後,子孫北上經華北進入東北、蒙古高原,稱豕韋、失韋、室韋,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進入荊楚、雲貴川、嶺南地區,至今,廣西把彭祖生日(農曆三月三)作為重要節日;向西進入陝西甘肅一帶,《殷契粹編》(甲骨文刻)云:“甲午卜、韋、貞、住羌”。秦代,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征伐嶺南地區,軍隊定居嶺南,其中有不少韋姓將士。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有四個兒子,長子韋方山曾為
高寢令,早喪;次子為宏官至東海太守;三子韋順留守鄒縣為父親守墳,少子韋玄成由鄒縣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全國各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又有南遷情況外,於京兆繁衍茂盛,“京兆郡望”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以“京兆郡”一支為盛,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莊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唐代,京兆地區韋姓人多人外出為官,子孫遷居各地,唐代以後韋姓人又有南遷者,形成京兆籍韋姓後裔分布各地的局勢。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郡:漢初元年設定京兆尹,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相當於今之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三國魏時改稱
京兆郡。
【堂號】:
扶陽堂:西漢的
韋賢是
鄒魯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陽侯,是為此號。
京兆堂:韋賢少子韋玄成由鄒縣徙京兆杜陵,子孫繁盛。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至唐一門十六相,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故
韋姓有以“京兆”為其堂號郡望。
歷史人物
韋遐:初為韋方國(湋川(今陝西
扶風縣))國君。周
武王伐紂時,韋遐帶軍從征,滅商有功。西周建立後,
周武王封韋為伯國,遷於故國地韋(今河南
滑縣),稱“韋伯國”,國君韋遐,也隨之稱“韋伯遐”。約於西周末或春秋初,韋國亡,
余民遷居彭城(今江蘇徐州)”
韋孟:彭城人,第一個出現於史籍上的有影響的人物。西漢詩人,他精通魯詩,其子孫傳至
韋賢,5世都是
鄒魯的大儒。當時有韋學之說。韋孟詩僅存《諷諫詩》、《在鄒詩》兩首四言長詩
韋 皋: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
奉義軍節度使等職。據《唐書》記載,
韋皋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
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
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為
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終於成為了當時“離天尺五”的名門鉅族。這位使
吐蕃望風披靡的大將,治績也很高明,據說,他治理四川11年,載譽於道,當地的老百姓見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據載
樂山大佛亦為他組織修建。
韋忠:平陽人,十六國時期趙名人。
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
韋沖之子,唐高祖平京師,署隴西公府祭酒。貞觀朝歷吏部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貶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韋挺,小時與隱太子建成關係不錯。後因事與杜淹、王珪都流放越巂。太宗進入東宮後,征拜他為主爵郎中。貞觀初年,王珪幾次舉薦他,於是遷為尚書右丞。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將韋挺女兒許配給了齊王李祐為妃子。韋經常與房玄齡、王珪、魏徵、戴胄等一起當顧問,參議政事。不久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當時李泰受寵,太子承乾過失較多,太宗稍有廢立的想法。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泄宮中禁語被貶。當時,韋挺也參預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對他說:“我已貶了杜正倫,不忍心將愛卿置於法律下”。於是原諒了他。不久遷為太常卿。
韋應物:
京兆長安人,詩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有《韋蘇州集》。
韋昌輝:壯族,廣西
桂平人,
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之一。被
洪秀全封為北王,1851年
金田起義時任後又護
軍師,領右軍主將,十二月被封為北王,六千歲。因對
楊秀清素懷不滿,1856年督師江西時,得
洪秀全密詔,帶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楊矛盾殘殺楊的部隊及家屬,引起公憤,被洪秀全處決。
韋雲清:清末廣西南寧人,壯族。光緒三十一年入清軍當兵。第二年參加同盟會。曾參加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進攻兩廣都督時被俘犧牲。為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紹光:廣州北郊三元里人,鴉片戰爭時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盤踞
四方炮台的英國軍隊流竄到三元里一帶,
韋紹光組織民眾奮起反擊,被推舉為首領。後又聯絡一百零三鄉人民,誘敵至牛攔岡,伏兵四起,大敗英軍,殺敵200餘人。
河北省清河縣韋王仙莊
韋姓系明初從山西
洪洞大槐樹下遷來的,傳至今日已有十四五世了。分三院:東院,中院,西院。共有五百人左右。春節祭祖時在一家的長子房中中堂上懸掛一掛軸,上書從始祖至今的先人姓名,祭祀三日。
韋法德(1930-1983)
1980-1983 任安徽省舒城縣人民政府縣長。
家族譜系
廣東中山韋氏字輩:“永乾佑寧嘉延國安靖始。”
湖北仙桃韋氏字輩:“智思守先訓敦厚乃本元”。
貴州都勻韋氏字輩:“應永廷恩毓忠良繼國邦榮華昌萬世慶喜福壽長”。
京兆堂韋氏字輩:“祖啟福基海文世應成朝克振儒志聯慶國秀昆榮逢光顯定經汝良嘉英華善永修得賢才昌潤建景恆舒端薄祥茂遠興”。
廣西韋氏字輩:
東蘭縣三石鎮泗爺村弄別牙保隊字輩:“青大高明利運昌隆盛樹孔孟書勤頌韓能報國忠。”
土司直系:“景君宴賢萬爵玩興祖正虎起應文繼光兆國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慶吉光”。
板選分支:“朝振權文明景慶雲祥開恢復波濤湧進造成建國。
蘭木分支:“正(振)大高明立鐘靈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顯文章錦服春宜廣精衣夏欲長箕裘輝燦耀裾裙刺豪光”。
樂里分支:“虎起龍飛尤天星國朝仲振永承清世界靈盛益高興正大光明立更新”。
州洛分支:“道(清)德仁義禮舉全忠信英雄蓋豪傑”。
長江分支:“蘭桂榮宗祖國朝廷紹展尤科名聯選仕永世進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慶益謀輔弼年統緒大業繼韓侯”。
南丹坡分支:“國朝文仕景道義日錢家福祿如東海壽比玉南山”。
田林剎周、老山分支:“國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榮華流世顯如應祖宗成”。
鳳山分支:“公侯伯子男著宗聲譽揚韓將勛耀宇州司義天長忠孝德智勇宏謀濟同強懷源立壯志新紀普華章”。
廣西藤縣韋氏字輩:“昭浩恆喜式旭以顯揚銘祖德流芳遠萬載達朝京”。
韋氏一支字輩:“希尚士啟國志宏端永長光宗耀先德文明煥道昌”。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深塘村韋氏字輩:“鏡邦振佳以國宏、永純世代自興榮;存仁尚義文光炳、明德招常景運崇;萬年繼昌兆本同、顯宗耀祖志英雄;才華會序乾坤喜、承勝安詳紀泰隆。”
廣西靖西縣韋氏字輩:“敏宗光天文士世,家有道高美傳繼;勤修祖訓振儒業,方可存忠孝節義;佑啟後人廣前烈,遠紹功勳信益著,誠能守寶貴榮華,子肖孫賢樂聖治”。
貴州三都縣部分韋氏字輩:“仕顯學,占錦光,朝廷啟鳳章;公中明秀遠,勝德永安邦”。
貴州丹寨縣縣部分韋氏字輩:“洪應登國正,陳德世(啟)友文,祖宗恩澤右,偉大發英雄。
廣西桂林市永福縣廣福鄉馬陂村韋氏家族是在天啟年間,由河池南丹遷居至馬陂村。字輩:“應豐扶志文廷宗,樹啟君基汝有從,承繼前人之福善,光貽永世如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