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籠府即今貴州安龍縣,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籠廳升為南籠府,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1913年廢府置南籠縣。
南籠府即今貴州安龍縣,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籠廳升為南籠府,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1913年廢府置南籠縣。
南籠府即今貴州安龍縣,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籠廳升為南籠府,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1913年廢府置南籠縣。...
嘉慶二年(1797)改南籠府名為興義府,普安縣隸興義府。三年三月(1798年4月)置縣丞於新城,知縣與縣丞分疆而治。民國1年(1912)9月,裁新城縣丞,以其地分設興仁...
在《興府縣誌》內則稱王囊仙是被郡人馬韜與張定邦,劉紫玉等共擒,近年周春元在《貴州古代史》中有關南籠布依族起義的的專著中則有不同說法:稱當勒保圍攻洞灑時...
嘉慶二年(1797)改南籠府名為興義府,普安縣隸興義府。三年三月(1798年4月)置縣丞於新城,知縣與縣丞分疆而治。民國1年(1912)9月,裁新城縣丞,以其地分設興仁...
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名為興義府,普安縣隸興義府;三年(1798年)置縣丞於新城,知縣與縣丞分疆而治。 [2] 民國元年 (1912年),裁新城縣丞,以其地分...
王阿從(1778—1797),一作王阿崇,即王囊仙,女,布依族,清朝貴州南籠府(今安龍縣)人。王阿從出身貧苦,幼年父母,深受地主官吏的欺壓,因行巫治病,被稱為“囊仙”...
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籠千戶所屬貴州都司普安衛,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為南籠廳,雍正五年升為府,嘉慶二年改名興義府,府駐安龍。故明代安隆長官司(今貞豐)...
清代,屬貴州行省,設有南籠廳、南籠府、興義府、永豐州、普安縣、安南縣、興義縣。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末變更,府址設...
王囊仙起義,為清朝中葉貴州南籠青年王囊仙、韋朝元等於嘉慶二年(1797年2月1日)率領廣大布依族人民發動的布依族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反清起義,這次起義席捲貴州西...
清代先後為普安衛、普安州、普安縣、安南衛、安南所、安籠所、安籠府、南籠廳、南籠府、安南縣、永豐州。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治所駐今...
韋朝元(1768-1797),又名韋德明,小名阿成,號七綹須,清朝貴州南籠府(今安龍縣)人。布依族。出身貧苦,對地主階級恨之入骨。...
1913年(民國二年)9月,廢興義府,設南籠縣。1922年(民國十一年11月19日),改南籠縣為安龍縣。1950年3月15日,安龍縣人民政府成立。...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改南籠廳置南籠府,將普安州、普安縣、安南縣從安順劃出,分屬該府。安順府領州二:鎮寧、永寧;縣三:普定、安平、清鎮。...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設普安縣於新城,隸屬安順府,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安南縣改屬南籠府(今安龍市),並割縣屬會昌里(即龍場)之董家旗等五屯隸新置...
更將,布依語音譯,漢語稱“祭山神”。布依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於黔南、黔西南布依族地區。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至初五舉行。據(乾隆)《南籠府志》卷二載:“(仲家)...
嘉慶二年(1797年)正月五日,有南籠府(今安龍縣)洞灑王文學之女,梁阿載之妻,以囊仙自稱遂聚眾起義。二十六日起義軍聲勢浩大近萬人,分別向興義、興仁、貞豐、...
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撥粵歸黔,屬南籠府永豐州,設冊亨州同。嘉慶二年(1797年),屬興義府貞豐州。道光十六年(1836年)改設理苗州。光緒二十二年(1896...
清代先後為普安衛、普安州、普安縣、安南衛、安南所、安籠所、安籠府、南籠廳、南籠府、安南縣、永豐州。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治所駐今...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屬雲南行省普安路總管府。 明代改隸四川布政司。永樂十一年始隸貴州。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統轄盤江八屬。 嘉慶三年(...
黔西府降,二十六年(1687年)大定府降;雍正五年(1727年)增領南籠府/興義府;六年(1728年)遵義府來屬; 七年(1729年)增領大定府,而威寧府降;乾隆十七年(...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貴州學使洪亮吉、南籠府知府曹廷奎修墓,沈“?”(此字為左右結構,左邊是“火”、右邊是“鼎”)撰記立碑。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