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快牛

鞭打快牛

鞭打快牛 與 槍打出頭鳥 相似,指沖在最前面的也是最容易受傷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打快牛
  • 外文名:whip the fast and hard working-unfair punishment
  • 近義詞::槍打出頭鳥
  •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賞罰不公
名詞解釋,成語,出處,生活釋義,現象,管理中,催慢牛,

名詞解釋

鞭打快牛 (biān dǎ kuài niú)
示例:我們不能幹~的事情。
近義詞:槍打出頭鳥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賞罰不公
英文:whip the fast and hard working-unfair punishment

成語

成語: 鞭打快牛
解釋: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比喻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出處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位農夫買了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回家,計畫輪換使用,既方便自家耕種,又可幫別人犁耙賺點錢。一天,鄰居請他幫犁幾畝田。農夫就拉著兩頭牛到田間,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打一鞭才走半步,折騰半天沒犁得幾路田,無奈之下,他換上水牛。水牛倒是很自覺,不用怎么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農夫也覺得很輕鬆。但他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么還老是打我?”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你跑得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 說罷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發現不對勁的它掙脫犁枷跑了。

生活釋義

有句俗語叫“鞭打快牛”。在現實生活中,“鞭打快牛”的事,屢見不鮮。比如,勤快的人,每次義務勞動都會被“號召”參加;老實的人,往往被分配到艱苦的地方去“紮根”;勇敢的人,每當危機關頭,勢必催其去“立功”,努力工作的部門往往工作量更大……
不由想到現實生活中,像這種 “鞭打快牛”的現象真是隨處可見,尤其在機關單位里更加突出。在一些機關里,像水牛一樣能幹的人天天有乾不完的工作。因為你能幹,單位領導不管是正職還是副職,什麼都叫你乾,甚至同事也常常叫你幫忙。而像黃牛那樣不能幹的人什麼也不用乾,上班時間看看報、喝喝茶、吹吹牛而已,但是,在福利待遇上卻沒少拿,而且往往得到提拔重用。原因是能幹的就要多乾,幹得越多,犯錯誤的機會就越多,被批評的次數就越多,就像勤快的水牛一樣跑得越快要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次數就越多。而平時不用乾什麼活的,恰好是幹得少過錯就少,給領導的始終是個好印象,考核評定時就會得個好評價。由於這個原因,在一些機關里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本來有某種特長的人因害怕被多幹活而故意掩飾謊稱自己沒有特長,本來能幹好某項工作的人因害怕乾不好挨批評亦稱自己不會幹,導致有時工作推諉、扯皮。久而久之,許多有才能的人就會逐漸變得身在曹營心在漢,產生跳槽的念頭,從而導致人才流失和浪費
“快牛”幹活本來就積極主動,十分賣力,理應多餵草多供水。把“鞭子”打在他們身上,實在有些不公平,而且可能會產生兩種消極後果:一是挫傷積極性,使其鬆勁消極;二是使其勞累過度,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而“慢牛”卻依然我行我素,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鞭子應打在“慢牛”身上。
人的能力是在實踐鍛鍊和學習中不斷提高的。鞭子打在“慢牛”身上就是要勇於趕“鴨子”上架,放手把能力較弱、名不見經傳的人推上前台,逼他們潛心學習鑽研,勇於實踐鍛鍊,在經常性的摔打中提高本領。時間長了,當初的弱者就可能慢慢強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人人有事乾,事事有人乾”的良好局面。
人如此,企業也如此。在企業中有“快牛”,也有“慢牛”。要“鞭打慢牛”,不斷給“慢牛”壓擔子,提供鍛鍊機會;還要幫助其審視並改正自己的缺點毛病,調整步伐,加快發展。要適當給予“快牛”鼓勵,激發其榮譽感,也要給其喘息調整的機會,保持可持續發展。先進單位和個人多挑點重擔不是不可以的。他們也應該主動地多作貢獻。但是,鞭打快牛也得有個限度,“牛”已經走得很快了,還要一鞭接一鞭地打,“牛”是會索性癱下來不走的。領導及主管部門給下屬單位和個人定指標時,一定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切不可盲目地要求企業翻番、追求高指標、惟有如此,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才能提高,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才能走得更穩健。

現象

時下,在為數不少的單位存在“鞭打快牛”的現象,誰的能力強一些,工作效率高一些,就一直使用誰,使這些員工經常加班加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誰任勞任怨,從不叫苦叫累,那么乾工作的是他們,讓榮譽的是他們,放棄休息的是他們,讓好處的還是他們………到頭來,這些員工是“累壞了身子,冷落了妻子,耽誤了孩子”。這種“鞭打快牛”的做法,看起來是信任員工,錘鍊員工,實際上卻不盡科學,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挫傷了“快牛”的積極性。這些員工精力、能力也是有限的,家家也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果不顧及這些,只是一味地“揚鞭策牛”,甚至“幹的事情多,惹的麻煩多,挨的批評也多”,時間久了,難免會使“快牛”失去銳氣。二是縱容了一些“慢牛”懶惰、不思進取的毛病。有的人不爭做工作爭榮譽;不爭做貢獻爭待遇。別人吃的苦、受的累,他一概視而不見,一旦誰得了先進,拿了獎金,他就會眼睛發紅,肚子發脹,腦袋發昏。有一些單位對這類“慢牛”不是鞭之策之,而是採取了提職、換崗等辦法。試想,既不需要付出又可以得到實惠,誰還願意去“傻乎乎”地當那出力不討好的“快牛”?三是滋長了官僚主義作風。一些單位的領導之所以喜歡“鞭打快牛”,是因為嫌使用“慢牛”費心費力,如此這般,既造成了忙閒不均的不合理現象,也影響了“慢牛”自身良好作風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
要糾正“鞭打快牛”的現象,其實不難。從領導方面講,就是要不斷轉變作風,多做“慢牛”的工作,指路子,壓擔子,使“慢牛”邁開步子,趕上“快牛”;從制度方面講,就是要真正獎勤罰懶,把幹部的使用和工作實績掛起鉤來,使“快牛”快得稱心,使“慢牛”再也沉不住氣。

管理中

管理中獎勵先進,鼓勵後進,如果工作做的好先進挨批,工作沒有激情,沒有業績的人反而表揚,那是管理工作的失敗。

催慢牛

近日,聽一單位骨幹吐槽:領導總是將大小事情都壓給他來辦,難堪重負。當他提出一些工作並非自己分管時,領導卻說:“那些人既沒能力又沒責任心,根本靠不住。你是單位的骨幹,多擔一些……”
實際工作中,這種“鞭打快牛”的事,屢見不鮮。比如,勤快者,義務勞動多半會被“組織”;能幹者,時而被派到更苦、更累的崗位上去“歷練”;勇敢者,就被派去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立功”;善寫者,每天有各種材料等待“烹調”。凡此種種,雖說是對骨幹壓擔重用,但負重過大就會滑向“竭澤而漁”,無形中造就了“多勞多得,積勞成疾”“乾的乾,轉的轉,轉的給乾的提意見”的不良現象,對事業發展並無裨益。
“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作為領導者,既要善於保持“快牛”的積極性,又要善於激發“慢牛”的主動性,努力形成“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匯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正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