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仕途概況,鞏氏莊園,民國時期,
仕途概況
二十二年(1842)任禮部尚書,後歷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兼武英殿、翰林院掌院職務。二十六年(1846)在總理和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及軍機處總署上行走。受命主持總理衙門事務和軍機處總署事務。任總理衙門大臣和軍機處總署大臣。
鹹豐元年(1851)與道光帝之六子恭親王奕訢 、欽差大臣賽尚阿、都察院大臣朱鳳標到直隸省(今河北省)宣化府管轄的地區巡察,地方官員陪同的有: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提督陳金綬、按察使恆福、山西巡撫鄧華熙等人。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死之後,鞏舉林等人和恭親王奕訢同慈禧皇太后密謀發動祺祥政變(亦稱“辛酉政變”),成為清廷中樞主持洋務運動的首腦人物之一。之後任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職務長達40年之久。
光緒廿六年(1900)辭職回鄉。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由北京逃亡西安時,於本月26日(農曆八月初二)抵達懷安,歇息在鞏家的“來盛客店”里的正廳中,鞏舉林特製作精美食品獻上,又重賄隨行。翌年7月慈禧從西安回京,8月召鞏舉林進宮,任內閣大臣。
光緒廿八年(1902)清政府下令,不論衛所還是州縣隸屬之屯田,一律廢除,折價變賣。此時,鞏舉林購地建村。位於東井集駐地西南偏北2.8公里處,購得土地305公頃(1公頃為15畝)。因地處東西路邊兩旁種有柳樹,故取村名為“東大柳樹村”。雇用本族、外族佃戶及長工為主種糧食,每年收租。
光緒卅四年(1908)11月15日慈禧病逝後,鞏舉林告老還鄉回到東井集。於民國二年(1913)98歲高齡壽終。
鞏氏莊園
鹹豐元年(1851)與道光帝之六子恭親王奕 、欽差大臣賽尚阿、都察院大臣朱鳳標到直隸省(今河北省)宣化府管轄的地區巡察,地方官員陪同的有: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提督陳金綬、按察使恆福、山西巡撫鄧華熙等人。
當去西寧縣(今陽原縣)巡察時,路經離縣城西南部的東井堡(今東井集,當時歸陽高管轄,1849年5月劃歸陽原管轄),他看準了這片地形,同恭親王奕訢說:“這片地形很不錯,是個經商的好地方。”於是他讓直隸總督訥爾經額和山西巡撫鄧華熙劃土圈地,於翌年7月破土動工,大興土木,建“鞏氏莊園”,於鹹豐四年(1854)7月建成竣工。
此後,他把子孫和族人從南京清河道遷徙到此地定居經商。他以“恆”字為中心命名店鋪。“福恆昌”大布店,以棉布為主兼營綢緞。“祿恆全”錢莊、“禎恆瑞”當鋪、“祥恆魁”木材鋪、“裕恆端”雜貨鋪、“慶恆壽”燒餅鋪,還開辦了一個燒酒廠,釀造出最好喝的燒酒。
開設“廣恆昌”酒店和“吉恆昌”染房等商業網點,總計40餘家。還出售水果、麻糖、柿餅、皮件、麻繩、食鹽、茶葉、菸葉等土產、日雜、百貨,形成了鞏氏家族在東井堡一條東、西長達里許的熱鬧集市。
東井集,原名叫大府莊、永安鎮,後因街道更名叫東井堡,因鞏氏族人在這裡開店鋪經商,作買賣,故改街名為“東井集”。
除此之外,鞏姓家族還在河北懷安縣城柴溝堡開一客店,晚清時,山西、河北到內蒙各地經商的人很多,商販盛興,來往客多,逐漸擴為車馬大店,稱為“來恆盛”客店,後又叫“來盛”客店,並開設了“孔恆盛”糧店,後又叫“孔恆”糧店。
鹹豐六年(1856)在山陰縣岱嶽鎮開設分店,叫“永恆盛”糧店,後又叫“永恆糧店”。由鞏舉林的妹夫、岱嶽鎮廣武村富戶楊應魁負責經營。
因經商興隆,買賣發達,每年給鞏氏家族人群增加不少收入。當時在懷安、蔚縣、陽高、陽原四縣是有名的富族、望族。因為祖輩、父輩都是朝廷要員,有權有勢,使四縣鄉人羨慕不已。
民國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家族人群開始遷徙它地,鞏氏各支、各幅、各門、各戶,分道揚鑣,各奔東西。一部分回到江蘇南京老家,一部分遠走它鄉。少數族人投親靠友留在當地。
其他鞏氏族人分散在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陝西等8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