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海豹(鞍紋海豹)

豎琴海豹

鞍紋海豹一般指本詞條

豎琴海豹(學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體長1.7米,體重130千克。面部寬闊,兩眼靠近,強壯而呈黑色的爪子,銀白色而光滑的皮毛。明顯的黑色條帶在背部形成許多鞍紋,大體呈豎琴圖案。

豎琴海豹是一種相當耐寒的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亞特蘭大以北到北冰洋間的極地地區。生活於極地的開闊海洋和海岸線邊緣地帶。以鱈魚、香魚和鯡魚等為食。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著冰帶的邊緣大規模遷移。

由於其皮毛和海豹油的價值而長期處於被捕獵狀態。從1987年開始,加拿大《海洋哺乳動物條例》禁止捕獵豎琴海豹幼崽(白毛海豹),捕獵的海豹必須是能自我生存和能獨立生活的海豹(通常年齡在25天以上)。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豎琴海豹
  • 拉丁學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 
  • 別稱:格陵蘭海豹、戀冰海豹、天琴海豹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鰭足亞目
  • 海豹科
  • :豎琴海豹屬
  • :豎琴海豹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Erxleben,1777
  • 英文名:Harp Seal,Greenland Seal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成體上半身有醒目的黑色斑紋,形如豎琴或馬蹄鐵狀,“豎琴海豹”之名即來於此。
成體:毛色銀灰(雌性雜有黑色點斑),身體兩側有黑色斑紋。頭部黑色,雌性面部偏白有斑點。面部寬闊,眼距較近。鬍鬚發育完好。前、後鰭肢的爪為黑色,後鰭肢與軀幹交接處常有黑色斑點。
初生幼體全身覆蓋白色胎毛,半個多月後毛色漸變為具不規則黑斑的銀灰色。
齒式:I 3/2,C 1/1,PC 5/5。注(I:門齒,C:犬齒,PC:後犬齒)
大小量度:體長♂171~190厘米,♀168~183厘米;平均體重♂135千克,♀120千克。(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在沿岸臨近浮冰的海域活動,遷徙時游向遠海。繁殖、蛻毛和休養時會前往北極浮冰區。

生活習性

一年可游5,000公里。遷徙方式取決於它們繁殖和脫毛的位置。冬天在分布區的最南端繁殖,春天於附近褪毛。褪毛後返回分布區的最北端度夏。九月重回繁殖地。豎琴海豹只在繁殖季和脫毛期成群聚集,其他時間偏好獨處。所構成的海豹群不具備社會性和等級體系。
大部分時間在海上度過,停留陸地的時間較少。通常在夜間嘗試登入。繁殖和脫毛期駐地時間最長。在浮冰上下會花費較多精力打洞(洞口直徑60~90厘米),以便入水和呼吸。
善游泳,在冰面也能快速移動。前後鰭肢除在水中推動身體的用途外,還可調節體溫和追求異性。
豎琴海豹的聽覺和視覺非常敏感。發達的鬍鬚能感應低頻振動,以此探測獵物和天敵。嗅覺不如其他感官敏銳,但能分辨幼仔和天敵。
可至深水覓食,平均潛水深度150~200米,潛水時長4~13分鐘。主食魚類,食譜涵蓋67種魚類和70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如毛鱗魚北極鱈魚等。幼獸食用小型無脊椎動物。
天敵包括北極熊、虎鯨、格陵蘭鯊和海象。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
原產地(海域):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挪威、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
漫遊地(海域):丹麥、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美國。
豎琴海豹分布豎琴海豹分布

繁殖方式

冬季在繁殖地的冰面上,每平方公里可聚集2000隻豎琴海豹。交配系統存在爭議,通常描述為一夫一妻制或多夫多妻制。
雌性和雄性成熟期都在5.5歲左右。雌性平均繁殖年齡10歲,雄性8歲。
雌性妊娠期大約是11.5個月,每年2~4月在浮冰上繁殖,每胎產仔1隻,出生時長約1米,重11~12公斤。幼仔體毛白色,只有鼻吻處黑色。豎琴海豹沒有固定的配偶,小海豹們從來不認識它們的父親,撫育後代全靠母海豹。在大約10~12天之內,母海豹每天85%的時間在水下覓食,以此補充奶水消耗,剩餘時間哺乳幼仔。海豹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完全靠母奶為生,每天吃四五次奶,雌海豹的奶量比母牛多出十倍。小海豹十天之後體重就能夠增加三倍。會生成厚厚脂肪層抵禦寒冷。
哺乳期過後,雌海豹返回海中,33公斤重的幼仔被獨自遺棄在冰面,在那裡,幼仔完成由白色到銀灰色的褪毛過程。四周后完全獨立,可下水覓食。從被遺棄到自主捕食期間,小傢伙們的體內脂肪喪失掉50%,死亡率達20~30%。野生豎琴海豹壽命為20~35年。

種群現狀

豎琴海豹是北半球最豐富的鰭足類動物。全球接近900萬隻,每年新誕生幼獸約120萬隻(ICES 2013,Hammillet al.2014)。北大西洋約750萬隻(Hammillet al.2014),其中格陵蘭海域有62.7萬隻(ICES 2013,Øigårdet al.2014);北海估計有140萬隻(ICES 2013)。
格陵蘭(區域)捕獵豎琴海豹的規模從1970年代的每年1500隻增加至2000年的約10萬隻,此後保持年均8.5萬隻的捕獵數量(DFO 2012)。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8年評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鰭足目*所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