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歷史
海洋為最古老的棲地,生命源於海洋。早在寒武紀諸多高階
分類單元如門、綱的代表種就已同時出現,但後來有很多類別滅絕,僅留下化石或少數的
活化石種,例如
鸚鵡螺、
鱟、
海豆芽等等,有的綿延子孫,眾多分歧成許多品種;就現生動物門而論,概略可分為30多門(
分類學家對此最高階
分類單元仍時有新發現並修正、綜合),其中自由生活棲息在海洋的有 8 門之多,又有14 門動物只分布於海洋;分布於淡水的有14 門,但沒有整個門的動
物都只產於淡水的;陸地產的則只有10 門,其中有一門動物只產於陸地,顯見海洋為
生命之母。此外,海洋無脊椎動物諸門中,有許多動物門的種類很少,而且型態又特異,這些物種本身就是演化天擇的成果
結構性能
這些物種在結構及功能上呈現多樣化,可由簡至繁逐一找出代表,例如消化道上有不具口及肛門的海綿,有口無
肛門的腔腸、
扁蟲,到有了前後分開為口及肛門的紐形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因海水
浮力大,而產生不同於
陸生動物之支撐結構;有的受限於吸附力、表面張力而成小生物;有的充滿
中膠層如漂浮的大型
水母(
海蜇皮即此 類生物之產品);有的具砂質為主的六放大海綿高可及一公尺;有的具
幾丁質為主的外
骨骼可支撐出大個體如蝦、蟹;或以碳酸鈣為主,營造出美麗但笨重的殼,如貝、
螺。更有細胞包圍在外的
內骨骼,如
海膽的是碳酸鈣,海豆芽的是
磷酸鈣(人類骨骼是以磷酸鈣為主)。這些多樣化的支撐系統不僅增大了個體的體積,更可供肌肉附生而得以運而動之,使得 動物得以各類型式生活。這樣多樣化的生物、正是研究比較各類課題的好素材。
人類根據這些動物門結構之簡繁,胚胎髮育過程中的卵割型式,
囊胚孔是否發育成個體的口(原口類)或另外形成口(後口類)及體控形成的方式而將
後生動物分為後口類如脊索動物、棘皮、
尾索(
海鞘)、頭索(
文昌魚)動物等及原口類如環節、軟體、節肢等動物。
海洋原索動物
原索動物是介于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洋脊椎動物之間的一類動物。原索動物均系
海產,包括
尾索動物(Urochordata),如
海鞘(Ascidia);
頭索動物(Cephalochordata),如
文昌魚(Branchiostoma)。過去屬於原索類的半索動物,現多數學者主張放入無脊椎動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