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用水性聚氨酯膠黏劑

鞋用水性聚氨酯膠黏劑,原料: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工業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鞋用水性聚氨酯膠黏劑
  • 原料: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
  • 製備工藝:6.7g DMPA加入裝有溫度計
  • 影響因素:直接加三乙胺水溶液乳化
原料,製備工藝,主要影響因素,

原料

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工業品;聚己二酸一1,4一丁二醇酯(PBA),工業品;二羥甲基丙酸0DMPA),工業品;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分析純;丙酮,工業品;新戊二醇,分析純;三乙胺,工業品。

製備工藝

將100g PBA與6.7g DMPA加入裝有溫度計、攪拌器與導氣管的500ml三口燒瓶中,在110~120~C、O.53~1.07kPa壓力下脫水1h,冷卻至60~C時分別加入幾滴催化劑及22.1g HDI,在70~80~C下反應數小時製成聚氨酯預聚體。然後添加約70ml丙酮攪勻,於50~C左右加入2.5g新戊二醇後開始加熱回流,並在62℃左右反應數小時進行擴鏈,冷卻至50℃時在強烈攪拌下加入三乙胺水溶液,得到均勻聚氨酯水分散體。

主要影響因素

①製備條件對聚氨酯性能的影響 加入HDI反應2h後,如不加擴鏈劑新戊二醇擴鏈,而是直接加三乙胺水溶液乳化,體系中產生大量氣泡,且要使水乳液的pH值接近7,需要加入超出COOH物質的量的三乙胺,說明體系中有酸性物質生成。體系中產生的泡沫應是過量的NC0與水產生的C02,三乙胺還是異氰酸酯與水反應的催化劑,可促使異氰酸酯與水在較低的溫度下快速反應,所以泡沫很快就溢出。
由於脲分子之間的范德華作用較強,顆粒易聚集變大而沉澱,體系的貯存穩定性差,且剝離強度很低,為內聚破壞所致,說明聚氨酯分子鏈比較短,分子量小,機械強度低。
②DMPA加料時期對聚氨酯性能的影響 在製備聚氨酯預聚體過程中添加有利於親水的DMPA,可得到比較穩定均勻的聚氨酯水分散體。相反,在擴鏈過程中添加DMPA時,若體系中的反應溫度為60~65℃時,所得的溶液容易攪拌。由於反應溫度較低,造成聚合反應不完全,分子鏈較短,加水乳化得到較黏稠的白色乳液,減壓脫溶劑時有大量氣泡逸出,可能是過量NCO與水反應放出的C02所致,乳液變得不穩定,一段時間後就凝成一塊。說明反應溫度低,不利於親水的DMFA引入。體系在較高的溫度(80℃)下反應數小時後仍可得到黏度較大的聚氨酯溶液,加水乳化後得黏稠水乳液,放置亦不穩定,易呈凝塊。如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擴鏈過程中添加DMFA時,無論反應溫度如何都不能得到穩定的乳液。
③反應時間的影響 擴鏈反應1.5h得到的分散體黏度比2.5h的大,膠膜吸水率相對較大,而失重率相對較小,反應3h的分散體很快凝膠,反應時間以2~2.5h為佳。
④反應溫度的影響 回流反應溫度為85℃時,以丁酮作溶劑,反應物料黏度很快變大,加水時有一部分形成半透明凝膠,一部分完全不乳化,為透明微帶綠色的固體塊,可能是反應溫度過高、異氰酸酯與水的反應加快、形成水分散困難的交聯產物所致。另外,丁酮沸點高,後期脫除不易,用丙酮在62 ℃左右反應為宜。
⑤中和劑三乙胺用量的影響 分散穩定的聚氨酯乳液有一啦最佳的離子含量範圍,同時對離子的表面活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三一乙胺用量小於2m1,即與DMPA物質的量比小於O.28。1時聚合物不易分散,分散後形成乳液粒子粗大,易沉澱。三乙胺大於2.6ml即與DMPA2物質的量比大於O.38:1時所得乳液黏度大節溶劑脫除困難,且易形成凝膠。三乙胺與親水擴鏈劑DMPA用量為(O.28:1)~(O.38:1)(物質的量比)時,可製得外觀均勻、粒徑小、剝離強度高的聚氨酯乳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