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殘廢軍人,亦稱“榮譽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戰員,因戰或因公負傷而造成殘廢者的稱號,革命殘廢軍人由部隊醫療衛生部門依其殘廢和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殘廢...
革命殘廢軍人撫恤證,簡稱“殘廢證”。革命殘廢軍人享受國家和人民民眾優待與撫恤的證明書。載有革命殘廢軍人殘廢原因、殘廢等級、批准機關等。 ...
革命傷殘軍人證,部隊團以上政治機關發給革命傷殘軍人的書面證明,是革命傷殘軍人享受國家撫恤、優待的依據。根據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
革命傷殘軍人安置,國家對革命傷殘軍人給予特殊生活保障。退出現役的特等、一等革命傷殘軍人,由國家終身供養,退出現役的二、三等傷殘軍人,家居城鎮的,由所在地人民...
革命傷殘軍人死亡撫恤,國家對於因傷口復發或者因病而死亡的革命傷殘軍人,給予其家屬一定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慰撫,也是革命傷殘軍人依法享有的一種撫恤待遇。 ...
山東省第一革命殘廢軍人休養院,優撫事業單位。1946年12月在無棣縣成立。原名渤海榮軍教養院,幾易歸屬、駐地、名稱,1954年遷駐泰安城西七里舖新院址。接收對象;(1...
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在1989.04.15由民政部頒布。...
山東省第二革命殘廢軍人休養院,優撫事業單位。1956年8月於益都由山東省革命殘廢軍人文化補習學校改編而成,原名山東省第二革命殘廢軍人教養院,歸省殘廢軍人速成中學...
一等殘廢軍人,因戰、因公、因病負傷致殘,符合國家規定的一等殘廢條件,經軍隊規定的審批機關在醫療終結後評定殘廢等級,發給《革命傷殘軍人證》,享受一等傷殘撫恤的...
山東省革命殘廢軍人醫院,優撫事業單位。1947年夏於惠民縣成立,曾幾易歸屬、駐地、名稱。1956年遷駐濟南市解放路5號,1958年4月直屬山東省民政廳。1959年改今名。...
山東省革命殘廢軍人速成中學總校,1950年5月2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山東省榮譽軍人管理局,成立山東省榮譽軍人總校,並在章丘、周村、益都、濟陽等地設山東省...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是四川省民政廳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承擔全省一至四級殘疾軍人住院、康復、休養以及全省重點優撫對象巡回醫療服務,同時為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山東省革命殘廢軍人文化補習學校,1947年5月於濱縣成立,原名華東第七榮譽軍人學校,1950年5月改為山東省榮譽軍人總校第二分校,1952年改為“文化補習學校”,由周村遷...
《優待撫恤革命軍人及其家屬制度》是為了各級人民政府對現役軍人,革命殘廢軍人,退出現役的軍人,革命烈士家屬,犧牲、病故軍人的家屬,現役軍人家屬實行物質幫助和精神安撫...
1988年7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軍人撫恤優待條例》。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啟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傷殘軍人證》。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 ...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大邑休養院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大邑縣蘇家鎮,解放前是抗日愛國將領劉湘之郎舅原國民黨2 l軍1 8師師長周嘯嵐故居,舊稱周公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安置分散回鄉特等一等革命殘廢軍人暫行辦法》在1985.08.20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頒布。...
三等乙級傷殘軍人,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符合國家規定的三等乙級傷殘條件,經軍隊規定的審批機關在醫療終結後評定傷殘等級,發給《革命傷殘軍人證》,享受三等乙級傷殘...
二等甲級傷殘軍人,因戰、因公、因病負傷致殘,符合國家規定的二等甲級傷殘條件,經軍隊規定的審批機關在醫療終結後評定傷殘等級,發給《革命傷殘軍人證》,享受二等甲級...
“榮譽軍人”簡稱“榮軍",根據新華字典的名詞釋義解釋為:榮譽軍人是對殘廢軍人的尊稱。根據現實生活中套用對象一般是對傷病殘軍人的尊稱。...
青島市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醫療待遇管理辦法 (2000年6月8日青政發〔2000〕100號) 第一條為做好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的醫療保障工作,根據國家、省有關...
(一)凡對敵鬥爭光榮負傷致成殘廢者,按照“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第三、四條之規定評定殘廢等級,發給“革命工作人員殘廢證明書”,並按照“革命殘廢軍人優待...
因戰、因公致殘的特等、一等革命傷殘軍人因病致殘死亡後,其家屬按照病故軍人家屬的撫恤規定享受定期撫恤金。社會優撫退役安置 退役安置是指國家和社會為退出現役的...